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債收益率上破3周高位,投行對后市作出不同預測

2021-08-10 20:40

原標題:美債收益率上破3周高位,投行對后市作出不同預測

周二,美國十年期債券收益率升至1.336%,創逾3周以來新高。美國國債收益率目前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上漲,為2月初以來最長的連漲記錄。

雖然美債收益率已經回到一個月高位,但鑑於美國經濟和之前相比已經有所反彈(美國二季度GDP環比折年率為6.5%,7月新增94.3萬個就業崗位,消費者價格在過去一年里上漲了5%),目前的收益率水平與快速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高通脹預期背道而馳。

此前美債收益率走低的原因

要想知道是怎麼回事,首先要把長期美債收益率分解成兩部分:通脹預期和扣除通脹后的實際收益率。

先看通脹。

通過簡單計算10年期美國國債和10年期美國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的收益率之差得出,市場預計未來10年消費者價格將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上漲。

這樣的預計是正常的。因為投資者似乎也同意美聯儲的看法,認為一旦當前的通脹飆升結束,通脹將穩定在接近美聯儲2%的平均目標水平。而美聯儲偏好的通脹衡量標準往往比債券市場反映的低0.25到0.5個百分點時。

換言之,通脹水平不是拖累名義收益率走低的原因。現在我們再看看是不是實際收益率的問題。

令人驚訝的是,美債實際收益率水平極低。此前,10年期TIPS收益率一度跌至-1.2%的歷史低點。更難以置信的是,即使在經濟復甦之際,實際收益率也在下降。

這種異常情況的發生或許與以下兩個原因有關:

首先,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導致儲蓄大於投資,從而壓低了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這種趨勢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

其次,美聯儲仍在購買大量長期國債。自美聯儲2008年開始購買資產以來,這種量化寬松政策的效果在實際收益率上就很明顯:每當美聯儲加大購買力度時,實際收益率通常都會下降。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美聯儲將長期債券從流通中撤出,將其轉化成了銀行存款和準備金。美聯儲通過增加購債來推動需求,相應的是,投資者尋求增持長期債券,存款里多余的現金流入收益率略高的證券,例如較長期的國債,由此壓低了收益率。

美債收益率不會在低位停留太久

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美聯儲仍在每月購買800億美元國債和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美國上個月銀行存款總額達到17.3萬億美元,高於2020年2月的13.4萬億美元。美聯儲的儲備總額接近4萬億美元,高於疫情前的1.6萬億美元。

在短期利率接近於零的情況下,投資者自認為別無選擇,只能繼續買入較長期債券,而隨着債券價格持續上漲,買盤壓力可能加大。

不過,爲了控制通脹,美聯儲總有加息的一天,按照市場預期先行的説法,美債收益率應該不會在低位停留太久。到那時,投資者的選擇將不再限於零收益率的存款和收益率為1.3%的10年期國債。

而且,鑑於美聯儲樂見通脹升溫,屆時它可能不得不大幅加息,推高所有期限的收益率。此前量化寬松政策支撐了債券牛市,使其超出了與較長期基本面相符的水平。這表明,投資者應該及時調倉,在美聯儲的寬松政策結束之前及時撤出一些資金。

投行預測

美銀預計,短期(4-6周)來看,美國長期收益率可能維持區間波動或者略有下降,因為幾乎沒有明確的催化因素支持拋售,加之頭寸和技術因素限制利率上升;中期(4-6個月)來看,長期利率可能上升,因基本面強勁和財政刺激政策敲定。

美銀認為債務上限問題將是一大影響因素,該問題可能到10月才能解決:

「財政部將圍繞債務上限實施管理,導致未來數月美國國債供應會有大幅波動。」

花旗對美債收益率堅定看多。該行認為,就業報告發布后,很難看到美聯儲到年底前仍保持鴿派。花旗仍維持對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年末水平達到2%的預期,並表示:

「市場低估了減碼對10年期美債的影響,也低估了聯邦基金利率水平。」

不過,高盛摩根大通的美國利率策略師卻下調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年末水平預測。

高盛將2021年末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預測從1.9%下調至1.6%。該行認為:

「雖然收益率似乎跌得過多,並可能在未來數月隨着對德爾塔毒株的擔憂消退和經濟數據相對強勁而扭轉,但長期遠期利率重返今年稍早的水平可能尚需時日。」

摩根大通策略師將10年期和30年期收益率預測分別下調20個基點至1.75%和2.40%。因其認為未來幾個月收益率率上行空間「一定程度上已經縮小」。摩根大通預計美聯儲在11月宣佈減碼的可能性加大,並表示:

「漸漸地,我們瞭解到美聯儲對通脹超調的容忍度沒有我們先前理解的那麼大或那麼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