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1-07-26 12:48
歷史的長纓在iPhone誕生后,飄飄向前,手機行業從此拉開了走向智能化的新時代。
那麼喬布斯,他就真的如此偉大?一眼就看中了未來的方向嗎?其實,你所看見喬布斯輕飄飄的從口袋里拿出iPhone那一刻,背后卻也是殘酷又冷漠的商業博弈,代替蘋果淌水的,是舊時代的另一位霸主——摩托羅拉。
在上一期,我們講到了諾基亞,這位舊時代的霸主,是如何倒在進化之刃之下,被新時代所拋棄,一步步走向敗亡。而今天這一期,也將講述另一位舊時代的手機巨頭摩托羅拉,是如何與變革擦肩而過,眼看到手的機遇,卻被半路出家的喬布斯摘走了果實,以至於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難翻身。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第一次把人類送上了月球,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阿姆斯特朗那句經典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正是通過摩托羅拉的無線電應答器發出來的。
這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里程碑事件,而對於摩托羅拉來説,這也是它走向輝煌傳奇的開始。
1928年,約瑟夫·加爾文(Joseph Galvin)和保羅·加爾文(Paul Galvin)聯合創立了加爾文製造公司,主要生產收音機設備,之后開始涉足電池材料和設備、電視、無線對講機、警用電臺、立體留聲機、組合音響等一系列產品。
1946年,加爾文開始涉及手機行業,實現了車載通話。次年,加爾文正式更名為Motorola。時間來到1983年,經過10年研究、開發設計、耗資1億美元之后,終於在這一年推出了世界首部移動手機原型——Motorola DynaTAC 8000X,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哥大!
至此,摩托羅拉推開了一項通信領域新世界的大門,隨之以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代表,手機產業開始風靡,成為時代的明珠。
而就當摩托羅拉在手機市場大殺四方的時候,彼時的喬布斯,剛剛回歸蘋果,正在為今后蘋果的道路而發愁。
1997年,喬布斯迴歸蘋果第一件事,砍掉了70%雞肋的產品線,開闢了Mac和iPod兩個新的戰線。蘋果也由此起死回生,重新在PC行業和音樂播放器行業站穩了跟腳。
而當蘋果在做這些的時候,整個科技市場正在經歷什麼呢?
2000年之后,科技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手機成爲了時下最流行的東西。但凡有點眼光的企業家,都應該意識到,手機市場必然是未來的主流,並且會越來越繁榮。
喬布斯當然也不例外。
喬布斯也想着將自己的iTunes擴展到更多的設備上去。因為喬布斯心里面知道,雖然現在看起來,iPod非常流行,並且已經成為美國的一種文化現象。但是,當喬布斯看見街道上,數百萬人隨着帶着手機的時候,意識到,MP3播放器始終有着它的侷限性,那麼,為什麼不把iTunes融入進手機里面去呢?
喬布斯給出的理由也相當充分,其一,爲了保護iPod這個新的產品線,蘋果必須要冒險進入無線通訊市場。其二,手機必然是未來科技市場的主要方向,蘋果絕不可能錯過。
但是想法很豐滿,現實很實在,要知道,在當時,數據通信網絡的速度還很緩慢,還無法完全應付網絡設備。而設計新的手機同時需要一個新的操作系統,iPod的OS並不能管理複雜的網絡或是圖像,就算是精簡版的OS X也是當時手機芯片所無法應付的。
蘋果自己研發了一個手機原型,代號叫「Purple 1」,它甚至不是一個手機的模樣,而是嵌入在一臺iPod內,使用轉盤來拔號,而且只能打電話還不能上網。這樣毫無創新,甚至笨重的產品,顯然是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很快「Purple 1」就被喬布斯放棄。
難道蘋果的手機創業之路就會因此死去嗎?歷史在這里開了一個玩笑。
時間來到2004年1月,摩托羅拉新上任CEO艾德·桑德爾(Ed Zander)接到了多年好友喬布斯的祝賀電話,聊着聊着,兩個人便談到了合作的問題。
而此時桑德爾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開始散發垂暮之氣的摩托羅拉注入新的活力,在手機市場上重振雄風,蘋果的iTunes吸引了桑德爾的注意。
而喬布斯更是對此喜聞樂見,與摩托羅拉合作一來可以緩和手機對iPod的衝擊力,如果蘋果和手機制造商合作進入這個市場,就可以保護好iPod這個品牌。另外,喬布斯自己研發手機的原型機剛剛失敗,也讓他意識到目前的蘋果缺乏手機硬件的研發和經驗,和摩托羅拉合作一起研發手機,正好可以偷師學習一波。
但是,兩家巨頭企業的合作顯然並沒有那麼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事情在商業戰場上也不少見。兩家企業的目的也不盡相同,Motorola想要將iPod整合到手機內,獲得更大的銷量。而Apple則設法保護iPod,避免受到來自手機市場的威脅。
真正讓兩家公司下定決心展開合作的是桑德爾對喬布斯説的一句話:
「When you’re leaving your house,you make sure you have three things. Your keys,your wallet and your cell phone. Your iPod isn’t on that list.」( 當你出門時,你會確定帶齊了三樣東西。你的鑰匙、錢包與手機。你的iPod不在這張清單內。)
2004年 6 月,蘋果和摩托羅拉簽訂了初步的合作協議,有趣的是,第一次會議兩家在商業策劃和文化上的衝突就埋下了種子,並且直接影響了兩者合作產品的最終命運。
一開始,蘋果方面想的是摩托羅拉將會設計出當時最熱門的超薄手機「RAZR」的后繼機型,但是整個情況卻完全不是如此。由於 RAZR 最初的設計並不是音樂手機,Motorola 拒絕將 iTunes 整合到 RAZR 內。而 Motorola 的 Jeffrey Frost 判斷,爲了有效利用 Apple 的資源以及品牌力量,必須建立一個音樂手機用的新產品線。之后,這個新產品線被稱為「ROKR」。
從一開始ROKR的策劃就讓蘋果很不爽,大家都知道,蘋果最不喜歡套用已經上市的產品,然后摩托羅拉卻要以當時已經上市的音樂手機E398為基礎進行魔改。
然而,到底怎麼改,怎麼把iTunes融入進去,一直沒有一個完整的產品設計書。
等到了最后,摩托羅拉給出的最終方案是:「做出一個iTunes播放軟件,然后再決定要放在哪個地方。」蘋果對此感到詫異,不過依然保持沉默,你開心就好。
而蘋果這個時候已經不去管摩托羅拉怎麼折騰了,轉而去找電信運營商Cingular Wireless談合作,積極溝通促使它加入到ROKR的研發過程之中。蘋果這個時候,內心也其實不在意ROKR是否能成功了,而是佈局未來,提前與電信運營商打好關係。
合作關係算是在蘋果斡旋下有序的進行中,但是三方各懷鬼胎,摩托羅拉和Cingular經常因為一些硬件上的小細節僵持不下,比如公司的圖標該放在機身哪里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蘋果呢?冷眼觀看的同時,默默的想盡辦法限制iTunes軟件的功能,防止萬一這款手機真的賣太好了,iPod還怎麼賣出去呢。
2005年9月7日,由蘋果舉辦的Special Event中,喬布斯正式發佈了ROKR E1,他將ROKR描述為「一個在手機中的iPod shuffle。」這里注意用詞重點,iPod 。但是鬼畜的是,ROKR E1並不能直接下載音樂,你必須要連接電腦,從電腦上把歌曲傳到手機上,而且手機上還只能保留一百首歌曲。是不是感覺和當年山寨機橫行的中國一樣,大家排隊去找電腦下載歌曲的感覺,有那味兒了。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開歷史倒車的現象,就是因為電信行業和蘋果的利益摩擦導致的結果。不過,當時的連線雜誌還在2005年11月的封面標題上,評價ROKR E1為「YOU CALL THIS THE PHONE OF THE FUTURE ?」(你管這手機叫未來?)
而蘋果這個時候,轉眼就來了一發背刺,是的,就在ROKR發佈20分鍾之后,喬布斯發佈了當時最受歡迎的MP3播放器——iPod mini的后續產品「iPod Nano」。而它可以存儲1000首歌,重量僅42克,外形也遠比ROKR E1好看。彷彿在説,哥們兒,1000>100,買誰不用我說了吧。
和喬布斯多年好友的桑德爾氣的在接受採訪的是這樣罵道:
「Screw the nano! What the hell does the nano do? Who listens to 1,000 songs? People are going to want devices that do more than just play music, something that can be se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with more advanced mobile phone networks and savvy users,」
( 去 xx 的 Nano!這玩意有啥用?誰會聽1000首歌?人們想要的並不只是會播放音樂的設備,這一點在其他許多擁有更先進的移動電話網絡和精明用户的國家都可以看到。)
憤怒的桑德爾顯然恨不得和喬布斯割席斷交,儘管他一再否認 iPod Nano 的作用,但是市場的銷量反饋,卻是無情的打臉。截止 2006年 11月,ROKR E1 共售出100萬台,而 iPod Nano 卻賣出了 700 萬台的好成績。
ROKR E1 的失敗顯而易見,這款理念上正確的產品,卻並不能成為未來的趨勢,連線雜誌的那一句諷刺,讓摩托羅拉淪爲了笑柄。不過,市場上對於蘋果卻很寬容,大家一直認為這是摩托羅拉自己的問題,把一張好牌打爛,這個系列手機也不認定是蘋果產品。
那麼,蘋果真正的手機產品,此刻在干嗎呢?
把時間退回到 ROKR E1 正式發佈的七個月前,在一家位於曼哈頓的酒店里面,喬布斯和 Cingular 的管理層,包括其 CEO Stan Sigman,開始討論將 Motorola 排除在外,只有蘋果與 Cingular 兩家公司的合作計劃。
好家伙,這邊三人合作,暗地里就勾心鬥角,把人排除在外。
這個合作,喬布斯向 Cingular 展示了三個重點:
①我蘋果特別牛逼,有足夠的技術先進性,來打造足夠顛覆的產品,比市場所有產品都牛逼N個光年
②必須要和蘋果簽訂獨家合約
③蘋果同時準備大量購買無線通話時數,成為實際的電信運營商
甚至喬布斯還採用了威脅的手段,他將會與任何願意合作的電信運營商簽約。翻譯一下就是,如果你不打算和我合作簽約,那麼我就會去找別人。
喬布斯的底氣和自信,來源於和摩托羅拉的合作,已經讓他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並且暗地里,蘋果已經在平板電腦上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研究觸屏技術,並且他有自信可以研發出放置在手機上使用的系統。
Cingular其實也已經預感到,電信行業或將迎來商業模式的鉅變,而手機終端的價值,也將徹底發揮出來。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開始進入到實際利益瓜分的談判階段。順便説一句,Cingular后來改名了,叫AT&T,如今是美國最大電信運營商。
沒有后顧之憂的蘋果,開始全心全意研發手機。
2007年1月9日,Apple正式發佈了它的第一部手機──iPhone。
而此刻,曾經的合作伙伴摩托羅拉被媒體問及:
「你們將如何應對?。
桑德爾反問到:
「你該問它們如何應對我們」。
答案如何,不言而喻!
曾經那一聲人盡皆知的「hello,MOTO」,也從這一年開始,越來越少響起。如今再回首,曾經親手推開手機那扇門的摩托羅拉,看着蘋果,滿眼都是曾經的自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ZEALER」(ID:zealertech),作者:王驚夢,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