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0-05-13 23:18
原標題:澳媒:和中國鬧出貿易矛盾?澳大利亞並非無罪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近期,中澳間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被澳媒拿去不斷炒作。這些澳媒還不斷糾纏我國外交官,將貿易問題「政治化」,聲稱中國和澳大利亞在貿易方面出現了諸多矛盾,中國先是對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開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而后又因檢驗檢疫原因暫停了澳大利亞4家牛肉商的出口資格。
澳大利亞政府急於出面「降温」,稱願意與中方進行貿易溝通。同時,另有澳媒出面指出,在貿易問題上,不要以為澳大利亞自己是「無辜」的。
12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撰文稱,如今中澳之間產生貿易爭端,澳大利亞並非沒有責任。文章回顧兩國的貿易進程,甚至得出了澳方「有錯在先」的結論。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文章開頭就指出,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鋼鐵、鋁和化工產品一直徵收着高額關税。2014年4月,中國商務部曾就這樣不平衡的貿易關係致函澳大利亞方面,甚至一度表示「和堪培拉接觸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文章認為,澳大利亞應該注意到,在過去的六年多時間里,中國對這樣的貿易態勢感到不滿,是有可能尋求「報復」的。
但是,對於中國所發出的明確信號,澳大利亞選擇了無視,繼續對華鋼鐵、鋁和化工產品課重税。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對於向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税,就連澳大利亞生產力委員會(Productivity Commission)甚至也給不出任何合理的解釋。
文章認為,讓中國方面感到更為「惱火」的,不僅僅是高關税而已。澳大利亞一方面向全世界宣傳着所謂「自由貿易」,而另一方面卻在國內暗自設置了相當大的關税壁壘。終於,在2018年11月,中國對澳大利亞發起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反傾銷行動。
目前,中國正對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早前有澳媒單方面聲稱,中方有可能將對從澳方進口的大麥徵收高達73.6%的反傾銷税和6.9%的反補貼税。但該信息未得到官方證實。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認為,一場「貿易摩擦」是具有兩面性的,而對於這個事實,澳大利亞政府卻不願意承認與面對,那就是:對中國鋼鋁等產品徵收高關税,可能讓澳大利亞的大麥種植者再也無法進入中國市場。
文章稱,一位政府高級官員曾透露,其實在澳大利亞政府內部,主張「自由貿易」並不是主流意見,政府的反傾銷委員會已經淪為保護產業的工具,並沒有發揮出解決貿易爭端的職責。
此外《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還透露,澳大利亞政府一直堅持認為,有關大麥的貿易爭端,實際上是中國對於澳大利亞禁止華為進入國內5G計劃的「報復行為」,和近期澳方針對中方的所謂「新冠病毒源頭調查」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文章最后甚至用略帶責備的語氣質問澳大利亞政府,「華為和病毒調查這兩個因素很顯然會納入北京方面的考量,我們在制定貿易政策時難道根本都不把這些問題考慮在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