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銅博士」創歷史新高,這兩隻美股還有機會!

2021-05-07 16:32

銅是最主要的工業金屬,被廣泛用於電氣、建築、機械製造、汽車製造等領域,因此銅價的表現往往反映了經濟活動的真實情況。自疫情衝擊探底之后,銅價的走勢便一路向上,今日(5月7日)更是突破前高10190美元/噸,創出歷史新高至10232美元/噸(截止發稿)。

LME銅價走勢 來源:新浪財經

全球經濟自疫情中復甦對於銅的需求空前大增,同時主要國家推行清潔能源以達到碳中和目標、美國推行大基建計劃等,都造成了銅的巨大供應缺口,從而導致銅價持續走高。全球最大銅交易商托克集團預計,未來10年銅價或將再漲50%。

華爾街同樣看高銅價:高盛在4月底報告中預計銅價短期將達到11000美元/噸,花旗銀行也看好銅價在明年達到1.2萬美元/噸,美銀甚至高看至20000美元/噸。

在銅價氣勢如虹的漲勢中,美股這兩隻股票或繼續受益。

1、自由港(FCX.N)

自由港是美股上市的最大銅礦公司,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截止5月6日收盤,公司股價42.07美元,總市值超600億美元。據公司4月22日公佈的Q1財報顯示,公司第一季度銅產量同比增長24.5%至9.1億磅(約41萬噸),平均銷售銅價同比增長62%至每磅3.94美元

來源:公司財報

由於售價和產量都有所提高,這給公司帶來了收入的大幅增加。財報顯示,公司2021年Q1營收年增73%至48.5億美元,是近8個季度以來的最強增長。調整后每股盈利高達0.51美元,而去年同期則還是虧損0.16美元。

來源:公司財報,華盛通整理

公司2020年礦山銅產量在117.8萬噸左右,排名全球第四,緊追必和必拓(118萬噸)和嘉能可(125.8萬噸)。自由港CEO表示,銅市的供給短缺前景將繼續支撐銅價走高,預計公司今年銅的銷量將達到170萬噸,2022年則有望達到190萬噸以上。

鑑於目前全球對銅需求的增長以及市場對銅價的追逐或得以維持,投行傑弗瑞的分析師LaFemina對自由港維持“買入”評級,並將目標價定為55美元,距離當前仍有30%的上漲空間。目前自由港股價同樣創出近十年來的新高,漲勢如虹。

來源:華盛通

2、南方銅業(SCCO.N)

同樣在美國上市的南方銅業公司是祕魯最大的礦業公司,主要在南美洲各國開展采礦、勘探、冶煉等業務。截止5月6日收盤,公司股價72.82美元,市值560億美元左右。公司2020年的產銅量也突破百萬噸級別,成為全球第五大銅礦公司。

據公司公佈的2021年Q1財報來看,公司在第一季度銅的產量約為24萬噸,同比減少4.8%。平均售價則為3.85美元/磅,同比增加 了50.4%。

來源:公司財報

雖然產量略有下跌,但由於售價大幅提高,公司在2021年Q1營收也達到25.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加47.3%。

來源:公司財報,華盛通整理

南方銅業公司宣稱擁有全球最大的儲銅量,或超過6700萬公噸。由於目前銅價飆升,可能刺激公司開設新的礦場。公司預計到2028年將銅的產量提高一倍,屆時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商。

公司首席財務官勞爾·雅各布表示,公司現金充裕,將尋求收購機會,以提高自身的估值水平。隨着銅價創出歷史新高,銅生產商們可能隨時發生併購行為。如果南方銅業公司能尋找到優質的併購對象,將有利於其價值重估。目前南方銅業公司股價維持在歷史高位附近震盪,或等待進一步指引。

來源:華盛通

潛在風險

1、銅需求放緩

瑞銀分析師博克海瑟報告稱,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可能對銅的需求放緩,因政府可能收緊房地產以及基礎建設等原材料密集行業。而一旦中國需求放緩,以銅為主的商品循環周期可能會失去支撐,從而價格進入下行趨勢。

銅價如果不能繼續走高,那麼銅生產商們便失去了開設新礦的動力,產量勢必明顯下滑。同時由於價格下跌,公司銅產品的售價也將打折,對公司營收不利。

2、投機情緒減弱

影響商品價格走勢主要有2方面原因,一是供需,二則是投機。銅價創歷史新高一方面是由於全球需求激增導致的正常上漲,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投機交易造成的非理性波動。因此,一旦投機交易者發現銅價過高而開始賣出,銅價可能短期遭受到明顯的打壓。

3、公司估值過高

相比於自由港,南方銅業公司營收只有其一半,但目前市值卻相差無幾。因此,公司目前可能明顯高估(也可能是自由港被低估)。如果銅價不能維持高位,公司又不能達成“全球最大”銅生產商的目標,則股價可能面臨回落的風險。此外,併購行為如果未來沒有發生,也可能不利於公司整體估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