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1-07-24 01:08
面對病毒性大流行病和油價暴跌的壓力,美國企業正面臨自2008年危機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美國眾多大型企業正在竭盡所能擴大信用額度,以防可能拿不到現金。
在幕后,一些首席執行官及其財務總監本周紛紛向銀行要求流動性。周三全天,一家又一家企業提取現有額度的消息不斷傳出。
首先是久負盛名的波音公司提取138億美元的定期貸款,然后是旅遊休閒帝國希爾頓全球控股和永利度假村努力提取總計超過25億美元的信用額度。私募股權巨頭Blackstone Group Inc.和凱雷集團建議控制下的部分企業考慮採取類似措施,以防可能出現的資金短缺。
爭搶現金雖然不足以給多年來一直持有超額儲備的銀行體系帶來壓力,但卻突顯出當新冠疫情波及全球從而導致供應鏈中斷、消費者需求受到抑制時,一個幾周前看起來還非常健康的經濟體中投資者信心的快速惡化。目前,處在危機前沿的是借款人。但在銀行內部,高管們表示,他們已在預測下一個開始提取資金的會是哪些行業。
「如果其他行業的企業也開始動用信用額度,那會更可怕,」投資銀行家、前債務評級人、現任Whalen Global Advisors董事長Chris Whalen説。「這些資金提取表明,企業市場有很大一部分陷入了劇烈動盪。」
一位資深銀行家表示,首席執行官們給他打的電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而且他們來自各個領域。他説,許多人正在試圖找到應對當前動盪的辦法。另一方面,還有一些人在尋找機會收購陷入困境的對手,或探索廉價收購自身股票的可能性。
但是在華爾街,有明顯跡象表明,包括股市長達11年的牛市突然終結在內的騷動引發了對流動性的突然需求。通常會在市場動盪時上漲的避險資產--美國國債亦告下跌,部分投資者售出美債以增加手頭的現金。
公司之所以轉向銀行貸款,是因為它們所鍾愛的現金來源--公司債市場已幾乎陷於停頓。投資者一直在從購買此類債務的基金中撤資。就連那些可以進入市場的公司也被瘋狂的震盪嚇跑了。
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底,美國銀行業對公司的信貸承諾尚有2.5萬億美元沒有動用。監管文件顯示,其中約64%的承諾是由美國四大銀行做出的: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Laura Ellen Kodres表示,美國銀行業可能會囤積現金,期待未來幾周或幾個月會有更多客户需求。但是她説,全球金融體系的狀況比2008年要好得多,央行擁有必要在海外提供美元資金的工具。
瑞信集團分析師Zoltan Pozsar和James Sweeney上周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關注銀行業壓力的一個地方是存款:面臨壓力的公司可能會提取現金,從而促使銀行更加依賴其他形式的短期融資。他們説,美聯儲需要加大回購市場資金投放以應對這些風險。
不過,隨着許多投資將閒置資金存入銀行,市場拋售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野村證券國際的美國銀行策略主管Greg Hertrich説,以往出現潰敗和恐慌時,銀行都會充斥着大量的現金,特別是在低利率環境導致其他機會減少的情況下。
「銀行界將擁有更多的流動性,」Hertrich説。
對於銀行及其客户而言,問題在於每個人都處在未知的領域--全球化世界中致命性的大流行病。因此,很難預測放緩會變得多麼嚴重,或者放貸及其他融資市場會面臨多大的壓力。
「如果現在一切都神奇地停止下來,那就沒問題,」Bianco Research總裁兼創始人、彭博專欄撰稿人Jim Bianco説。「但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沒有人可以對此建立模型,沒有人知道終點在何處。」
對於那些認為沒有什麼可擔心或認為公司反應過度的人,他想起了一個窗户清潔工從10層樓掉下去的老笑話:「掉到3樓的時候,他説‘目前一切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