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女版巴菲特與ARK基金:1年1倍是怎樣煉成的?

2021-07-13 00:09

原標題:女版巴菲特與ARK基金:1年1倍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格隆匯

諾亞六百歲那年的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户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勢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漲,方舟在水面上漂來漂去。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

所有的生物都死了,只留下諾亞和那些與他同在方舟里的,他們成為新世界的主人。

雖然諾亞方舟只是《聖經》中的一個故事,但現實中的每一個「方舟」后面,都有一個「創世紀」的夢想。

2020年,一個叫做方舟投資(Ark Invest)的公司和旗下5支主動型ETF,用亮眼表現漂到了山頂,成爲了新牛市的主人。

2020年全年,標普500指數累漲16.26%,而ARK旗下5支主動基金中表現「最差的」一支漲了105%。

5支ETF中上市滿5年的4支平均年化回報率是37%,打敗了絕大部分同類產品。

01

「牛市女皇」是怎麼煉成的

雖然方舟投資的創始人、CEO兼基金經理凱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的明星基金今年才真正的「C位出道」,但她本人其實是一個有着30多年行業經驗的資深分析師,最長的一段職業經歷是在美國保德信旗下的股票投資部門Jennison Associates 擔任了18年的董事總經理。

在發現許多主動管理基金都會跑輸大盤,同時ETF因為低成本的優勢吸引到大量資金后,2014年,凱瑟琳決定將主動管理和ETF基金的優勢結合,並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 ARK Invest。

雖然人稱「女版巴菲特」,但凱瑟琳的投資風格跟巴菲特幾乎可以算是背道而馳。

不看白馬,只投黑馬。

在方舟投資的首頁上,最顯眼的位置就是公司的標語 - 我們只投資於顛覆性的創新。

言下之意就是,我們不找近幾年做的好的公司,只找幾年后有望用創新的技術把現在做的好的公司都干掉的那種公司,甚至希望找到因為對其技術不夠充分了解而被「歧視」的公司。

比如把傳統車企逼到角落的特斯拉

而在「為什麼要創新」這個問題上,ARK給出了3個回答:投資於未來、讓世界變得更好、以及充分利用4個原因導致的市場效率低下。

前兩句當然都是大願景,但這第3個原因卻道出了ARK的「財富密碼」。

ARK提出了4個市場效率低下的原因,分別是:市場的短線化、華爾街的孤島化、市場上基金投資的被動化(2008年到2018年,流入被動管理基金的資金增長了3.4萬億美元,但是流入主動管理基金的資金減少了68億美元)、以及投資心態的封閉化。

而凱瑟琳的團隊,最大的特點就是走出了華爾街這個「孤島」。

凱瑟琳的團隊成員背景各異,簡單來説就是,如果ARK想投資醫學行業,他們就招醫學專家;想要投資遊戲行業,就招遊戲工程師。

就像諾亞方舟,每種生物都要帶上點。

不僅這種團隊結構與大多數銀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構建方式截然不同,這幫人還喜歡社交網絡上跟專業人士就潛在的投資標的進行討論,還會把研究報告免費發到網上。

從行業到技術,都用PPT介紹的明明白白。從持倉到調倉,所有動作都公佈到網上,就怕你抄作業抄不明白。

甚至,公司每周五下午的研究會議是面向社會人士開放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不問出處」的投資研討會。

而凱瑟琳與巴菲特的另一個不同,是巴菲特過去一直認為主動型基金不可能打敗指數基金。

2007年12月19日,巴菲特甚至發起了一個「懸賞」,如果一組職業投資人能用5支以上的對衝基金在10年的期限內跑贏標普500,就可以贏得50萬美元。而如果沒有,巴菲特就會把這50萬美元給一個慈善組織。

2017年底,巴菲特開開心心的捐了錢。

精英團隊操盤10年的5支FOF基金,沒有一個跑過了標普500。

但ARK不信邪,偏要做主動基金,然后還做成了。

02

與特斯拉相互成就

ARK尋找顛覆性的技術,很大程度上來説,就是投資於「未來」。

這也導致在成立的前兩年,ARK的業績一支在業內墊底。14年成立的ARK,到17年初,規模也只有3億美元出頭。

把2014年成立至今,ARK旗下規模最大的ARKK(紫線)與納斯達克(黑線)、標普500(藍線)指數的走勢比較,「低開高走」的態勢非常明顯。

雖然ARK不管從業績、規模,還是受關注的程度,確實是在重倉的特斯拉爆發后開始爆發的,但這卻並不能稱之為一種「被動」的爆發。

特斯拉的成功,反而證明了ARK在投資於「未來」這件事上的主動性。

早在2016年,ARK就開始建倉特斯拉。17年,特斯拉開始上漲,但華爾街超過60%的分析師還是看空特斯拉,而ARK則將對特斯拉的持股增加了13倍。

2018年,馬斯克在「華爾街都不識貨」的低潮和資金捉襟見肘的困境中曾經考慮過將特斯拉私有化。

但在當時,ARK5支主動ETF中已經有3支「識貨」的重倉了特斯拉。

於是凱瑟琳給馬斯克寫了公開信,誠懇的建議馬斯克不要將特斯拉私有化。並且「安慰」他説,ARK對當時320美元左右的特斯拉股票在5年內最高可以漲到4000美元。

在馬斯克放棄私有化想法的過程中,與董事會一起認真討論了凱瑟琳的信,是一個實在的影響因素。

2019年,渡過難關的特斯拉繼續拉昇,但看空特斯拉的分析師也更多了,已經超過了70%。

與此同時,也不乏專家學者試圖對ARK的「盲目加倉」作出「糾正」,但ARK非但沒有聽取建議,又買了當時持有數量幾乎一倍多的特斯拉股票。

03

出地球,去太空

目前,ARK看中的五個「顛覆性創新」行業是DNA測序、機器人技術、能源儲存、人工智能和區塊鏈。

反映到ARK的5個主動ETF上分別是:

ARKG —— 基因革命ETF,投資於基因編輯、標靶治療、生物資訊學、分子診斷等領域。

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是,這支ARK旗下並沒有建倉特斯拉的ETF,2020年比其他幾支重倉了特斯拉的表現更好。2020年累漲近180%,5年年化回報率近30%。

凱瑟琳本人甚至也放話,美股的下一個「FANG」將誕生在基因領域。

不過,比起重倉特斯拉成功的「必然性」,ARKG的成功倒是多了幾分「偶然」 —— 生物科技的大漲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顯然比特斯拉更大。

ARKK-創新ETF,是ARK旗下管理資金規模最大的ETF,2020年累漲逾151%。3年年化回報率逾41%,5年年化回報率接近40%。除了重倉特斯拉,ARKK還因為最近大舉加倉百度(目前佔比1.08%)而備受矚目。

而ARKK對百度的投資,則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幾乎已經來臨的時刻,向着交通的未來 —— 自動駕駛,進行的投資。

ARKQ- 產業革新ETF,投資於自動化生產,包括無人駕駛交通工具、機器人、3D打印、以及太空探索等領域。2020年累漲逾105%,5年年化回報率逾28%。

ARKW-下一代互聯網ETF,投資於在網絡基建發展中獲益的行業,包括雲技術、網絡安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物聯網、社交平臺、區塊鏈及P2P行業。

2020年累漲逾157%,5年年化回報率逾43%,從長期來看是ARK表現最好的一支ETF。

ARKF-金融科技創新ETF,投資於創新交易系統、區塊鏈、集資平臺、客户平臺、新型中介等。2020年累漲107%。19年推出,年化回報率65%。

這5支ETF中除了投資生物科技的ARKG和投資金融科技的ARKF,3個名字里帶「新」的基金,持倉佔比前兩位都是特斯拉和2020年漲了近1.5倍的流媒體Roku。

同時ARK還建倉了騰訊、虎牙貝殼、百度、阿里京東幾個中概股。

除此之外,ARK也有2支指數型ETF,分別投資於3D打印和以色列創新科技。

而最近,凱瑟琳跟她看好的馬斯克一樣,都不想安安分分的待在地球上了。ARK公佈了要推出一款「太空探索ETF —— ARKX」的計劃。甚至連名字都直接照抄了馬斯克的「SpaceX」。

而這個曾經不被人理解的特斯拉「鐵多頭」,已經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帶股女王」。ARK只是在周三說出了「太空」兩個字,維珍銀河盤前就漲了12%。

而周四開盤后,從軌道衞星到太空旅行,「太空概念股」來了一波無差別普漲。

04

尾聲

在發生了太多「不可能」、「不思議」的2020年,雖然ARK是特斯拉的多頭中獲益最高的,但凱瑟琳卻不是特斯拉打造的唯一一個「新股神」。

許多人把ARK的成功更多的歸功於「不小心」看對了特斯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ARK還曾經「不小心」看對了比特幣。

ARK是第一個買入了比特幣的ETF,2015年的時候,ARK對比特幣的持倉是1%。17年比特幣暴漲之后,在ARK的持倉佔比增長到了10%。

當時凱瑟琳覺得,一方面,如果遇到黑天鵝事件,股市崩盤但比特幣大漲,那投資者只能指望這10%回血,風險太大;另一方面,比特幣的收益也面臨税務方面的不合規。

總之,「不小心」看對了比特幣的ARK,又「不小心」在18年比特幣暴跌前精準退出了。

不過在ARK不受SEC規則限制的自主投資組合中,一直有比特幣的一席之地,目前倉位大概是7%。

許多人把美股歷史上傳奇投資人風光無兩又曇花一現的故事套在凱瑟琳和ARK的身上,認為她也不過是時代大背景下的又一朵曇花。

這樣説其實非常有道理,因為ARK對新科技的投資非常的激進,而未來的本質就是不確定。

但這樣説也沒有道理,ARK與其他基金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方法上,並不「分析」科技行業,而是「打入」科技內部;

在方向上,並不看重穩定增長的可能性,而是看重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比起曇花,ARK其實更像是,一朵奇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