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精選> 正文
2021-03-08 21:00
2021年,SPAC延續了去年的火熱態勢。今日有消息稱港交所也開始研究引入SPAC上市方式,此前已有高瓴資本、李澤楷及中信資本等大舉殺入。在這樣的熱潮之中,投資機會暗藏。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近一周美股SPAC收購兼併交易進度。其中,進度分為“媒體報道”和“宣佈交易”兩種階段。
【相關閲讀】
要説現在市場什麼最火,除了比特幣,恐怕還要算上SPAC。不僅成就了維珍銀河、DraftKings、Nikola等經典案例,引得新交所、港交所紛紛突擊研究,就是各地富豪也是紛紛加碼。
前腳賈躍亭剛官宣FF計劃通過SPAC上市,后腳火箭發射公司Astra也宣佈要走這條路。而香港富豪李澤楷據傳已經在考慮成立第三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扒一下美股市場的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到,SPAC數量從去年開始大爆發,而截至發稿,今年就已經有168家SPAC公司上市,要知道今年纔剛剛過去不到2個月!
SPAC到底是什麼意思,它為什麼這麼火?背后是有什麼不得了的發財機會嗎?相比傳統IPO, SPAC又有什麼優勢?
根據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在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間合併的47只SPAC之后,高質量與低質量的SPAC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但作為二級市場的普通投資者,我們該如何找出高質量的SPAC公司?
從本質上講,投資SPAC就等於投資其保薦人的信譽,沒有玩盲盒那麼簡單。
點擊鏈接查看大佬們的SPAC作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