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創新蹦極造就芯片巨頭英偉達,黃仁勛還想在元宇宙之中造第二個地球?

2021-11-16 17:42

11月15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周二舉行的GTC開發者大會上稱,無論是數字遊樂場、還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仿真模擬,虛擬世界作用巨大。黃仁勛表示,目前英偉達所有的技術都是爲了實現「地球二號」的必要條件,即在虛擬世界中再造一個地球,「我想象不出比這更宏偉重要的用途。」

來源:公開網絡

顯卡芯片廠商英偉達最近刷屏了美股市場。這家公司於1999年1月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為21美元,經歷了20余年的發展,公司股價達到了300.25美元,市值達7506.25億美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顯卡芯片廠商。也正是在上市的這一年,英偉達的核心產品GPU(圖像處理器)問世,后來成爲了現代視覺計算的引擎。

來源:華盛通APP

打住!很多讀者可能讀到這里就要開始暈了。許多人介紹到談到英偉達,也會提到一些不玩遊戲、不搞科研的讀者幾乎不會主動去了解的概念,比如,顯卡是啥?GPU是啥?比GPU更強的TPU又是啥?有啥特色?和我們平時耳熟的CPU有啥關係?......太多太多了。

所以我們換一個角度,首先從58歲的華裔CEO黃仁勛切入,理解英偉達的企業精神,再來看英偉達如何在戰略佈局上特立獨行,最終從被人看衰的小弟成長為芯片行業巨無霸。

以小見大,流離的移民生活讓老黃學會很多

這要從黃仁勛對英偉達數十年的堅持説起。關於堅持,巴菲特好友芒格曾説,反覆無常會讓人遠離信任,永遠只能做個二流三流的人。生命是一場長跑,而靠譜永遠是最好的體力。而除了堅持之外,最重要的是利用技術槓桿,實現飛躍。

黃仁勛於1963年出生中國臺灣省,9歲時全家遷居泰國,后來和哥哥一起被送到美國華盛頓州的舅舅家。由於舅舅經濟情況並不寬裕,后來兩人又被送到了肯塔基州一所鄉村寄宿學校。那里更像是一家少管所而不是學校,黃仁勛回憶道,頑皮的少年們經常爬屋頂、翻牆翻窗、偷零食、口無遮攔,還一起抽菸。

不過這段歲月不僅沒有使黃仁勛變壞,還讓他學會了獨立、適應與堅強。他學會了和渾身刀疤的室友和睦相處,還能經常在學校要求所有人做禮拜的時間,躲到衣櫥里獨自看書。

1974年,黃仁勛的父母終於移民到俄勒岡州,一家人得以重聚。黃仁勛去到了正規的學校,還愛上了打乒乓球,並且在一年后參加了美國乒乓球少年錦標賽。但是老黃被舉辦地阿拉斯加的城市美景迷暈,荒廢了練習,最終慘敗。這次經歷給了老黃一個深刻的教訓:專注是最重要的。兩年后,黃仁勛在美國乒乓球公開賽上抱回了雙打第三名。

拿回獎盃后,老黃閉關一年,成功地在16歲就考上了俄勒岡州立大學,非常前瞻地選擇了主修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后,黃仁勛毫不猶豫趕往擅長開發微處理器的AMD公司工作,此后又跳槽到了更加專注於芯片的圖形處理功能的LSI Logic公司。

俄勒岡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展示牆
來源:知乎用户 Jason Kuo

在加入LSI Logi之后,他先是做了兩年的基層圖片處理芯片工程師,隨后主動要求調到銷售部,並很快晉升業務部主任。這樣的經歷幫助黃仁勛學習到很多東西,比如敏鋭的市場嗅覺、談判經驗、融資方式、團隊管理等,幫助他能在30歲之前開創自己的公司。

為什麼要在30歲之前開創自己的公司?據說這是他對當時的女朋友,后來的妻子Lori的承諾(老黃沒有否認),而老黃屬於是言出必行:1993年1月,黃仁勛和Chris Malachowsky以及Curtis Priem正式創立英偉達,並將上班時間定在2月17日,剛好是他30歲生日。

創新者一旦有信念,就會縱身一躍

圖形芯片行業當時仍未起步,但已經有將近30家公司,競爭激烈。老黃更覺得這是一個實現領跑的好時機,費盡心思在1995年推出第一款圖形芯片產品NV1,然而開發時間過長,且功能太複雜,市場對NV1反響平淡。

日本遊戲巨頭世嘉雪中送炭,以700萬美元支援英偉達,希望聯手打倒任天堂。不曾想,英偉達卻走上了封閉開發的偏路,死咬和市場格格不入的NV2,市場反應再次打臉。1997年,比Nvidia還晚成立一年的3Dfx憑藉Voodoo將顯示芯片業帶入了3D世界,成為細分領域大哥,市場上更從事顯卡芯片開發的公司也越來越多。

英偉達第一次來到了危機存亡時刻,黃仁勛馬上替換當時的首席科學家,重金聘請大衞·科克上馬,在1998年推出了第三代產品Riva 128。Riva 128大膽採用了當時仍處於試驗階段的AGP概念,殺了使用PCI技術的3Dfx一個措手不及。更絕的是,黃仁勛運用了之前學習到的商業談判技能,與臺灣的眾多重量級顯卡生產商達成出貨協議,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大量出貨,迅速提高市佔率。

隨后,黃仁勛公開聲明,英偉達產品將超越摩爾定律,產品每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倍。這個速度相當於摩爾定律的三倍。很快,英偉達推出了Riva 128升級版第二代Riva TNT 2,再次遠超3Dfx的Voodoo系列,成為顯示芯片上技術最先進的產品,徹底奠定了Nvidia的高端與專業地位。

只用兩年的時間,黃仁勛就顛覆了主宰IT界多年的摩爾定律,使芯片業樹立起了自己的行業標準。

圖源:中關村在線

英偉達繼續野蠻生長:1999年,英偉達在納斯達克上市,推出全球首款消費級GPU——GeForce 256顯卡;2000年底,英偉達收購了昔日的競爭對手3Dfx;2001年,英偉達賦予GeForce 256顯卡編程能力。

回憶這段經歷,黃仁勛總結出了英偉達的兩個核心價值觀:第一,要敢於冒險,並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第二,要誠實。因為不誠實,你就不可能容忍失敗,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曾擔任谷歌大腦主創人、百度首席科學家的吳恩達在談起黃仁勛時曾這樣説:「創新者一旦有信念,就會縱身一躍,而不是等到大家形成共識。」

祕密創建CUDA,利用GPU稱霸人工智能

相信讀到這里你已經注意到了,2000年,首款消費級GPU出現。雖然英偉達是GPU的發明者,但並不代表其他公司不能學,競爭不激烈。

CPU領域的領導者英特爾,其最早的GPU研發時間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8年,英特爾推出了第一款獨立GPU i740,但后續因為研發結果不理想等原因,英特爾未再繼續研發獨立GPU。

起初,英偉達對於GPU的定位只是做全球遊戲玩家打造最好的3D圖形芯片,但黃仁勛敏鋭地發現了新的市場需求——科學家們將GPU的性能用在計算加速上。

於是黃仁勛與大衞·科克祕密啟動了一個叫CUDA的項目,旨在打造一個通用的並行計算架構,讓GPU不僅僅只是圖形處理芯片,更可以跨界應用到其他人工智能領域。為此,英偉達下血本,每年投入5億美元,而當時其年營收不到30億美元。

直到2007年,CUDA架構正式上線,2008年,吳恩達就基於CUDA/GPU構建了第一個深度學習模型,2010年,吳恩達利用這個模型從1000萬張圖片中,成功識別出一隻貓。各大科技巨頭在2010年后紛紛發展人工智能,這都依賴於英偉達的GPU方案來訓練人工智能系統。

此時,英特爾才猛然醒悟,不能僅靠X86 CPU現金牛苟活下去,可惜英偉達已經在GPU領域遙遙領先,英特爾是如何也追不上了。

大衞·科克

黃仁勛曾在2017年的北京GTC China上談到GPU的成功,或許可以幫助你理解為什麼説GPU是英偉達的印鈔機。

老黃對現場觀眾説:「GPU更靈活,所以它的市場機會更多,因為市場機會更多,所以研發預算多,整個生態系統也就有錢了。相比起以前我們用的傻瓜式手機,智能手機的價值就非常高,智能手機不光有電話的功能,它還有照相機的功能,甚至對某些人來説還可以像電腦一樣使用,可以當做錄音筆等等。人類還想要超越智能手機的更多功能的通用型手機。從功能角度你就可以看到,這也就是CPU和GPU,以及未來TPU和GPU的比較。」

實力太強,野心很狂

針對最近大熱的元宇宙概念,英偉達在11月15日的GTC大會正式上公佈一系列最新AI技術和產品,並推出承載着其「元宇宙」願景的全新Omniverse平臺,並推出搭載新一代Orin芯片、無縫連接醫療設備和邊緣服務器的AI計算平臺Clara、多節點分佈式推理功能的 NVIDIA Triton推理服務器以及用來模擬和預測氣候變化的地球數字Earth Two超級計算機,能夠在虛擬世界模擬引擎Omniverse 中以Million-X百萬倍的速度運行。

黃仁勛表示:「我們搭建的是一個元宇宙的技術基礎設施,包括設計引擎、技術引擎以及技術平臺,這是區別於其他企業的,我們不做應用。」他進一步稱,Omniverse平臺為每個企業開發軟件提供了引擎,包括已經進行應用的倉庫物流的「數字孿生」等,可以實時優化物流機器人的工作路徑。「這些技術也可以被創建社交平臺或者消費者平臺的企業應用。」黃仁勛表示,「但我們提供的是基礎設施,算法、計算、圖形計算、硬件、系統,這些都是底層技術方面的架構。」

利用Omniverse平臺製作的黃仁勛AI形象Toy-Me

除了以上這個聽起來很有前景的元宇宙平臺之外,英偉達於2020年9月同意以400億美元作價收購軟銀的子公司ARM。ARM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ARM架構 ,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點。

收購ARM主要處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 增強英偉達在CPU領域的競爭力,特別是幫助設計構建新的Tegra CPU,捆綁英偉達的高端GPU;
  2. 整合業務,消除冗余,降本增效。據估算,業務整合可以提高英偉達的年收入達到10%以上;

但是這個收購消息引起了許多大公司以及政府部門的強烈抵抗,高通、三星電子和蘋果等芯片製造商都使用ARM技術生產處理器,他們擔心在英偉達控制了該部門的基本芯片技術許可之后,可能會威脅到后者作為中立合作伙伴的地位。此外,英國政府將以反壟斷和國家安全理由,下令對該收購案進行深度調查。全面深入的調查可能需要約六個月的時間,之后英政府可以阻止、批准,或允許在某些條件下同意通過收購案。

收購ARM的希望越來越小,不過老黃也很淡定,曾經表示,就算沒有ARM,英偉達依然會繼續發展的很好。

英偉達財年為每年的2月1日至第二年的1月31日,最新披露財報所屬2022財年Q3財報(8月-10月),將於11月17日美股盤后發佈。據彭博分析師預期,2022年Q3英偉達的營收為68.05億美元,同比增長44.0%;調整后淨利潤為28.01億美元,同比增長52.7%;調整后每股收益為1.109美元。

英偉達的主營業務為遊戲和數據中心這兩個核心業務。其中,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已經連續9個季度保持增長,不斷創下新高。東吳證券統計的歷年財報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英偉達數字中心服務營收曾連續7個季度錄得100%以上的增長。

投資者或許會習慣性的關注遊戲業務與數據中心業務,但是這一季財報更應該關注英偉達管理層對元宇宙的規劃以及發展指引方向。

來源:彭博

詳情閲讀: 一周財報前瞻 | 英偉達阿里百度財報來襲,Q3業績能否震驚華爾街?

拓展:關於CPU、GPU

中央處理器(CPU)能夠非常高效地處理各種計算任務。但 CPU 的侷限是一次只能處理相對來説很少量的任務。另一方面,圖像處理單元(GPU) 在執行單個任務時效率較低,而且所能處理的任務範圍更小。

不過,GPU 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們能夠同時執行許多任務。例如,如果你需要乘3個浮點數,CPU 會強過 GPU;但如果你需要做100萬次3個浮點數的乘法,那麼 GPU 會碾壓 CPU。

參考

黃仁勛:英偉達的事業沒有愛就做不起來(附9.26演講完整PPT) - 老KU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78953

英偉達 (NVIDIA) 創始人黃仁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阿爾法公社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07373/answer/1448826185

黃仁勛和英偉達的野心有多大? - 互聯魚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5870889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