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李斌超越馬斯克,只差一個「拼多多」

2022-02-10 11:40

01

「我不理解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要買燃油車,除了能聞汽油味有什麼好的」「有充電焦慮的,基本都是汽油車用户操電動車的心」……

一次次語出驚人的李斌總讓人聯想到同樣以大嘴聞名的馬斯克,而蔚來和特斯拉也確有些相似之處:

先造一輛大部分人買不起的車,然后用賺的錢造一輛更便宜的車,之后再用賺的錢造一輛更更便宜的車,最終造出一臺所有人都買得起的車。

從概念跑車Roadmaster,到定價百萬級別的Model S/X豪華電動車,再到真正將特斯拉推向巔峰的Model 3,馬斯克用下沉價格一步步推動特斯拉向上。

再看蔚來,2016年發佈首款號稱「全球最快電動汽車」EP9,定價900萬,以6分45秒900的成績,創造了紐博格林北環等國際知名賽道最快圈速。

在賽車圈打出名氣后,隔年,蔚來發布概念車EVE,年末首款量產車ES8上市,基準版定價為44.8萬元,徑直殺入高端市場。彼時,縱觀國內自主造車企業,沒有任何一家的首款量產車敢衝到這個價位。

即便如此,蔚來ES8也順利打開了市場。在2018年全國純電SUV銷量中,ES8以11379台的交付量位列第四——以比亞迪元EV為代表的前三款車型,走量都在10萬上下。

蔚來ES8以媲美BBA的價格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一枝獨秀,后續的ES6、EC6幾款車定價即使都在30-45萬區間內,銷量也沒拉垮。

興奮的李斌多次公開表示:「超越特斯拉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時間並不是萬能的答案。李斌要趕上馬斯克,關鍵是造出一款「Model 3 」式的「拼多多」產品——價格下沉,猛抬銷量。

根據特斯拉公佈的最新數據,2021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達93.6萬輛,其中 Model 3和Y兩款車型達91萬輛,在總交付量中的佔比超97%。號稱38秒就能造出一臺車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出口歐亞十多個國家的16萬輛車中,有13萬輛是Model 3。

汽車行業中的賴特模型指出,銷量提升100%,就可以降低10%的生產成本,相當於增加10%的利潤空間。

Model 3帶來的規模效益不僅將特斯拉的毛利率抬升至30.4%(蔚來為17.2%),還有通過每年百萬台的交付量不斷夯實供應鏈掌控能力,讓特斯拉成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蘋果」。

而這些優勢,恰好是蔚來的軟肋。

02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增長,行業均值達178%,但蔚來的增長水平僅為120%,顯然不及格。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供應鏈」這道大題沒作好。

去年7月,小鵬、理想交付新車雙雙突破8000輛,蔚來為7931輛,首次丟掉新勢力車企新車交付量冠軍寶座。

8月,博世的ESP芯片受疫情影響被迫減產,採用ESP芯片的蔚來ES6/EC6產量被迫下調,當月銷量更是降至5880輛,環比下降四分之一,不僅繼續被小鵬、理想甩開,還首次被二線新勢力汽車哪吒汽車超越,跌出前三。

有趣的是,同樣採用ESP芯片的理想ONE交付量不僅沒有下滑,還屢創新高。

當時就有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僅有一款車型的理想零件儲備量更足,另一方面,理想ONE的銷量遠高於ES6/EC6兩款車型,在缺貨的狀態下,供應商更願意優先補給交付量有保障的車型。

等待數月不能提車的蔚來車主對媒體抱怨,「蔚來的供應鏈能力比我想象中的差遠了。」李斌那句「我們的江淮代工廠比保時捷的還好!」也被反覆吐槽。

隨后不久,江淮工廠因「缺芯」被迫停產數日,李斌再一次吃了沒有「拼多多」的虧。

相反,與蔚來處於同一梯隊的小鵬和理想,雖然也出現減產問題,但卻推出各種減配交付方案,比如先減配雷達,等供應充足了再補交上。

可見,蔚來的供應鏈問題顯然不是幾個雷達能解決的,而蔚來的頹勢,直接反應在資本市場上。

2021年初,蔚來市值高達600億美元,遠超200億美元的小鵬和不到200億美元的理想,穩居「蔚小理」頭名;到2022年2月7日,被產能影響的蔚來,市值已跌去兩百多億美元,而理想為296億美元,小鵬318億美元。

在三家公司最新公佈的2022年1月份成績單中,理想和小鵬各交付12268、12922輛新車,同比增長均超110%,但蔚來僅交付9652輛,同比增長33.6%。

改變,對於蔚來來説已經刻不容緩。

03

ET5任重道遠。

在蔚來車型均價約44萬的情況下,購買電池租賃服務后,ET5的價格可以下沉到25萬元。

預售10萬輛的成績,一度擠到蔚來APP崩潰,李斌開心到直呼:這是有史以來訂單最多的一次。

「ET5的對手將是兩個3,即特斯拉Model 3和寶馬3系。」

從李斌對標的這兩款車型來看,蔚來的走量戰略呼之欲出——一個是佔據全球新能源半壁江山的爆款,一個是BBA陣營的B級(中型)車銷冠車型。

然而,回顧Model 3的爆款之路——經歷「產能地獄」(產能不足導致無法交付預售訂單)、大量交付達成、特斯拉的最終躍升——ET5的挑戰纔剛剛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它隨時有可能倒下。

就在2021年底,新能源車企Rivian以920輛的實際交付量慘淡收尾,其官方表示:由於供應鏈問題,這種情況還將持續。

隨着其最大股東亞馬遜傳出轉投競爭對手企業的消息傳出后,Rivian市值更是跌破發行價。

而它在一年前還風光無限,甚至被評為最有可能超越特斯拉的新能源車企,這樣的大起大落,也讓馬斯克那句「先過了產能地獄這關再説吧」,格外刺耳。

可見,如何在供應鏈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完成ET5的大量訂單,再通過銷量反饋打通供應鏈,是蔚來和李斌將要打的一場拳拳到肉的硬仗。

同時,如何在下沉過程中,保持蔚來的高端品牌價值及其最引以為傲的「差異化服務」,也是肉眼可見的難題。

在行業快速發展之際,李斌和蔚來已經被推到了拐點。李斌曾放出的豪言,也需要ET5來買單。

參考資料

[1] 鈦媒體《長期主義,蔚來的陽謀》

[2] 澎湃新聞《蔚小理闖新關:對手、周期和供應鏈》

[3] 經濟觀察報《李斌的「新世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