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年內至少上漲70%!港股「煤飛色舞」行情還將持續多久?

2021-09-13 16:07

繼上周「煤超瘋」的超級行情之后,今天的港股市場,周期股再度強勢來襲,逆市大漲;西王特鋼拉昇逾60%,中廣核礦業漲超30%,中國鋁業勁升超10%,煤炭、石油等能源股集體拉昇。

另一方面,在疫情蔓延、市場寬松、需求下行與供給約束的矛盾的大背景下,2021年傳統周期行業的行情遠遠超越了其它行業。據開源證券統計,截至9月9日上午收盤,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分別實現了86.82%、85.72%、74.27%的漲幅,其中,鋁、銅等大宗商品甚至升至多年新高。從大類行業的成交額佔比看,近期六大強周期行業(石油石化、有色金屬、煤炭、鋼鐵、基礎化工和建材)佔比大幅提升至25%以上,年初僅不足15%。

行情來源:wind

華泰期貨候峻表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處於高位所帶來的順周期行業業績的大爆發支撐了近期行業的強勢表現。那麼此輪暴漲的表現究竟是周期盛宴的開端,還是尾聲將至的警示燈呢?對此,各機構也看法不一。

周期股逆升是什麼信號

去年開始,高盛就表示大宗商品的「結構性牛市」纔剛開始。

在最新報告中,高盛認為,大宗商品市場正在需求旺盛與供應受限矛盾中艱難平衡,「日益稀缺的特點」將導致未來大宗商品價格飆升。高盛認為,現在「整個(大宗)實物市場的稀缺程度都在日益上升」,而需求處在非常高的水平——除了石油以外都高於疫情前水平,該體系的供應能力日益受限。高盛的超級周期理論的另一個核心支柱是供應不足,無法滿足需求的任何結構性轉變。

野村、信達力挺周期行業下半年將維持強勢。

野村東方國際也認為,考慮到下半年穩增長政策的潛力、仍偏緊的供需壓力和中長期「碳中和」的政策目標,周期行業仍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跑贏。信達證券指出,近期周期股的上漲包含了五層邏輯,其中產能問題、市場定價「偏見」的修復以及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這三個邏輯是中長期維度上的,且還沒有充分兑現,有望支撐周期板塊進一步上漲到明年初。

但方正證券對周期類資產則顯得更「謹慎一些」。

該機構表示,本輪上游周期行業高景氣度與常見範式截然不同,本輪上游周期景氣度受供給約束的影響更大。因此認為,未來不論是宏觀政策還是產業政策,均有可能出現微調。政策的調整可能會直接影響對於上游行業景氣度持續程度的判斷。

同時,不免有機構高呼風險,認為大宗商品漲價已步入尾聲。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發佈觀點稱,本輪全球復甦的高點大約在2021年5月份左右已經出現,根據歷史經驗一般商品價格的高點會滯后宏觀經濟的高點大約5到6個月左右,商品價格的高點可能出現在11月左右,當前商品價格上漲可能已經進入到尾聲,越往后看,「抓尾巴」的收益和風險越不成比。

還有哪些品類值得持續關注

平安證券魏偉稱,當前最強的有色品種當屬鋁、鎳,相較而言,鋁業的景氣度在短中長期均具備向上的動力,是周期板塊內最推薦的品種。中信證券研報也指出,在前期供需雙弱的格局向着供需缺口擴大的局面改變的背景下,成本的抬升進一步夯實價格,維持銅價和鋁價的高位持續性將強於市場預期,且鋁價有望持續走高的判斷。

將視線聚焦於供給約束,方正證券認為對於上游行業的關注重點應放在電價調整、焦煤進口、雙控政策調整、原煤產能釋放等四方面。其中原煤產量如何在符合國家政策和安全監管的基礎上有效釋放,值得重點關注。

沿着價值重估的邏輯,申萬宏源證券再度強調:主導周期股上漲的是供給側邏輯,價格中樞上漲是必然趨勢。當前大宗商品「限產+限價」不改基本面,反而有助於高盈利能力的線性外推。短期的波動屬於市場的正常反應,但結構選擇方向不變,應聚焦上游。開源證券也表示,周期股或許存在波動控制的必要,但不存在方向上的擇時。對於傳統行業和資源類企業的重估是廣泛而長久的,仍然看好當下正成為新共識的:鋼鐵、煤炭、鋁、純鹼;但建議投資者關注更多資源類企業的重估:油、黃金、銅和天然氣。

根據市場熱點銅、鋁賽道標的估值、彈性和成長性,中信證券建議銅板塊關注洛陽鉬業(A/H)、紫金礦業(A/H)、​中國有色礦業(H),鋁板塊關注中國鋁業(A/H)。

總的來説,周期股現已迎來行情拐點,下半年是繼續高歌猛進,還是接近尾聲轉而下行,還需密切跟蹤供需變化以及經濟調控政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