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銀:美聯儲「最早將於下周」採取行動

2021-03-01 19:38

面對不斷升高的美債收益率,美聯儲可能會提早表明立場?

上周周四,美國7年期國債投標倍數創下新低,買需較低迷。

另外,7年期國債的國外需求也跳水式下滑。

長期債券的買需下跌引起了拋售風暴,債券期貨市場出現大規模平倉止損,5年期國債期貨崩跌。

儘管債券隱含波動率飆升,遠超VIX指數,有可能進一步波及股市,但到目前為止,美聯儲仍沒有干預債券市場的信號。

金融博客零對衝表示,美國債券市場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強的債券市場,美聯儲需要及時介入,以穩定目前的局面。

美國銀行表示,美聯儲的口頭干預至關重要,市場現在期待美聯儲3月份FOMC會議上的表態能有所轉變

確實,從現在環境來看,美聯儲已經沒什麼籌碼了。

美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伊桑•哈里斯(Ethan Harris)認為,如今不斷上升的收益率正促使金融環境收緊;同時,隨着通脹預期飆升,市場也開始預期加息是合理的選項。

為此,哈里斯指出,美聯儲將在即將到來的FOMC會議上改變立場,政策風向可能會有所轉變。

那麼,美聯儲可能會怎麼説呢?

回顧之前的政策轉變,美聯儲的每一次口頭干預都有顯著的影響。

在本輪經濟周期的早期,美聯儲採取了以定量為指導的方針。最典型的例子是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間,美聯儲承諾將利率維持在最低為零的水平,直到失業率降至6.5%以下,取得了明顯的結果,失業率快速將至6%以下。

隨后,美聯儲由定量指導轉向了定性指導。2014年3月,美聯儲指出,在資產購買計劃結束后,利率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低位。2014年12月,美聯儲表示利率正常化的道路上應保持耐心,並沒有給到一個明確的目標。

直至2015年10月,美聯儲才發表聲明,試探市場加息反應。當時,美聯儲花了大約6個月的時間傳遞信息,為加息做好準備。

美銀對此作出總結:

定性指導優於定量指導;

模稜兩可的言辭有助於市場逐步建立期望;

6個月的政策轉變窗口可能較為合適。

至於美聯儲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引入期,哈里斯表示,一方面,口頭干預避免了政策改變時市場出現嚴重意外另一方面,如果緩慢而提前地改變指導方針,市場就會早作出反應,金融環境也會準備收緊。

的確,從下圖可以看出,10年收益率的變化與聯邦利率的預期變化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而與聯邦基金利率的實際變化幾乎沒有關係。

哈里斯表示:

「因此,等到美聯儲加息的時候,市場已經完全消化了加息預期。」

這意味着在2023年甚至2022年收緊政策之前,美聯儲將不得不在3月17日的FOMC會議上闡明政策預期。美銀警告,如果市場的波動持續下去,美聯儲官員最早甚至可能會在下周就發表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