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1-07-02 16:11
真·要“上天”了!
7月1日,維珍銀河(SPCE.US)宣佈,將在7月11日開啟下一次火箭動力試飛測試。而這一次,維珍銀河的太空艙將搭載創始人Richard Branson、公司首席宇航員教官、首席運營工程師和運營副總裁共4人,進行首次“太空旅行”。
消息發佈后,維珍銀河股價在周四盤后直線拉昇上漲27.16%報54.92美元,總市值再度逼近130億美元。周五盤前股價則漲至23%。事實上,維珍銀河的股價在5月見底之后就開啟了劇烈的反彈,一個多月時間最高上漲超200%。
來源:華盛通
曾強烈看好維珍銀河的女股神木頭姐想必已經哭暈在廁所。據數據顯示,木頭姐旗下基金ARKX和ARKQ在5月中旬維珍銀河股價最低迷時全部拋售了自己的持倉,“完美”錯過了這次大反彈。而也正是在這之后,維珍銀河便不斷傳出獲得載客飛行牌照、即將太空旅行等利好消息。
維珍銀河ARK持倉 來源:異界番茄
太空旅行真的靠譜嗎?而還未成功實現商業化的維珍銀河,又能否依賴本次發射讓股價再上一層樓呢?
太空“三國殺”,維珍銀河直面藍色起源挑戰
早在6月12日,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創立的藍色起源太空旅行公司,以2800萬美元的價格拍賣了即將首次進行的載人航天飛行中的一個座位。此次中標者將與貝索斯、貝索斯的弟弟馬克一起,計劃於7月20日進行太空旅行。
來源:公開網絡
而在昨日維珍銀河突然半路殺出,目前看來是要成功“截胡”藍色起源了。雖然兩家提供的都是亞軌道飛行(即飛機最高飛行高度和衞星最低軌道高度之間,更遠的則稱為軌道飛行)並由火箭驅動,但“上天”的方式還是有所不同。
維珍銀河的飛船起初是停靠在運輸機下面,由航母飛機將飛船運載至大約5萬英尺的高度,然后飛船脱離航母。隨后則需要點燃飛船的火箭發動機,升至約30萬英尺的高空。乘客可以在微重力狀態下漂浮幾分鍾,之后再重新進入大氣層,最終滑行回到新墨西哥州的跑道上。這使得維珍銀河的航天器可以重複使用,只需要更換火箭發動機,並重新連接航天器。
來源:公開網絡
而藍色起源的技術則更類似於傳統火箭,相當於將太空艙裝載到火箭助推器的頂部,然后直接發射升空。到火箭最大飛行高度附近,太空艙將與火箭分離,達到約33萬英尺的高度。同樣,太空艙可在微重力狀態下漂浮幾分鍾,然后重返地球,利用降落傘系統降落。
除了正面競爭的這兩家公司外,還有一家潛藏的“猛獸”,那就是馬斯克旗下的Space X。儘管Space X與藍色起源發射方式類似,但馬斯克的目標遠不止亞軌道。Space X擁有更強的火箭和更大的太空艙,目前也正在研究下一代星級飛船,最終目標是將人類成功送上火星。
來源:公開網絡
從飛行目的地來看,維珍銀河與藍色起源構成了直接的競爭關係。這種依靠不斷燒錢、不斷嘗試且失敗率極高的高科技公司,已經到了不得不實現商業化來盈利的關鍵階段了。
要求高、價格貴,但難擋消費者熱情
對於普通人來説,哪怕是億萬富豪,零重力和長時間的飛行也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嚴格的培訓計劃必不可少。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訓練和研究中心此前表示,已經培訓了近400名未來的維珍銀河乘客,為他們的旅行做好準備。而即將在11日首次太空旅行的維珍銀河副總裁Bandla此前也表示,客户將會在飛行前幾天達到,並接受培訓。
來源:公開網絡
維珍銀河公司在6月初表示,正計劃指派國際宇宙航行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進行一次專門的研究飛行。屆時將在太空中進行實驗和測試醫療技術,比如零重力注射器和生物監測儀器,以確保乘客的身體健康。
飛向太空所需要的硬件支持、對於普通人的專業培訓以及嚴密的安全保障,都意味着一次太空旅行將花費不菲。儘管藍色起源拍賣出2800萬美元一個座位的天價,實際上亞軌道旅行的費用並沒有如此誇張,但也同樣價格不菲。據報道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就已經有累計超過600位客户,為維珍銀河的一個座位支付了20-25萬美元,且公司累計收到超過8000萬美元的定金。
消費者如此高的熱情也意味着,如果7月11日的飛行非常順利的話,維珍銀河商業化的速度可能加快。
暴漲之后,維珍銀河還值得買嗎?
隨着維珍銀河即將首次實現載人太空旅行,2021年有望成為太空旅遊元年。數據顯示,到2040年,包括太空旅遊、太空資源利用和通信衞星等整個太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而據航天工業諮詢公司Northern Sky預計,到2028年,亞軌道旅遊市場的價值將達到28億美元,軌道空間旅遊市場價值將達到6.1億美元。
成立於2004年的維珍銀河,在燒錢了17年之后,有望在今年正式開啟商業太空旅遊。公司預計,隨着載人太空旅行開始,公司有望在今年實現盈利。但這種預計可能過於樂觀,畢竟距離11日的載人試飛,還有一周多的時間,結果還不得而知。而且要進入穩定的商業化階段,也同樣需要一定的時間。加之競爭對手如藍色起源也正準備“起飛”,維珍銀河面臨的壓力仍巨大。
去年,維珍銀河收入僅有23.8萬美元,而淨虧損則高達6.4億美元,其中研發費用1.58億美元,經營虧損高達2.75億美元。而2021年Q1,公司並沒有取得任何收入,淨虧損達到1.29億美元。
來源:公司財報
美國銀行分析師Ronald Epstein在公司傳出試飛消息后,反而將公司評級由“買入”將至“跑輸大盤”,目標價為41美元。Epstein認為,公司股價盤后的表現已經將此次試飛進行了充分的計價。而隨着更多商業太空公司爭奪市場份額,維珍銀河的前景並不十分樂觀。
當然,維珍銀河目前的領先優勢也同樣明顯,一旦試飛成功,可能正式推開公司盈利的大門。除了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外,目前並沒有直接可以對維珍銀河構成直接強烈競爭關係的公司。
對於維珍銀河的未來和太空旅行,作為投資者的你們,又是怎麼看的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