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重磅 !華夏香港成功收購加拿大BMO在港ETF業務

2021-05-28 22:33

投資涉及風險,包括損失本金。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華夏基金環球ETF系列II(「本基金」)及其子基金(「ETF」)前,投資者應參閱基金章程,包括細閲風險因素。閣下不應僅依賴本數據作出投資決定。 

請注意:   

  • 華夏納斯達克100ETF旨在提供在扣除費用及開支之前儘量貼近納斯達克–100指數表現的投資業績。
  • 華夏MSCI 亞太區房地產  ETF旨在提供在扣除費用及開支之前儘量貼近MSCI 亞太地區房地產指數表現的投資業績。
  • 華夏亞洲美元投資級別債券ETF旨在提供在扣除費用及開支之前儘量貼近彭博巴克萊亞洲美元投資級別債券指數表現的投資業績。
  • 華夏香港銀行股ETF旨在提供在扣除費用及開支之前儘量貼近納斯達克香港銀行股TM  指數表現的投資業績。
  • 華夏亞洲高息股票ETF旨在提供在扣除費用及開支之前儘量貼近納斯達克亞洲(  日本除外) 高息股票TM 指數表現的投資業績。
  • 華夏MSCI 日本股票(美元對衝)ETF旨在提供在扣除費用及開支之前儘量貼近MSCI 日本股票指數(100% 美元對衝) 表現的投資業績。
  • 華夏MSCI 歐洲優勢股票(美元對衝)ETF旨在提供在扣除費用及開支之前儘量貼近MSCI 歐洲高質量公司指數(100%  美元對衝) 表現的投資業績。
  • 當ETF將其投資集中在單個或區域性地區或單個行業,則存在集中風險。
  • 就投資於固定收益工具的ETF而言,有關投資會受到股息減少或取消、證券價值下降以及低於平均價格升值潛力等風險的影響。 
  • 就投資於高股息證券的ETF而言,有關投資會受到利息風險、場外交易市場風險、發行人風險、主權債務風險和債券接近到期流動性風險。 
  • 基金投資於新興市場比投資於發達市場有更高的風險,因為除其他因素外,有更大的政治、經濟、税收、外匯、流動性和監管的風險。
  • 相對於ETF單位的資產淨值,基金的交易價格可能有顯著的溢價或折讓。 
  • ETF承受跟蹤誤差風險。 
  • ETF的基準貨幣為港元,但同時有以美元交易的基金單位。 投資者可能需要承擔與外幣波動相關的額外費用或損失。
  • 如果基金單位於不同櫃檯之間的跨櫃檯轉移暫停和/或經紀和中央結算系統參與者提供的服務水平有任何限制,單位持有人只能在一個櫃檯交易他們的基金單位。 
  • 由於市場流動性、每個櫃檯的市場供應和需求以及港元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波動等不同因素,每個櫃檯交易的基金單位市場價格可能會大幅偏離。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中心的轉移,中資金融機構市場地位與話語權得以不斷提高,眾多外資在這背景下選擇離開香港。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華夏香港」)抓住外資撤港這一機遇,今日正式接手BMO環球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在港ETF業務,標誌着公司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本次戰略性收購對於華夏香港和市場來説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公司中長期策略的延伸,同時也豐富和拓展了現有產品線,深化了華夏香港的國際化視野,充分展現了華夏香港對發展全球化ETF業務的決心。

BMO作為加拿大當地最大的ETF發行商,自2014年起,在港推出7支創新ETF產品,覆蓋亞洲及全球策略,並且均在香港強積金覈准緊貼指數集體投資計劃(ITCIS)之列。作為目前全球離岸追蹤A股最大ETF管理人[1],華夏香港收購BMO在港ETF業務后將擁有:

  • 香港最大美股納指ETF產品線 (納斯達克100ETF以及三支槓反產品,近21億港幣) [2]
  • 香港本地發行最大的亞洲債券ETF(近19億港幣) [3]
  • 香港強積金計劃批准的ITCIS數量最多的中資基金公司(共10支)[4]

截至2021年5月25日,此7支ETF管理規模43.6億港元[5]。收購完成后華夏基金(香港)的總資產管理規模將近300億港元[6]。

華夏香港母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萬信投資(Mackenzie Investments)將會負責7支ETF的投顧工作。

收購期間,此7支整體規模增長了約50%[7],充分體現了產品強大的吸引力以及市場對於華夏香港作為新任管理人的認可,同樣也得益於華夏香港在ETF業務上取得的諸多成果。

3月份恆生香港生物科技ETF是香港今年首發規模最大,資金流入最多,指數表現最佳的新發ETF產品[8],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而華夏滬深300ETF規模穩定增長,已成為全球離岸最大追蹤A股的ETF產品[1],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支香港強積金認可的純A股基金[4]。

ETF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其蓬勃發展是大勢所趨。華夏香港成功收購BMO在港ETF業務這一里程碑事件,更加有助於我們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全球化、精品化、具有增長潛力的投資產品。

華夏香港願攜手各位投資者,共享ETF市場的無限機遇!

註釋:

[1]數據來源:彭博,截至2021年5月27日,「全球離岸」指全球(中國內地以外)地區,「最大」指資產管理規模(美元),按2021年5月27日美元匯率計算;  「追蹤A股ETF」指追蹤中國內地A股指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2] 數據來源:香港交易所,截至2021年5月27日。「全港最大」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並在香港成立的交易所買賣產品的規模(港元),按發行歸類。

[3] 數據來源:香港交易所,截至2021年5月27日。「全港本地發行最大」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並在香港成立的交易所買賣產品的規模(港元),按發行商歸類。

[4] 數據來源: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截至2021年5月27日。

[5]數據來源:彭博,截止2021年5月25日。

[6]數據來源:彭博,截止2021年5月27日。

[7]數據來源:彭博,由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5月27日。

[8]數據來源:彭博,截止2021年5月27日。

投資涉及風險。詳情請參閱華夏基金環球ETF系列II之基金章程,包括風險因素。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業績。有關指數供應商的詳情(包括任何免責聲明),請參閱相關華夏基金的發售文件。本資料由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編制,並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