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倖存者控訴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 種族滅絕政策駭人聽聞

2021-12-24 11:28

原標題:倖存者控訴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 種族滅絕政策駭人聽聞 來源:千龍網

在加拿大,有一羣回不去家的孩子。今年,加拿大多處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陸續發現了原住民兒童遺骸。他們是加拿大原住民政策的直接受害者,從小被迫離開家,在這樣的寄宿學校里遭受虐待、折磨,無聲地死去。即使有人倖存,被切斷了和家人之間的親情紐帶,在精神上,也成為有家而回不去的人。

以前的安大略省莫霍克學院(Mohawk Institute)寄宿學校,是一所專門為原住民開辦的所謂學校。

即便是在今天,從多倫多開車到這里也要一個多小時,再從路邊走進寄宿學校里面,依然是很長的一段路。不難想象,這所寄宿學校開學的時候,這里有多偏僻。

寄宿學校當年留下來一些照片,看起來和普通學校一樣。然而,那些被白人殖民者強行從原住民的父母身邊搶來的孩子們,在寄宿學校的開學第一天卻是這樣度過的。

寄宿學校倖存者 瑪德琳·迪翁·斯托特(Madeleine Dion Stout):我還記得到那兒的時候,要穿新的衣服,還要理發,坐在教室里,還有其他的女孩,然后看着我的兄弟被校監猛揍。

寄宿學校倖存者 愛麗絲·利特迪爾(Alice Littledeer):我那時還是個小女孩,校長會打人的,打別的孩子,打男孩。男孩子被打得最厲害,他們殺雞給猴看,是在晚飯之后打人,我非常害怕,因為看到有人流血。

印第安寄宿學校是由加拿大政府開辦、教會管理的。白人殖民者聲稱,開辦這些學校可以讓原住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讓他們開化,最終變得和白人一樣。聽起來頗有救世主的口吻。

然而,果真如此嗎?殖民者的文明又是怎樣的呢?

寄宿學校倖存者 伊芙琳·卡米爾(Evelyn Camille):寄宿學校的建立就是要抹去我們身上的印第安印記,剝奪我們的語言、文化和傳統,把我們變成傻子。

莫霍克原住民人權監督員 貝弗利·雅各布斯(Beverly Jacobs):在這里(莫霍克學院寄宿學校) 從1831年到1970年,這經歷過多少代的孩子,被強迫送到這個恐怖且充滿暴力的,他們稱之為「教育」的地方,這根本不是受教育的地方。如果連續幾代人,都失去了(本民族)語言、儀式和親情,也就失去了孩子。我們被割斷了與祖父、祖母的親情,這是我們的文化組成部分。

殖民者在長達一百多年的寄宿學校制度中,對原住民實施的種族滅絕政策駭人聽聞,那些在電影上愛護孩子、拯救世界的「英雄」們,卻在這些政府建立的寄宿學校里,把成千上萬的原住民兒童變成了屍骸。孩子們在寄宿學校里沒有名字,只有數字代號。

亞當·塔塔瓦本,一位寄宿學校的倖存者,他當時的編號是4號。

寄宿學校倖存者 亞當·塔塔瓦本(Adam Tatavaben):我們在電椅上遭受電刑,(電椅)有金屬的扶手,我認為電流是從右向左穿過身體的,(受刑的)人們有的哭,有的喊,什麼樣的反應都有。

亞當所在寄宿學校里的三個小夥伴忍受不了就逃跑了,卻再也沒有回來。如今,亞當希望警方能找到他們,想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死的。

能逃跑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孩子死在了寄宿學校里。他們死后被隨便埋在學校周邊,殖民者甚至連一個名字都不讓他們留下。

這空曠的地面下,每一個小旗子下面,都躺着一個無名無姓的孩子。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人們要用那麼多鞋子來紀念這些孩子的亡靈了。鞋子,也許能讓他們走回家,回到自己的父母身邊。

一個牌子上寫着:把他們都帶回家。

簡單的幾個字,有着何等沉重的無奈與悲憤。

總檯記者 張森:在探測墓地的區域,地面上已經劃了很多方格,便於用探地雷達一塊一塊地進行探測。站在這里,心中有一種悲涼的感覺。我想起了看到的一首小詩:「一個小小的聲音飄蕩着,現在,他們終於找到我們了。不要停下來,把我們都帶回家,把我們都找到。」想想那些被迫離開父母,被送到這所寄宿學校的孩子們,他們的死,如螻蟻一般,無人知曉,他們自己再也回不到家了。

責任編輯:劉陽(QE0016)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