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ETF日報 | 牛市殺手來襲?1.5倍做多恐慌指數ETF三日狂飆50%

2021-05-13 18:43

一、美股主要ETF表現

美股盤前三大指數期貨普跌。截止18:40,納指期貨跌0.2%,標普500期指跌0.31%,道指期貨跌0.52%。

做空指數類ETF盤前走強,納斯達克指數三倍做空(SQQQ)盤前漲超0.61%。

做多指數類ETF盤前走弱,納斯達克指數三倍做多ETF(TQQQ)盤前跌0.78%、標普500指數兩倍做多ETF(SSO)盤前跌0.59%,三倍做多標普500ETF(UPRO)盤前跌1.14%。

恐慌指數ETF1.5倍做多恐慌指數的(UVXY)盤前微跌0.83%。

美股上個交易日漲幅前十的ETF

美股周三收跌,三大股指均錄得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滑。道指收跌680點,蒙受了1月以來的最大日跌幅。科技股繼續受到拋售。美國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創13年來最大漲幅,顯示通脹壓力集聚。

從ETF漲幅榜來看,漲幅居前的主要是恐慌指數的ETF相關。其中,1.5倍做多恐慌指數的UVXY繼續大漲,漲超26%,成交額14.67億美元,近三個交易日漲超50%;短期期貨恐慌指數的VIXY漲超17%,成交額4.19億美元;做多恐慌指數的VXX漲超17%,成交額33.83億美元。

周三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通脹壓力激增。美國勞工部報告稱,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2%,超出市場預期。4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8%,幾大類別幾乎全部上漲,表明企業在需求升溫之際能夠向消費者轉嫁成本壓力。

高盛常務主管Chris Hussey表示:“年初至今美股已上漲超過10%,可能一直在尋找理由來減倉的投資者得到了一個不錯的理由:通貨膨脹率上升。”

此外,投資者一直擔心通貨膨脹率上升,因為它可能會降低利潤率並侵蝕企業盈利。如果價格壓力持續持續太長時間,美聯儲將被迫收緊貨幣政策。華爾街資深人士Art Cashin表示:“有些人認為美聯儲不僅落后於趨勢,他們也許已經錯過了時間節點,到他們開始追趕時,為時已晚。”

CPI報告公佈后,美聯儲副主席克拉里達周三表示,他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漲幅感到驚訝,“如果有需要,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把通脹率壓到目標水平。”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多次表示,通貨膨脹的任何上升都是短暫的。

面對通脹上漲的情況,投資者重新評估科技股的高估值。本周迄今,科技股精選板塊SPDR跌幅超過1%,本月跌幅已超3%。在本周和本月一直承受壓力的科技股周三繼續走低。Facebook、蘋果、Netflix、Microsoft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普遍走低。芯片生產商英偉達與AMD股價同樣承壓。

受市場消息影響,每日半導體做空三倍股票的SOXS大漲12.77%,成交額2.11億美元;每日科技看跌3倍股票的TECS漲8.59%,成交額4094萬美元。

二、港股主要ETF表現

今日恆指大跌1.81%,報27718.67點,28000點失守,恆生科技指數暴跌3.33%,聯想集團跌近9%,快手跌超6%,海爾之家跌5%,網易跌超4%。另一方面,比特幣跌破47000美元關口,24小時跌幅超13%,此前馬斯克宣佈特斯拉暫停使用比特幣支付 ,美圖公司大跌10%,藍港互動跌近9%,栢能集團跌超7%。

港股市場漲幅前十ETF

受消息影響,今日漲幅位居首前的ETF有,南方兩倍做空恆科大漲6.14%,成交額1.03億港元;南方兩倍看空納指大漲5.36%,成交額5738萬港元。

消息面上,5月12日晚公佈的美國4月份CPI不僅同比環比均繼續抬升、且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美元指數大漲,美債利率走高逼近1.7%,美股市場特別是成長股居多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幅領先(2.7%),標普500和道瓊斯指數的跌幅也分別在2%左右。

恆指相關ETF表現

受消息影響,今日港股跌幅居前的ETF有南方兩倍看多恆指(07200.HK)跌3.25%,成交額3.28億港元;

而漲幅居前的是南方兩倍看空恆指(07500.HK)漲3.30%,成交額5.24億港元。

恆生科技相關ETF表現

今日恆生科技指數跌3.33%。

看多恆指相關ETF走弱,南方兩倍做多恆科(07226.HK)跌6.44%,成交額1.28億港元;

看空恆指相關ETF走強,其中南方兩倍做空恆科(07552.HK)漲6.14%,成交額1.03億港元。

滬深300相關ETF表現

滬深300指數收跌1.02%。其中,華夏滬深三百ETF(03188.HK)跌1.61%,成交額1.37億港元;華夏滬深三百-R(83188.HK)跌1.28%,成交額達3011萬港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