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1-07-25 00:08
從汽車製造到消費電子產品,這些芯片匱乏的行業將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獲得組件,因為訂單交付延迟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根據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5月份芯片交貨時間——半導體從訂購到提貨的時間——比此前一個月增加了7天達到18周,表明芯片製造商難以滿足需求的狀況正在惡化。這一差距已經是該機構自2017年開始追蹤該項數據以來最長的等待時間,比2018年的前一個峰值長了四周多。
即調節從工業機械到智能手機等設備電流的電源管理芯片是整體交貨時間延長的主要原因。這些芯片的交貨時間達到25.6周,比一個月前長了近兩周。不過短缺普遍存在。
「數據突顯了短缺的廣泛性,大多數關鍵產品類別(電源管理、分立器件、模擬器件、無源器件)的交貨時間都有延長,」Susquehanna分析師Chris Rolland寫道。
投資者關注交貨時間,從中尋找有關需求趨勢的線索,但這也可能是芯片用户感到恐慌而訂購過多產品的信號,意味着該行業正邁向供過於求。Rolland説,這一點已經過去了,他擔心終端設備的需求不足以支持當前的訂單水平。
雖然博通、恩智浦半導體、意法半導體和德州儀器等公司的總體交貨時間延長,但一些領域已開始趕上需求。Rolland寫道,微控制器的交貨時間減少了一周多。根據Susquehanna,模擬芯片的交貨時間增加,但增速放緩了。
Susquehanna的研究顯示,光電元器件越來越難獲得。報告中列出的難以跟上訂單需求的公司大多都將汽車製造商視為主要客户。
汽車行業對半導體短缺感受最為明顯,預計該行業無法生產的汽車銷售額將損失超過1000 億美元。其他領域也感受到了痛苦,包括蘋果在內的許多電子製造商也無法滿足對其產品的所有需求。
包括博通首席執行官Hock Tan在內的一些芯片製造行業高管已經警告,不要過度解讀交貨時間的激增。他們指出,交貨時間延長證明客户對半導體行業的瞭解加深,並且願意接受無法取消的長期供應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