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欺詐上市東窗事發 金亞科技退市無懸念

2018-07-03 06:24

  欺詐上市東窗事發 金亞科技退市無懸念

  時代周報記者 羅仙仙 發自深圳

  金亞科技的投資者迎來驚魂一周。6月26日,證監會發布通報,經調查發現,成都金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亞科技」)除涉嫌構成欺詐發行外,金亞科技和相關人員還存在偽造金融票證、挪用資金以及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犯罪嫌疑。

  6月27日凌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佈關於啟動對金亞科技強制退市機制答投資者問,稱「已正式啟動對金亞科技的強制退市機制,公司股票存在被暫停及終止上市的風險」。

  當天,復牌的金亞科技迎來了毫無懸念的跌停,其證券簡稱也由「金亞科技」變為「*金亞」。截至7月2日,金亞科技連續遭遇了四個一字跌停。

  截至3月31日,金亞科技的股東總人數為4.39萬戶。由於金亞科技涉嫌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投資者該如何獲得賠償?時代周報記者向金亞科技發去採訪提綱欲瞭解是否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但截至發稿仍未獲回覆。

  金亞科技成立於1999年,主營業務為數字電視系統前后端軟件、硬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在創業板上市的28家公司齊聚深交所,金亞科技也曾是其中「二十八星宿」之一,但如今面臨強制退市。作為創業板的股票,一旦退市將無法重新上市,再無翻身機會。

  紙上富貴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開市,金亞科技作為首批創業板企業登陸深交所。時任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的陳東征就向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發出提醒:「通過資本市場培育和錘鍊出一批現代企業家,要珍惜股民的信任,以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成長業績回報社會、回報股民。」

  創業板開市交易首日,28只創業板新秀股呈低開高走然后回落之勢,收盤價均比發行價上漲七成以上,金亞科技領漲,且收報35元/股,比發行價上漲209.73%。

  這些創業板公司高昂的股價,也造就了100多位紙上富豪,待鎖定期過后即可兑現。

  出來混,迟早是要還的。2015年上半年,證監會在強化以常規方式打擊證券期貨市場違法違規的同時,針對一些特定領域出現的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典型案件,組織開展「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金亞科技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

  當年6月,金亞科技和其實控人周旭輝收到《調查通知書》后,市場便對金亞科技存在退市擔憂。金亞科技在2015年5月29日盤中最高股價為52.47元,在6月初披露《立案調查通知書》后的連續3個交易日跌停,6月9日上午收盤價為34.51元,當天下午停牌。

  股價陰跌的狀態保持了近3年。今年3月,金亞科技接到了證監會的罰單,其在財務上造假的細節也隨之曝光。

  據證監會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13年金亞科技出現大幅虧損,爲了扭轉公司的虧損,時任董事長周旭輝在2014年年初定下了公司當年利潤3000萬元左右的目標。時任金亞科技的財務負責人會將真實利潤數據和按照年初確定的年度利潤目標分解的季度利潤數據報告給周旭輝,即設置了006和003兩個賬套。

  003賬套覈算的數據用於內部管理,以真實發生的業務為依據進行記賬;006賬套覈算的數據用於對外披露,偽造的財務數據都記錄於006賬套。兩份賬套由周旭輝來確定當季度對外披露的利潤數據,最后依據006賬套覈算的數據對外披露了《金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報告》。

  揭穿金亞科技財務造假的謊言,證監會對金亞科技周旭輝、張法德等17名責任人員作出了累計425萬元的罰款,並對周旭輝、張法德、丁勇和等5名責任人員作出市場禁入措施。

  2015年的調查后,證監會在2016年8月22日對金亞科技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等違法行為立案調查。今年6月27日凌晨,深交所官網披露了關於啟動對金亞科技強制退市機制答投資者問,其中明確表示現已查實金亞科技在IPO申報材料中虛增營業收入,分別在2008年、2009年1–6月虛增營業收佔當期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47.49%、68.97%,虛增2008年、2009年1–6月利潤,分別佔當期公開披露利潤的85.96%、109.33%。金亞科技上述行為涉嫌構成欺詐發行股票罪。證監會已於近日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

  可見,金亞科技騙取IPO批文在前,爲了能保住這一上市機會,以財務造假的方式掩蓋公司虧損。

  機頂盒產業沒落

  「從A股退市的企業來看,其實大部分都是產業本身就已經沒落了。」家電產業分析師劉步塵向時代周報記者説,「金亞科技的退市,也是數字電視產業沒落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據金亞科技在2009年發佈的招股書,其主要產品為有線數字電視系統的核心產品,包括前端及終端產品條件接收系統(CAS)、用户管理系統(SMS),前端硬件包括 TS 流轉發器、編碼等,終端產品包括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據當年國家廣電總局的入網設備認證公告,金亞科技是行業內擁有完整核心產品體系的企業。

  據瞭解,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製》在2007年8月1日正式實施。但好景不長,2013年初,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 《關於普及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的實施意見》,並明確要求2015年起,境內銷售的所有電視機都應具備地面數字電視接收功能。這意味着數字電視產業線上的企業,在終端產品機頂盒上首先受挫。

  隨后,通過互聯網應用技術,集影音、娛樂、遊戲等功能於一體的智能電視向數字電視發起了衝擊。「在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的快速發展下,數字電視已經被很少提及了。」劉步塵補充説。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電視機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2017年全國智能電視銷量達到4800萬台,同比增長17.13%。工信部在近期還提出將支持智能傳感、物聯網、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智能家居產品,特別是智能電視中的應用,並預測智能電視市場滲透率2020年將達到90%以上。

  反觀A股市場仍活躍的同類數字電視產業的企業,國內數字電視機頂盒巨頭同洲電子在2013年度就出現了營收、淨利潤雙降,同比降幅分別為7.14%、74.64%。2014年則出現虧損淨利潤-4.17億元,同比下降1320.85%;以寬帶網絡設備、數字電視終端設備為主的老牌企業四川九洲在經歷2014年后盈利能力持續下滑,2017年實現營業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2016年同期分別下降了98.71%、96.18%,業績增長不復從前。

  劉步塵建議:「專注在數字電視產業的企業該要思考未來境遇,轉型得越晚越被動。」

  投資者索賠

  在行業落沒與謊言之下,金亞科技面臨強制退市。

  被啟動強制退市機制后,金亞科技股票自2018年6月27日復牌並交易30個交易日,隨后深交所作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按照退市流程,金亞科技若被終止上市,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結束后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截至2018年3月31日,金亞科技股東總人數為4.39萬,在前十大股東中早已沒有機構投資者的身影。面對被強制退市的金亞科技,4萬多股民是否只能接受其退市、市值大幅縮水的這一現實?

  實際上,金亞科技的強制退市在A股市場已有先行者—欣泰電氣。2017年6月,欣泰電氣收到深交所關於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當時其保薦券商興業證券設立了5.5億元先行賠付專項基金。但截至目前,金亞科技與其保薦券商聯合證券(現更名為「華泰聯合證券」 )均未有相關消息。

  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許峰律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建立先行賠付基金會是個好事情,但目前還沒看到相關消息,還有不確定性,建立過程中如何確定揭露日也非常關鍵,即使有先行賠付基金,個人認為很多目前持有的投資者可能都不會在賠付範圍之內。」

  此前,2017年12月–2018年1月期間,因投資者訴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賠償案,金亞科技多次發佈收到法院相關判決和裁定書的公告。最終,法院判令金亞科技賠償多名投資者股票投資相關損失合計超過1474萬元。而上訴還在繼續,今年1–6月底,金亞科技發佈多份收到法院傳票的公告,其中共有401名原告,要求金亞科技與其實際控制人周旭輝賠償股票投資相關損失合計超過2.13億元。

  「不管是先行賠付還是投資者通過起訴索賠,都必須是在虛假陳述實施日到揭露日之間買入股票,並且在揭露日后賣出或繼續持有股票方可參與索賠或獲賠,但實際該案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的揭露日還有待確定。」許峰表示,「最終哪些投資者可通過起訴獲賠或先行賠付基金獲賠,目前還不確定。」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金亞科技第二大股東王仕榮在2013年3–7月已集合競價減持54萬股,當年11月通過大宗交易通道一次性減持1150萬股,佔到公司總股本的4.55%,持股比例降至1.03%,套現超800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王仕榮為周旭輝的姐夫,屬密切家庭關係成員,實際互為一致行動人。

  公告顯示,周旭輝95.6%的股份都處於質押狀態,王仕榮80.85%的股份處於質押狀態。

  第三方機構將擔責

  在證監會發布對向公安機關移送金亞科技涉嫌欺詐發行犯罪等案件的消息中,強調保薦人、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涉嫌出具含有虛假內容的證明文件。據金亞科技2009年的招股書,其上市的保薦機構為聯合證券,保薦代表人為潘銀、白嵐,審計機構廣東大華德律會計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機構天銀律師事務所。

  保薦人、律所、審計將面臨哪些處罰?許峰表示:「依據《證券法》規定,情節嚴重下,可撤銷保薦機構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任職資格或證券從業資格,對審計與律所可在違規性質嚴重中吊銷相應牌照。此次追溯第三方機構責任,也是強調第三方機構要保證其所出具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這一責任。」

  「過去在IPO審覈的環節上,第三方與擬上市公司更多時候是利益同盟。」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電話採訪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在董登新看來,保薦人應該是投資者的第二道防線,在IPO造假中強制退市的情況應該要求券商先行賠付,以此為威懾點,淨化券商職責非常重要。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9日,滬深交易所官網均發佈了就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滬深交易所對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具體類型等作出了規定。

  有數據顯示,美國納斯達克每年大約有8%的公司退市,其中約一半為強制退市;紐交所的退市率大約為6%,強制退市數量約佔1/3。

  今年以來,我國兩市已出現多個退市案例,上交所於5月22日宣佈*ST吉恩、 *ST昆機終止上市,深交所在5月28日宣佈*ST烯碳退市。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