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地產二代」主導酷派重返牌桌:1年融資21億港元,背后家族實控5家上市公司

2022-01-14 17:4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作者 | 高遠山 

來源 | 野馬財經

京基二代投資「練級」

  酷派(coolpad),這個在國內手機市場幾近銷聲匿跡的品牌,最近動作不斷。

  去年12月初,酷派推出了新手機,這是時隔三年后其在國內推出的第二款新品;去年10月,酷派搭建了新的管理團隊,引入了一眾小米背景的高管;近一年來,酷派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累計已經超過了21億港元;建立全新的數字化渠道模式,截至去年12月中旬,已在全國建成超過3000家酷派授權服務站。

前不久,酷派集團(2369.HK)董事長陳家俊還立下「三年內重返第一梯隊」的flag。

  不過,在被賈躍亭波及后幾年,酷派聲量漸弱,如今想要重回第一梯隊,其面對的將是更為內卷的國內手機市場,頭部廠商小米、OV、榮耀、華為等佔據主要市場份額。

不到30歲的董事長陳家俊,其另一個身份是京基集團創始人陳華之子。京基二代好投資,是市場公認的。除了酷派,陳華家族還實控京基智農(維權)(000048.SZ)、京基金融國際(1468.HK)、京基智慧文化(0550.HK)等多家上市公司

  陳家俊曾在採訪中表示:「酷派目前與京基地產沒有任何業務和股權關係,屬於個人獨立創業項目。」衆所周知,比起父輩,地產二代更偏愛投資,合生朱桔榕、萬達王思聰、富力張量等都是例子。

作為廣東地區頭部地產開發商,手握深圳千億貨值舊改地塊的京基集團並未上市,有幾分神祕色彩。陳華信奉自有資金開發,京基因此規模多年來並未擴張太多,但在「去金融化」調控中這種保守低調的姿態卻也利於抵禦風險

  而京基二代闖蕩江湖,「撈起」老牌手機廠商,又會如何運作呢?

  地產二代掌舵

酷派重出江湖

  作為曾經的「中華酷聯」之一,酷派也曾風光。2003年,酷派從傳呼領域進軍手機市場后,便推出了中國第一款CDMA1X彩屏電阻觸屏手機。2004年,酷派手機的銷售額突破了10億元,其在香港上市時,還被投資人稱為「中國的黑莓」。

  3G時代是酷派的巔峰,彼時酷派以與運營商深度綁定等措施,一度躋身國產手機廠商第一梯隊,與海外品牌三星、蘋果「分庭抗禮」。

  但2014年左右,爲了穩定利潤,三大運營商開始壓低營銷和補貼成本,並終止對酷派手機的補貼,此后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線上電商渠道,運營商渠道佔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隨之逐漸縮小,這對於深度依賴運營商渠道的酷派來説影響巨大。

另一方面,主打線上電商渠道的榮耀、小米和OV乘勢而起,搶佔了酷派不少市場份額。爲了應對,酷派與360合作,推出「奇酷」,尋求互聯網轉型。但后來又引入了賈躍亭的「樂視系」控股,酷派集團逐漸淪爲了「樂視系」企業拆東牆補西牆工具,公司經營狀況也開始出現頹勢。財務數據顯示,2016-2018三年,酷派累計虧損高達74.6億港元

  隨着國內市佔率迅速下滑,酷派被迫放棄國內智能手機業務,開始主攻海外市場,自此在國內聲量漸弱。

對於如今重回中國手機市場,酷派表示,目前智能手機行業存在幾十年一遇的機會。一是硬件迭代放緩帶來的趕超機會;二是供應鏈風險上升當中的低風險優勢;第三則是存量萎縮帶來的渠道變革機遇酷派稱,未來研發方向是AI、新材料和新工藝。

  酷派重回江湖實則始於四年前的一筆股權交易。2018年初,酷派集團第一大股東賈躍亭旗下的樂風移動以6.7億元出售酷派8.97億股份給了海外公司威日創投,這是由京基集團陳華家族控制的家族信託。由此威日創投成為酷派最大股東。

威日創投接手賈躍亭股份后,酷派集團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2019年1月,陳家俊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酷派舊部則全部出局。

  京基集團創始人陳華膝下有兩個兒子。長子陳家榮,曾任京基集團副總裁,主持過多筆對外投資及收購;入主酷派集團的陳家俊是二公子,年僅29歲,擁有南加州大學的金融碩士學位,曾在京基地產旗下公司從事投資工作。二人都在京基集團掛職,也都有各自投資版圖。

饒有趣味的是,去年12月,酷派在發佈會預熱海報中喊話賈躍亭:「這幾年我們不僅填平了你留下的坑,還蓋起了新的酷派大廈,等你下周回國,歡迎回來看看」。

處置資產,動作頻頻

  接手賈躍亭所持股份后,陳家俊開始施展身手。

酷派集團在近一兩年動作頻頻,在業務上,其搭建新高管團隊、發佈新手機、制定全新戰略等;財務上,酷派近兩年頻頻處置資產並積極融資,陳家俊在新品發佈會上表示,過去一年,酷派在資本市場融資超21億港元

公開信息顯示,酷派在前董事長郭德英時代置辦了大量土地,其中包括了深圳南山高新產業園酷派信息港地塊、東莞松山湖地塊、西安長安產業園地塊及在建項目、河源建設農業生態園等多個項目,彼時土地價值近百億

  酷派集團在2018年稱,酷派集團已採取各種措施改善流動資金狀況,一是提取京基集團有限公司貸款;二是出售其一家全資附屬公司的80%的股權,而出售項下有一宗土地;三是出售位於深圳的若干物業投資,相關所得款項約為1.13億港元。

  2019年4月25日,酷派集團又發佈公告稱,將西安一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在建工程賣給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土地儲備中心,作價2.36億元。也正是這一年,酷派結束連續三年的虧損,實現盈利。

大量的土地資源不免讓外界聯想起新掌門的地產背景,但陳家俊近期曾向「深網」解釋道:「酷派土地的價格並不像外界想象那麼大,酷派大廈等土地屬於上市公司固定資產,不能對外出售。只是説土地能給上市公司增厚資產,帶來一定現金流。」

  最近一兩年,酷派仍在處置旗下資產。財報顯示,2020年,因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酷派獲得1.76億港元的收益,若沒有這筆收益,酷派2020年虧損額無疑將加劇。此外,爲了借款,截至2020年末,酷派抵押了賬麪價值16.98億港元的投資性房地產和1.15億港元的固定資產(樓宇)。

2021年1月12日,酷派集團公告稱,公司子公司宇龍與星華安簽訂合作協議,據此,雙方有條件同意共同合作開發酷派信息港城市項目二期及三期,該項目計劃由宇龍提供地塊、星華安提供建設資金等。值得一提的是,酷派信息港城市項目一期工作也是由星華安完成,建成工程包括了全新的酷派大廈

股權穿透后,星華安由潮商黃楚龍的星河控股集團實控。在深圳地產界,星河集團董事長黃楚龍、京基集團創始人陳華,以及卓越集團董事長李華齊名,被稱為「深圳地產最牛低調三劍客」

  2021年中報里,酷派出售土地及在建工程收益為6323萬港元,而上年同期這一數據為零。

  陳家俊表示:「酷派已經基本還清了供應商的欠款,去年五六月份,酷派還重新獲得了總計十幾億人民幣銀行授信,意味着酷派未來可以通過股權或債權方式融資。」

從大股東輸血、處置地產項目、共同開發項目、拓寬融資渠道等手段不難看出,陳家俊執掌酷派后,爲了清理賈躍亭留下的爛攤子付出了不少努力,對比其接手時的情形——現金枯竭,要賬的供應商堵滿公司——已經好了太多

  截至2021年6月末,酷派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資產負債率從2020年末的64%降到了2021年6月末的34%;公司賬上現金也從2.09億港元增加到11.75億港元。

  去年11月,酷派官方微博發文稱:「人生在世,踩坑不要緊,重要的是如何填坑逆襲。」 而酷派重回第一陣營的目標道阻且長,能否重現往日榮耀還需時日檢驗。

家族實控5家上市公司

  作為民營家族企業二代,陳氏兄弟與父輩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對外投資也更加積極。

  陳家榮生於1988年,加拿大留學歸來后進入平安證券投行部,主要負責企業上市、併購等業務。陳家榮自2014年進入京基集團,曾任副總裁一職,主要負責人力資源、戰略投資兩大板塊,但他最為高調的幾筆投資大多是以個人名義進行的。

2015年,陳家榮聯合香江集團二代劉根森,以3.74億港元的總代價收購先傳媒股權,此后由陳家榮控制的立天環球持股增加至26%,成為第一大股東。先傳媒即是京基智慧文化的前身

  2016年,陳家榮又通過先傳媒購入英裘控股股份,隨后不斷增持並提出強制性現金要約,在2019年成為第一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陳家榮首次入股不久,英裘控股就收購鴻鵬資本證券,也將后者持有的兩張證券牌照收入囊中,為后來更名「京基金融國際」打下基礎,成為京基集團第一個以「京基」命名的上市平臺。

2016年11月,陳家榮投資9.27億港幣,作為基石投資者入股「美圖秀秀」的開發商美圖公司(1357.HK)。一個月之后,陳家榮又通過二級市場以及大宗交易方式舉牌A股上市公司宏磊股份(002647.SH),持股比例合計達5.0037%,累計耗資6.9億元。宏磊股份即如今的仁東控股(維權)

  此外,陳家榮還投資過歐科雲鏈、平安好醫生、雷蛇、北訊集團、優信二手車等上市公司,涉及電競、互聯網科技、文化傳媒多個領域。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陳家榮將京基金融國際、先傳媒等投資標的陸續以1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胞弟陳家俊,彼時陳氏家族給出的理由是家族財富規劃。

  目前,陳華家族在港股實控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京基智慧文化(0550.HK)、京基金融國際(1468.HK)和酷派集團(2369.HK)。此外,京基集團也在和華超集團纏鬥多年后拿下農業股康達爾控制權,將其更名為京基智農(000048.SZ);2020年拿下地產上市公司陽光股份(000608.SZ)控制權,京基集團總裁周磊任董事長,去年8月,陽光股份公告稱將託管京基商業資產,避免同業競爭。 

綜上,陳華家族及其實控的京基集團目前合計控制5家上市公司

  舊改大王

  京基的基本盤終歸還是舊改。

  京基集團董事長和副董事長,陳華和陳輝是兄弟。1984年二人身懷20元(一説10元)從湛江到海南打工,次年年到深圳淘金,因承包工程發跡,於1994年成立京基房地產,註冊資本是吉利的8888萬元。

  1995年,京基開發深圳梅林舊改項目,建成碧荔花園,從此站穩腳跟。25年后,京基集團的業務已觸及教育、影視、農業、科技,但93%營收依舊來自地產,其地產佈局的特色依舊是重倉舊改。標誌性建築深圳第二高樓京基100大廈就佇立於羅湖蔡圍屋舊改片區。

  但和同時期發家的恆大、碧桂園、富力等粵系知名房企不同,過百億超千億的浪潮里,京基地產流量金額一直在百億上下浮動,且迟迟沒有上市,影響力也僅限於深圳。

《中國房地產報》曾報道稱陳華董事長厭惡高負債,堅持自有資金開發,因此擴張緩慢。但頻頻舉牌上市公司,多元化業務佈局,操盤深圳舊改項目,又凸顯其資金實力雄厚

  目前京基在深圳的舊改項目分佈在羅湖布心村水圍村、水貝村、南約舊改、沙一村、上下屋及田心舊村舊改、珠光村、梅富村、京基蔡屋圍、京基木棉灣舊改等。

在京基集團內刊里,少有的高調和驕傲從高管發言中流露出來:「我們建成了深圳最好的辦公樓、最好的酒店和最好的商場。」

  外界盛傳京基手中舊改貨值高達4000億元,對此京基曾回覆「值得商榷」,但毫無疑問,京基集團稱得上是國內房企隱貴。而去年10月出爐的《2021胡潤百富榜》上,陳華家族以300億元財富排名202位,下滑43名,資產縮水3%。

  在陽光股份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中,京基集團的財務情況略有呈現。

  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基集團總資產為810.79億元,總負債為556.0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59%。同期集團實現營收56.03億元,利潤總額11.9億元,歸母淨利潤5.9億元,賬目上還有近100億元的現金。

  低調同時,江湖總有京基的消息。

  去年,恆大汽車向6名投資者配股籌集260億港元,其中陳華實控的成宇控股認購50億元。有報道稱交易實質是陳華出讓京基地產位於深圳的在建項目「京基御景薈都」予恆大,再把所得資金用於換取恆大汽車1.875%股權。但有消息人士對此否認。

這筆交易很可能發生了反轉。愛企查顯示,深圳寶荷「京基御景薈都」商業項目的建設單位深圳市百納投資有限公司,在去年4月變更了董高監,陳華陳家俊等退出,恆大系接任;而同年8月,恆大系高管又集體退出,重新換成了京基的人員

  恆大汽車的股價從260億元定增時的近70港元/股跌到如今不到4港元/股。抓牢舊改項目的陳華或許躲過一場鉅虧。

  父子三人各自在資本市場開疆拓土,有時走向臺前,多數時候隱在幕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