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浙商基金劉煒:市場巨震,港股哪些行業被「錯殺」?

2021-07-27 18:04

1.上周五,中辦、國辦下發了關於「雙減」政策的文件,這一政策的推行直接導致了K12課外輔導機構股價的大跌,且幅度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次,本周一港股高教板塊也出現了大幅下跌,這源於投資者情緒的釋放。在此之前,高教職業教育板塊一直是國家強監管的行業,並且和國家整體重製造的大方向是吻合的。中國的經濟相對不均衡,有很多中西部省市的地方財政比較緊張,需要依賴民辦學校來補充高等職業教育服務。所以,長遠來講,這個板塊是超跌的。

2. 重製造、輕服務。互聯網公司在經歷過去幾年的大發展之后,確實已經成爲了巨無霸,政府的監管正在逐步加強,「反壟斷」也會在未來幾年持續。整體監管的加強確實會提升風險溢價,對股價形成壓力。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和企業對於關鍵製造業領域表現出空前重視,在2021年政治局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專門提到製造業佔GDP的比例不再下降。

3. 港股市場其他服務類板塊超跌以后仍有機會。港股醫藥和物業管理板塊因為流動性的問題大跌,物業管理板塊從上周開始受到某公司資金鍊的負面新聞影響開始大跌,今天的跌幅繼續放大,我們認為物管行業因為前期漲幅過大,透支了一部分估值,但是經過調整,價值已經凸顯。物管長期是社會基層服務的重要載體,這在疫情期間已經充分得到體現,並且物業的整合能力也將被市場長期證明。港股醫藥板塊,特別是CXO以及創新葯板塊,增長動力確定,這得益於全球創新葯基地的轉移,但也確實存在估值問題,所以,短期調整是健康的。

4. 政策的不確定性。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雙減」這樣的政策是讓他們一時難以消化的,他們也會對中國整體投資的風險溢價拉高。但是我們認為,由於對基本面的瞭解不充分,一攬子賣出造成的股票超賣,是長期基本面投資者的重大機會。同時我們也承認,互聯網行業的清晰度依然不夠,需要等待下一步更加明確的政策方向。但是在工業製造、半導體、科技、體育用品和醫藥等其他行業的機會是非常確定的。

5. 港股長期投資機會顯現。目前港股受到了美國QE(量化寬松)政策退出預期以及中國反壟斷等政策干擾的雙重打擊。雖然我們仍然認為市場短期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股市永遠是均值迴歸,港股的長期投資價值正在慢慢顯現,並且很多股票都有很大的投資機會。

劉煒

擁有超過17年中國/香港投資管理與國際投行研究經驗。曾任亨茂大中華基金(隸屬於美國紐約梅隆銀行)的大中華基金經理,其管理的Renaissance大中華基金為晨星4顆星基金。曾就職於包括瑞士銀行UBS、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在內的國際投行,擔任過里昂證券CLSA中國研究主管和首席策略師,被《亞洲貨幣》等權威雜誌評為最佳中國分析師。於2021年2月加入浙商基金,於2021年6月起擔任浙商滬港深精選基金基金經理。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本材料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在投資前請參閱本公司在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發佈的正式公告和有關信息。投資人應當認真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人工智能投資存在固有缺陷,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基金運用人工智能投資的風險收益特徵。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產品由浙商基金發行與管理,銷售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兑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