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疫情「摧毀」了全球經濟 華爾街卻賺翻了

2021-07-13 00:26

原標題:疫情「摧毀」了全球經濟,華爾街卻賺翻了

在這災難之年,華爾街卻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場疫情摧毀了大部分的實體經濟,卻給華爾街的投資者帶來了一筆意外之財。

在經歷了2020年的動盪之后,投行、經紀商、對衝基金甚至放貸機構都在計算自己今年到底賺了多少錢

年初的時候,當發達國家政府官員們就如何應對這場公共衞生危機爭論不休時,各國央行迅速採取行動,將利率推至新低,幾個月后,股市漲至新高。幾個月的時間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又多出了3萬億美元的資產,並且承諾還會增加。

2020年將成為華爾街歷史上最瘋狂的年份之一,在大多數人都在遭受苦難的情況下,華爾街卻可以説迎來了近十年來「最好的一年」

各國央行和政府的干預確實阻止了金融混亂,但也製造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貧富差距更加懸殊了。央行和政府爲了救市投放的大量流動性,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投機者的腰包。

1、大發橫財的投行和做市商

華爾街最大的幾家銀行今年的交易收入可能會突破1000億美元,打破長達10年的低迷。

在2月下旬的一個周一上午,華爾街似乎意識到,肆虐亞洲的新冠病毒實際上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當天暴跌逾1000點,這是從創紀錄高點的第一波急劇下跌。對許多美國人來説,這是市場第一次敲響警鍾。

但對交易員來説,這是他們期待已久的波動性的迴歸。對於交易商來説,無論市場價格是上漲還是下跌,他們都能通過撮合買賣雙方成交而賺錢

華爾街最頂尖的銀行和Citadel Securities等做市商很快就意識到,他們正面臨着一場千載難逢的交易訂單狂潮

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這五家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的年度交易收入10多年來首次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

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的一項分析顯示,截至9月底,整個行業的收入增長了34%。僅在今年上半年,Citadel Securities的利潤就增長了一倍以上。

當美國羣眾還在等待新一筆救助金什麼時候發放時,投行的高管們已經在討論今年要放多少獎金了。

一些有能力的交易員也開始待價而沽,比如一名去年拿到250萬美元的交易員發誓,如果他在2020年的薪酬不能大幅提高,他將離開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

不管他們是憑着自己的交易能力,還是靠着美聯儲的「饋贈」,交易員們都希望從他們為銀行賺取的數十億美元中獲得一筆不錯的報酬。

2、如獲新生的對衝基金

今年這次全球性的災難也把原來岌岌可危的對衝基金給救活了,疫情引發的劇烈市場波動給對衝基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賺錢機會。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淡化了疫情的嚴重性,一家40億美元對衝基金的負責人無意中看到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這讓他感到震驚。但他心里明白,事情沒有特朗普説得那麼輕描淡寫,市場即將迎來劇烈的動盪。

在2020年之前,許多對衝基金似乎正在慢慢走下坡路,但疫情時期的市場波動性迴歸,讓它們如獲新生。

截至今年10月,波阿茲•韋恩斯坦(Boaz Weinstein)在Saba Capital Management旗下的旗艦對衝基金的回報率達到了82%。

剛進入2020年的時候,他的基金年化回報率僅為約3%,與低成本的市政債券共同基金持平。資產規模也縮水到20億美元以下。

與許多對衝基金一樣,Saba的策略是在動盪的市場中尋找投資機會,而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市場波動性一直不高。

研究公司PivotalPath的負責人喬恩•卡普里斯(Jon Caplis)表示,今年的市場動盪為對衝基金提供了一個「急需的」機會,可以向客户證明自己。

今年大多數投資策略都表現良好,其中一些特殊股票基金收益最高。Caplis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科技、媒體和電信基金的平均漲幅為29%,醫療基金的漲幅為21%。

就連自由支配的全球宏觀基金在苦苦掙扎多年后也開始獲得不錯的收益,截至11月底,安德魯•勞(Andrew Law)的Caxton全球投資基金(Caxton global Investment fund)飆升36%,Rokos Capital和布勒旺霍華德資產管理公司(Brevan Howard Asset Management)也獲得了豐厚利潤。

Caplis表示,即便疫苗進展順利,但市場不會很快回到低波動性的環境。在疫情的余波中,投資者仍將面對快速發展的全球經濟和宏觀因素。比如貿易局勢等因為今年的疫情而被忽略的因素。

3、火爆華爾街的空殼公司IPO

除了投行和對衝基金外,今年華爾街還有另外一個火到不行的「賺錢項目」。

在疫情期間,SPACs(空殼公司)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IPO。

SPACs全稱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這類公司沒有實際的業務,卻擁有大量現金,專門用來做兼併和收購交易,也被稱為空殼公司、空白支票公司。

今年以來,超過200家空殼公司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籌集了超過700億美元的資金,高於過去所有年份的總和。

金融數據提供商Refinitiv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球共有165起SPAC IPO,是2019年的近兩倍,2015年的五倍。

7月份,對衝基金大佬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為一家空殼公司籌集了40億美元資金,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SPAC IPO。還有PayPal聯合創始人Peter Thiel以及軟銀的孫正義今年也都參與了SPAC IPO。

SPAC IPO之所以能夠火爆美股,主要原因在於疫情和美國大選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不確定性,傳統的募資方式困難重重,而SPAC為那些急需資金的公司提供瞭解決辦法。

總之,對於華爾街來説,今年並不算是苦難之年,反而可以説是「豐收之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