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1-07-27 00:00
不要誤以為美聯儲最近的行動是轉變心意了。事實上,儘管許多人認為他們變得鷹派了,美聯儲實際上比剛開始談要把通脹「補回來」的時候更鴿派。這利好風險資產。
當2017年3月美聯儲首次在政策聲明中用「對稱」來形容對通脹率超過2%目標的容忍度時,就意在暗示即便通脹率暫時超過2%,政策也將保持寬松。然而,當2018年核心PCE平減指數最終超過2%時,美聯儲的行動卻是另一回事,因為彼時正處於加速緊縮周期中。市場那一年開始預期會有兩次加息,美聯儲承諾會加息三次,最終加了四次。被美聯儲視為目標的核心PCE平減指數自2012年4月起一直低於目標,2018年纔開始略超目標。
所以説,採用了平均通脹目標制的美聯儲怎麼證明加速加息是合理的?怎麼證明在通脹率將近六年時間都低於目標,然后剛開始超出目標一點就聲稱「我們距離中性還有漫漫長路要走」是合理的?僅當美聯儲預期未來會有更多通脹,而且相信失業率的非加速通脹率(NAIRU)是其應對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做才説得通。
回顧下美聯儲2018年的預測,彼時他們對未來兩年的預測區間上限僅為2.3%。這樣的通脹率並不算超出目標太多,而美聯儲卻加速推進了加息時間表。顯然當時美聯儲在玩火。事后看來,2018年最后一次加息是個錯誤。問題在於美聯儲是否從中吸取了教訓。他們可能吸取到了--在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學着更加鴿派。
如上圖所示,核心PCE現在遠高於2018年水平,也高於美聯儲2018年12月第四次加息時的預測。此外,2020年該指標雖然遠低於目標,但很短暫。如果美聯儲偏好使用的這項通脹指標保持在目前3%的水平,7個月時間就能補上之前低於目標的影響。到明年1月,兩年的平均通脹率將是2.1%。而且鑑於貨幣政策有較長而多變的時滯,美聯儲很快就會趕不上形勢進而需要猛踩剎車。美聯儲預計2021年通脹率為3%,因此這些情景都在美聯儲預測範圍內。
是的,有一些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談到2022年加息。顯然在此之前先得縮減購債。但即使是按美聯儲自己的預估,到2022年1月,24個月的通脹率平均將達到2%。如果屆時美聯儲還沒有收緊貨幣政策,就比2017年剛開始談論對稱通脹目標的時候鴿派多了。
這意味着在其它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美國國債收益率以及貼現率應該會更低。未來5年、10年和20年現金流淨現值會更高。這對風險較高久期較長的資產而言構成利多。
本文摘自彭博Markets Live評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