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2-04 19:26
「禁摩令」的出臺或許讓不少人從未有過摩托車的體驗。
但如今在海外,摩托車已經開始以嶄新的面貌講述新的故事。
近日,美國重型機車巨頭哈雷戴維森(簡稱「哈雷」)宣佈,旗下電動摩特車子公司LiveWire將通過SPAC借殼上市,以「LVW」為代碼登陸紐交所。
公告顯示,LiveWire計劃與AEA-Bridges Impact Corp.(簡稱「ABIC」)進行這筆交易,這筆交易將給LiveWire帶來5.45億美元淨融資,根據雙方協議,合併完成后,公司估值將達1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億元),哈雷將持有公司74%的股權,ABIC的原股東將持有17%,ABIC的創始人和KYMCO(即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地區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將各自持有4%。
説到電動摩托車,可能很多人腦海里的畫面是小牛、愛瑪、雅迪,但實際上,LiveWire的電動摩托車並不是那麼一回事,畢竟它是源自馳騁百年的哈雷門下,是一款純電動重型機車。
1
百年哈雷
哈雷對不玩騎行的年輕人來説,多少有點陌生,但它引領的摩托文化,着實深遠地影響了好幾代人。
1903年,哈雷由四個年輕小夥子William S. Harley、Arthur Davidson、Walter Davidson、William A. Davidson在一間小木屋創辦而成,最開始,他們只是想製造一臺以發動機驅動的機動車,但在經過反覆的設計和改進后,第一輛自行車樣式的摩托車雛形初現。
第一款哈雷摩托車,圖源:網絡
他們彼時的工廠僅是坐落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西側38號大街的一間14平米小木棚,門上隨意潦草地寫着「哈雷摩托車公司」。
圖源:網絡
隨后這家初創公司飛速發展,工廠規模不斷升級擴建,1905年至1908年間,賽車手開始騎着公司的摩托車在一場場比賽中勝出,哈雷從此聲名鵲起。
1909年,公司推出第一款量產V型雙槓發動機,排量達到810cc,7匹馬力,最高時速96公里/小時,代表了當時摩托車發動機的最高水平,短短几年內,美國警署幾乎都將哈雷的摩托車作為警車。
隨后世界大戰的爆發,更是讓哈雷發展迅猛,美軍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哈雷工廠受命於義務為美軍生產戰備車,「一戰」期間,工廠共計為軍方提供了20000輛車;「二戰」期間,工廠共生產了90000輛WLA型軍用摩托車投入戰場。
哈雷WLA軍用摩托車,圖源:網絡
戰爭結束后,哈雷回到賽場,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主宰比賽,然而,1959年本田在美國成立子公司后,僅花費5年時間就強勢地搶佔了美國80%的摩托車市場份額,經過長達10年的鬥爭無果后,落敗的哈雷與美國機械鑄造公司AMF合併,哈雷退任公司主席。
到了1981年,哈雷決定開始自救,13位原始員工籌集8150萬美元簽署了回購協議,1987年,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次年,重新拿回54%的美國摩托車市場銷售額,在那時,擁有一輛炸街的哈雷摩托是一件相當酷的事情。
市場需要故事,起落纔有高潮,在經歷了戰爭、經濟大蕭條、「外敵」入侵的洗禮后,這家影響幾代人的摩企最終撐了下來,直至最近幾年,哈雷還是不可避免地迎來了至暗時刻。
2017年至2020年,哈雷銷量逐年遞減,全年全球銷量由24.2萬輛跌至18萬輛,2020年營收為40.54億美元,同比下降24.38%,同期淨利潤為129.8萬美元,同比下降99.69%。
隨着哈雷迷逐漸老去,公司開始面臨多方危機,對新趨勢的把握是其最大痛點,沒能與時俱進使得業績持續低迷,百年摩企亟需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
2
銷量並不樂觀
十足的馬力和響徹耳畔的轟鳴聲是摩托車友狂熱的原因,一個世紀以來,哈雷一直是摩托車的代名詞。
時代在進步,摩托車電動化也是大勢所趨,不過,電動后的哈雷還能跟哈雷沾邊嗎?
2014年6月,LiveWire首次向媒體公開展示其電動摩托車概念模型,並於2019年正式公佈首款量產電動摩托車。
目前,公司旗下最新的LiveWire One已經面市,定價由最初接近3萬美元下調至1.98萬美元。
圖源:網絡
LiveWire One馬力高達105匹,百公里加速時間為3.5秒,最高時速達到177公里/小時,在城市的續航里程約為235公里,使用快充充電可在1小時充滿。
LiveWire One加速時間,圖源:網絡
性能還是很有看點,不過在音效上,相較傳統哈雷的轟鳴聲,LiveWire One只有電磁脈衝的高頻聲音。
截至2021年,LiveWire One僅售出387輛,但公司表示,推出電動摩托並不是爲了衝擊銷量,而是爲了推動和引領電動摩托的未來,併爲自己立了個銷量目標,計劃在2026年突破10萬輛、在2030年達到19萬輛。
3
傳統摩企爭先佈局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電動交通工具正在蠶食燃油汽車的市場份額,摩托車行業也在發生變革,預計未來五年內,電動摩托車將取代60%的傳統摩托車。
嗅覺靈敏的企業開始積極湧入賽道搶佔先機,像本田、寶馬、川崎等傳統摩企均有涉足。
以本田為例,作為全球摩托車巨頭,計劃將在2024年前向市場投放3款電動摩托車和1款高性能電動摩托車。
此外,國內車企五菱、吉利等也紛紛進軍佈局電動摩托車業務,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兩輪車消費國和生產國,電動摩托車這一產業想象空間巨大,發展潛力愈發凸顯。
截至目前,海外以特斯拉為代表、國內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術可以説是積累頗豐,業內也盼望電動摩托車賽道能夠跑出一些頭部品牌,而脱胎於哈雷的LiveWire更是被寄予厚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與新能源車企相似,電池芯片成本較高也將不例外地成為困擾電動摩托車企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全球芯片短缺無疑是雪上加霜,前不久,印度電動摩托車獨角獸奧拉電氣就因芯片吃緊而無法按時交付。
可以見得,電動摩托車實現規模量產的道路也略顯崎嶇。
4
結語
全球電動化大趨勢下,電動摩托車將駛向下一片新藍海,賽道有望掀起淘金熱。
哈雷的百年傳奇深遠地影響了好幾代人,但光有情懷無法續寫新的篇章,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構建企業牢固的護城河,而LiveWire作為哈雷轉型的核心關鍵點,在競爭加劇的賽道內亦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能否突出重圍再現輝煌還需時間的考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