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1-12-14 18:37
30秒快讀
1 「老闆們」不充錢就註銷賬號?BOSS直聘難道瘋狂推銷不成就威脅?是業績壓力在作祟嗎?
2 BOSS直聘的主營業務是為企業客户提供在線招聘服務,該收入也是BOSS直聘的唯一收入來源,佔總收入的99.01%。
3 隨着BOSS直聘的急速擴張,用户簡歷泄露、涉嫌廣告欺詐、被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等負面新聞接踵而至。如今,服務好「老闆們」,讓招聘越來越簡單,纔是BOSS直聘的當務之急。
「找工作跟老闆談!找工作!上BOSS直聘!升職!加薪……」2018年一句洗腦的廣告語讓BOSS直聘被大眾熟知。
2019年,BOSS直聘實現盈利,2020年利潤實現翻倍增長。今年6月,BOSS直聘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市值149億美元,超過前程無憂和獵聘市值之和。近日,BOSS直聘發佈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務報表,該季度BOSS直聘的營收淨利都實現了同比增長,連續兩個季度保持盈利。
一直以來,BOSS直聘都以「直接和老闆談」作為自己的品牌特色吸引了眾多應聘者和企業。但隨着BOSS直聘的急速擴張,用户簡歷泄露、涉嫌廣告欺詐、被實施網絡安全審查等負面新聞也接踵而至。
不僅如此,除了應聘者,作為BOSS直聘的「金主」招聘者也遇到了不少問題。
銷售人員推銷平臺套餐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最近來自BOSS直聘平臺的銷售電話轟炸讓一些招聘者叫苦不已。
某科技公司負責人董成(化名)告訴《IT時報》記者:「我用BOSS直聘為公司招聘分析師、工程師、產品經理等,時間久了沒遇到合適的應聘人就一直掛着。但最近幾個月頻繁接到平臺銷售的電話,讓我辦理套餐。我説暫時不需要,不用主動給我打電話,並且請給我打個‘不要再打電話’的標識。但沒想到,BOSS直聘另闢蹊徑,每次都換新人接着打,基本頻率是半個月到一個月一次。」
對於銷售人員所説的平臺套餐,董成曾經買過,他認為BOSS直聘上的套餐種類太多,變化很大,而且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近期不太需要就沒買。「因為曾經消費過,所以可能被列為潛在用户,讓銷售盯上了。」董成説道。
隨后,《IT時報》記者在豆瓣、微博等平臺輸入「BOSS直聘推銷」,出現了不少和董成類似的情況。比如,「BOSS直聘的客服怎麼老是打電話問我招聘的情況,要不要開會員,太煩了」「記錄里全是BOSS直聘的電話,不接就一直打,手機剛掛斷就打到法人電話那里」……
圖源:微博
對此類情況,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平臺的用户信息可能被放在內部的‘線索池’里,在‘公海’和‘私海’里轉換。」招聘者接到單一銷售人員的電話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信息在該銷售人員的獨立信息庫,也就是「私海」;一旦銷售人員認為用户不再具有推銷潛力就被放進公共的信息庫,即「公海」,有些平臺會利用公共信息庫信息給沒有經驗的銷售人員練手,也就出現用户接到不同推銷員電話的情況。
除了頻繁的銷售電話騷擾,讓董成更加無語的是,在多次明確拒絕辦理套餐,並要求對方不要再打電話后,BOSS直聘銷售人員竟然連續三次問他:「那先生你是需要註銷賬户嗎?」
「不購買套餐難道我就不能在平臺掛招聘信息了嗎?」董成説道,「於是我追問了他的工號,但對方還在繼續和我説註銷賬號的事,最后在我的追問下竟然直接掛掉了電話。」
在經過至少七八次的無效溝通后,董成撥打了BOSS直聘官網投訴電話,得到的迴應是:「標識已打,以后不會有銷售打電話了」。董成很不理解,明明可以打標識,卻迟迟不肯操作;明明只是不想再購買套餐,卻被威脅註銷賬號,難道平臺可以無故註銷用户的賬號嗎?
平臺對賬號的監管無可厚非,尤其是在7月,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對BOSS直聘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后。BOSS直聘迴應,高度重視並將積極配合網絡安全審查工作,全面排查和防範網絡安全風險。在《BOSS直聘職位信息發佈規則》中有「如您/您的關聯賬號存在下述行為,您的職位信息(免費、付費)均有可能無法審覈通過或被刪除/屏蔽;您的賬號可能被暫時或永久凍結。」
董成對此提出質疑:「在我賬户未違反任何平臺規則、沒有造成任何違規的前提下,BOSS直聘是否有權主動註銷我的賬户?」記者發現,不少招聘者也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中反饋,「BOSS直聘隨意封號」「賬號被凍結,客服不給解決」等情況。
圖源:新浪黑貓
「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尤其是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后。如果賬户信息包含個人信息,個人主體對信息有決定權、知情權、複製查詢權,在技術成熟時有可攜帶權。」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徐延軒告訴《IT時報》記者,「信息控制者如果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注銷用户賬號,容易侵犯上述權利。」
BOSS直聘客服人員表示,平臺不會主動註銷用户賬號,如果用户確實存在違規行為,則會凍結賬號。
BOSS直聘2021年三季度財報顯示,BOSS直聘三季度實現營收12.11億元,同比增長105%,超過市場預期。而BOSS直聘的主營業務是為企業客户提供在線招聘服務,該收入也是BOSS直聘的唯一收入來源,佔總收入的99.01%。
比起前程無憂和獵聘依靠在線招聘服務、校招和培訓等外包服務共同創收,BOSS直聘一直依靠B端,也就是付費企業用户獲得盈利來源,這也許是BOSS直聘的銷售人員大力推銷付費套餐的主要原因之一。
董成告訴記者,在BOSS直聘購買套餐,花樣很多,而且和職位火熱度有關。BOSS直聘客服證實,確實會根據發佈職位和應聘者數量對比來判定是否為競價職位。如果企業招聘需求大於求職者數量,平臺就會認為該職位為競價職位。企業想要再開放或者上架就需要付費發佈當前職位,一個職位每月60元。
BOSS直聘報價單,圖源:網絡
對於這類設置,徐延軒認為,要看之前的用户協議。如果平臺對上架和展示作了充分説明和告知,尤其是平臺可以單方更改規則,用户是否有過同意。如果在這個框架內,個人認為屬於平臺的自主經營策略。
《IT時報》記者翻看《BOSS直聘職位信息發佈規則》,在其他規則的第二條提到「所有職位均設置了有效期限,本平臺有權對不同的職位類別下職位信息設置不同的有效期,有效期屆滿時該職位信息可能被下線。」但對於有效期結束后的收費問題,《規則》中並未明確提及。
除此之外,不少企業用户還指出,在政策監督下,BOSS直聘加強了對企業招聘賬户的審覈,但對個人應聘賬户的審覈卻並不完善。一位招聘負責人表示:「明明應聘者是1998年出生,工作經驗卻標了10多年;明明要求工作經驗5~10年,但系統還是會推薦不匹配的應聘信息……根本不受算法約束。不再回應這些信息后,又被告知‘付費后或者各種升級套餐,會有更優質的人才挑選’。對於這樣的服務,用户怎麼會想花錢再購買套餐呢?」目前,對於依託單一模式發展的BOSS直聘來説,如何提升服務來彌補部分用户已經產生的不良印象,實現可持續營收增長,是公司亟待解決的課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江麗雯,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