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Wolfspeed 2021Q4需求依然強勁 供不應求加劇

2022-02-03 20:20

  在前面三篇文章《昨晚的美股為什麼大漲?》《美股的科技龍頭已有吸引力》《美聯儲1月議息對美港股的影響》里面我簡要分析過為何視美聯儲加息導致美股調整帶來的更多是機會。Wolfspeed是本輪我建倉美股的主要標的之一,具體對其投資邏輯的分析我在《第三代半導體,我傾向於選擇Wolfspeed》寫過。這幾天,Wolfspeed(WOLF.US)出了2022財年二季度報(2021日曆年Q4),我簡要評論一下。

  文中的日曆年就是我們正常的年份,與WOLF的財年(FY)關係,舉個例子,2022財年指的是日曆年的2021Q3、Q4、2022Q1、Q2。

  一、業績情況

  FY22Q2:

  1、營收1.73億美元(指引在 1.55 億至 1.75 億之間),同比增長36%;

  2、非GAAP毛利率為35.4%(指引在 33.7% 至 35.7% 之間),較上一季度的33.5%有190個基點的提高;

  3、非GAAP 運營費用為8660萬美元(指引為8800 萬美元);

  4、非GAAP淨虧損1860萬美元(指引在 1900 萬至2300 萬之間);

  5、新產品開發案(design in awards)新增16億美元(創記錄),上季5.6億美元,同比增長70%;

  6、Pipeline 200億美元(上季180億美元);

  7、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3200萬美元,資本支出約為1.44億美元(上季度公司運營產生的現金流為負 6300 萬,資本支出為2.09億,最終導致負現金流為 2.72 億)。

  對FY22Q3的指引:

  1、收入為1.85億美元到1.95億美元間;

  2、非GAAP毛利率區間為35%-37%;

  3、非GAAP運營費用預計為8800萬美元至8900萬美元;

  4、非GAAP淨虧損區間為2000萬美元-1500萬美元。

  總的看,收入和利潤基本都在指引上沿區域;design in增加比較多,説明需求依然強勁,供不應求加劇;經營現金流明顯好轉,資本支出過了峰值。

  根據WOLF的財務數據以及公司對未來的增長指引,我用圖把增長曲線表達了出來。日曆年2022Q1及以后為預測。

  二、新廠建設情況

  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世界第一條8吋SiC產線的莫霍克山谷工廠(Mohawk Valley)的建設進度。按部就班,和之前給的指引沒有變化。上兩個季度,公司都提到新廠計劃於2022日曆年的上半年生產運行,本季度説的是:「我們的莫霍克谷工廠將在8到9周內投入運營。」也就是2022日曆年二季度開始生產。開始貢獻收入的時點也沒變化,是2022日曆年的下半年(當下兩個季度以后),最快會在2023財年的上半年體現出來。

  之所以這麼重視莫霍克山谷廠的進度,因為這是投資WOLF的核心邏輯之一。在《第三代半導體,我傾向於選擇Wolfspeed》里,我的核心觀點是,Wolfspeed在SiC襯底領域具有寡頭壟斷的優勢,而當前SiC產業和企業自身都處於加速發展的拐點。SiC產業加速發展是指電動車的快速普及以及高壓架構在電動車上的加速普及,是兩個滲透率提升同時進行。WOLF自身加速發展主要指8吋SiC的莫霍克山谷廠開始生產,這會在產能和成本上同時加強WOLF的競爭優勢,也是收入和利潤加速增長的轉折點,因此這是投資邏輯的重中之重。

  三、其他幾點

  新廠的生產效率較之前大幅提升,生產成本較之前大幅降低。本季報會,公司指出:「因為在晶圓廠相同的時間內,它的產出將增加大約70%。」之前投資者會,公司曾説:「莫霍克山谷的晶圓成本比達勒姆少 50%」。

  新廠的產能較大,公司一直強調,在2024財年,只用50%的新廠產能就可以達到15億美元的目標收入規模。我預計屆時會有3億美元以上的淨利潤,估值可以降到40PE以下。

  新訂單里面,電動車的逆變器佔了75%,且公司強調800V將成為電動車的主流:「任何真正新上線的產品都是以800伏為主的。」這也再次印證當下SiC和WOLF的增長核心動力就是電動車及電動車高壓架構的加速滲透。

  公司對巨大需求非常有信心,並認為「我們絕大多數的新產品開發案基本能成為訂單」。

  關於投資

  總體而言,這份季報反映WOLF正順利地走在邏輯實現的路上,暫時沒有脱軌跡象。需要保持關注,尤其是莫霍克山谷工廠的達產和降成本情況。我在之前的文章寫過,WOLF當前的股價包含了樂觀預期,但相對其較大的增長空間和較強的確定性而言,不失為一種中長期投資。本次美股科技股調整,WOLF股價調整幅度不小,給了一次上車機會 ,我本次建倉平均成本96.1美元。巧合的是,第一次小倉位買它是一年前,它還是CREE的時候,但當時價格實在不合適,倉位很輕,關鍵是離新廠投產實在太遠,買完就賣了。當前我相信是一次機會,但到底是不是機會,會不會長期持有,最終還是得看其發展的情況。

  本文完全是我個人投資的所思所想,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編選自「芝華塔尼歐海灘」微信公眾號,作者:千里草羊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