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板塊異動丨醫藥股大幅反彈,金斯瑞生物再創新高

2021-07-12 11:34

華盛資訊7月12日消息,港股醫藥板塊今日迎來大面積上漲。截至發稿,康龍化成漲超11%,方達控股漲超9%,亞盛醫藥漲超8%,金斯瑞生物、泰格醫藥、基石藥業漲超7%,其中,金斯瑞生物一再刷新歷史新高,已較年初9.66港元累計暴增288%。

中信建投看好金斯瑞生物千億市值

中信建投發佈研報稱,金斯瑞生物科技為細胞基因治療龍頭,四大業務同開花。公司以基因合成服務業務起家,逐步拓展為生命科學CRO、生物藥CDMO、細胞治療以及工業合成酶四大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增長穩健。

該行稱,公司各業務板塊估值方式差異較大,採用分部估值法。生命科學CRO業務採用PE估值法,蓬勃生物、百斯傑採用PS估值法,傳奇生物採用DCF估值,對應2022 年合理市值約為1052.7 億港元,對應目標價為50.93 港元,上調至“買入”評級。

國君醫藥:創新葯新規利好龍頭創新企業和CRO/CDMO

該行指出,不同於市場觀點,他們認為指導原則對於創新葯行業影響整體正向。近日藥品監管部門CDE發佈《以臨牀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中國臨牀試驗的標準正在與發達國家醫藥監管看齊,進一步驅動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行業的規範化。與市場理解不同,他們認為該文件是擬將行業中已經在實踐執行的標準落地為法規文件,而非對行業進行超前拔高要求:短期對行業內頭部企業沒有影響;長期看,給真正有價值的創新釋放出更多的資源,避免重複研發帶來的同質化競爭,利好行業長期發展。

中國臨牀試驗進入2.0時代,臨牀試驗設計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指導原則主要指出:新葯研發應以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選擇為最高目標,當選擇包括安慰劑在內的非最優的治療作為對照時,即使臨牀試驗達到預設研究目標,也無法説明試驗藥物可滿足臨牀中患者的實際需要或價值。文件將催動中國的臨牀試驗進入一個新階段:①中國的角色在變,自2017年中國加入ICH以來,將從施行ICH標準走到參與討論和制定標準,註定着中國的臨牀試驗標準終將與國際看齊;②監管的關注點在變,自722事件以來,監管已經從關注臨牀試驗的操作規範和數據真實度,到如今的關注臨牀試驗的臨牀價值。

速度和真創新是創新葯核心競爭力。此前該行已提出,市場對創新葯的學習曲線,已成長至根據階段性研發成果驅動股價,但國內大部分新葯數據尚在早期,數據的“質量”或“成色”仍有待考察。本次文件的發佈進一步明確監管要求逐漸提高,考慮到新療法獲批不斷刷新患者最優生存獲益,“速度”依舊是創新葯企獲得先機的關鍵競爭要素;同時,新葯在臨牀試驗開展及選擇對照藥物上,勢必更趨謹慎,這無疑擠壓me-too類藥物的生存空間,而對於有充分基礎研究,開展優效試驗的me-better藥物,及另闢蹊徑採取新作用機制的first-in-class藥物,是長期利好。

醫藥創新長期高景氣,看多龍頭公司。①研發管線深厚,銷售能力強的龍頭公司具長期發展實力;②研發和商業化能力獲初步驗證的龍頭Biotech各項業務進入正循環;③CRO/CDMO龍頭大多以海外收入為主,繼續受益於全球生物醫藥創新投入高景氣和技術迭代,也將繼續受益於本土創新葯崛起。近期市場波動或更多來自對前期漲幅較大的強勢板塊的估值消化,產業趨勢未變,維持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康方生物、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凱萊英、昭衍新葯增持評級,受益標的榮昌生物、諾誠健華、亞盛醫藥、康寧傑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