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1-09-03 00:06
在疫情期間,幾乎每個主要經濟體的房價都在飆升,這形成了20多年來最廣泛的市場反彈,並重新引發了經濟學家對金融穩定可能受到威脅的擔憂。
在經合組織(OECD)數據涵蓋的40個國家中,只有3個國家的實際房價在今年頭3個月出現了下跌——這是自2000年開始編制該數據系列以來比例最小的一次。
分析人士表示,歷史低位的利率、疫情封鎖期間積累的儲蓄,以及人們在家辦公對更多空間的渴望,都推動了這一趨勢。
國際清算銀行貨幣和經濟部門負責人Claudio Borio説:短期內來看,房價上漲可能是「對經濟有利的事情,因為已經擁有房產的人感覺更富有,他們可以根據資產估值增加支出。」
不過他警告稱,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就可能演變成一種不可持續的繁榮,最終可能導致經濟活動「逆轉」,尤其是在伴隨着強勁信貸擴張的情況下。
房價上漲提速
隨着各經濟體從去年由疫情引發的嚴重衰退中復甦,2021年第一季度,經合組織(OECD)富裕國家的房價年漲幅達到9.4%,為30年來最快增速。
IMF研究部門宏觀金融部副主管Deniz Igan指出,「過去一年,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房價都出現了強勁增長」。
數據顯示,這種廣泛的趨勢在第二季度繼續。在美國,4月份房價以近30年來最快的年率上漲。英國、韓國、新西蘭、加拿大和土耳其等國仍保持強勁增長。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研究經濟學家恩里克Martínez-García表示,一些國家正顯示出「住房熱」的跡象。他將這種發展歸因於疫情期間的財政和貨幣刺激。
房價為什麼上漲?
Borio表示,在經濟活動疲弱時期,利率處於創紀錄低位的「極其寬松的金融環境」幫助房價以異常快的速度上漲。
相對於租金和其他投資,較低的借貸成本使購房更容易負擔。
此外,許多家庭,特別是那些已經富裕起來的家庭,自疫情開始以來積累了大量儲蓄,因為封鎖限制了支出。
Martínez-García表示:「這些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到了房地產市場。」
與此同時,在封鎖期間長時間呆在家里之后,更多的人決定搬家,通常搬到更安靜的地方的更大的房產,他們湧入了房地產市場。
評級機構Scope Ratings的經濟學家Mathias Pleissner表示,這種情況被「供應不足和建築價格上漲放大了」。隨着全球供應鏈面臨壓力,建築庫存出現萎縮,鋼鐵、木材和銅等材料的成本迅速上升。
加拿大豐業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Brett House警告稱,「(住房庫存)存在結構性供需失衡,在未來幾個月里,這種情況只會升溫。」
這是泡沫嗎?
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平均房價增長速度快於收入增長速度,這使得人們買不起房子。房價的上漲速度也快於租金。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Adam Slater表示,與長期趨勢相比,發達經濟體的房地產被高估了約10%。據他計算,這使得本輪經濟繁榮成為190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儘管遠不及金融危機爆發前的規模。
然而他也指出,一些推高價格的因素是暫時的,如政府税收優惠和疫情導致的經濟混亂,包括港口延誤導致的全球供應鏈中斷。
他表示,信貸增長低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這表明「與2006-2007年等其他年份相比,出現崩盤的風險更低」。
IMF的Igan認為,抵押貸款增長主要是由財務狀況良好的人推動的,而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家庭負債水平都低於金融危機前,這表明,出現一波違約和甩賣潮的風險較低。
一個關鍵因素與近15年前的情況有所不同:受到前一次房地產泡沫破裂創傷的央行現在更加警惕了。
新西蘭央行已將房價納入其職責範圍,歐洲央行已要求歐盟統計機構將房價納入其總體通脹計算。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Aditya Bhave表示,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現在敏鋭地意識到了住房政策的風險」。他補充稱,與2008年相比,這「顯著降低了出現不利結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