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聯手英傑華等成立合資公司 騰訊進軍香港保險業

2017-01-23 00:30

  原標題:聯手英傑華等成立合資公司 騰訊進軍香港保險業

  1月20日,英傑華集團(Aviva)官網發佈公告稱,已經與高瓴資本、騰訊達成協議,在香港發展一家保險公司。交易完成后,英傑華、高瓴資本各持有英傑華(香港)40%的股權,騰訊持有20%的股權。此項交易還有待監管批准。此次騰訊、高瓴資本入股的香港保險公司將專注數字保險業務。

  資料顯示,英傑華集團是英國本土最大的保險商,也是世界第五大保險集團。

  英傑華早在2003年便進入中國開展業務。2003年1月1日,英傑華集團與中國中糧集團合資組建的中英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正式開業,目前的業務已經拓展至廣東、北京等13個省市,註冊資本金29.4598億元人民幣。此外,英傑華在香港市場根植超過150年。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數字保險的概念相比,互聯網保險的概念更為人所知。

專注數字保險業務

   英傑華全球首席財務官施騰達2015年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國是我們的明星市場,雖然佔集團業務的比重還不高,但增長非常快,我們與中糧集團合資的中英人壽兩年來增長均超過100%。」施騰達指出,在成熟市場,其保險滲透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保險需求的增長率不會超過經濟增速太多,而在中國,如果經濟增速為7%,保費收入的增長預計會高於10%。

  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6年,我國全國保費收入從1.4萬億元增長到了3.1萬億元,年均增長16.8%,行業淨資產從2011年的5566億元增加到2016年11月底的1.76萬億元,增速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施騰達還表示,依託與中糧的合作,英傑華中國業務重點集中在產品創新、數字化平臺開發,以及拓展銷售渠道。英傑華官網公告顯示,此次騰訊、高瓴資本入股的香港保險公司同樣將專注數字保險業務。

  埃森哲此前的一份報告指出,當前,商業已經全面數字化,保險企業需要學習如何超越技術層面去理解並滿足客户的需求,而這很可能會超越企業當前的業務範疇,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所有可獲取的洞見和數據,瞭解跟自身客户相關的重要情況:他們的喜好、社會發展趨勢、其所屬羣體和朋友圈。企業必須全力藉助合作伙伴和生態系統,為客户創造新的價值,藉此提升其忠誠度。如此看來,保險公司要做好數字化轉型,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不可或缺。

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保險

   王緒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數字保險的概念相比,互聯網保險的概念更為人所知。在與英傑華合作之前,騰訊參與設立了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持股15%。

  此外,2016年8月,騰訊旗下子公司參與發起設立和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批籌建。騰訊成為和泰人壽第一大股東,也是和泰人壽所有股東中唯一的互聯網企業。

  實際上,除了騰訊,百度、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均已在保險領域早有佈局。如百度聯合德國安聯、風險投資高瓴資本成立百安保險,已在2015年底向保監會遞交申請;聯合太平洋產險成立互聯網車險公司。阿里是眾安保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9.9%。

  數據顯示,近年來,互聯網保險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2016互聯網保險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5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規模從54.46億元增長到1465.60億元,增長了近27倍,互聯網人身險佔比由0.05%提升到了9.2%,開展互聯網業務的人身險保險公司也從44家增長到了61家。

  2016年,互聯網保險發展熱度不減。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發展迅猛,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431.1億元,是上一年同期的1.75倍,與2015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全年保費水平接近,佔行業總保費的比例上升至5.2%。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