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19-12-09 22:47
經濟「日本化」,全球央行寬松大潮下湧動的幽靈。
本文內容由金十獨家整理,不代表金十觀點及立場。
2019年,全球央行迅速變得「日本化」,這讓很多經濟學家感到擔憂。展望2020年,有分析師擔心全球央行的寬松大潮會進一步加劇,從而使全球各大發達經濟體集體陷入「日本化」泥潭——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會成為一種全球性問題嗎?
01觀點聚焦
外媒日前發表多篇文章,直言全球央行的寬松潮帶來無窮后患,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長時間的低利率、低通脹和低增長,正讓全球各大發達經濟體變得「日本化」。
無獨有偶,在上個月舉行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原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也提出:當前的形勢下,最終所有央行都會向零利率靠攏。
02精選分析
▶何為「日本化」?
令眾多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師感到擔憂,經濟「日本化」到底有多大危害?
事實上,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日本化」現象就出現蔓延跡象。所謂的經濟「日本化」是指經濟長期低迷或接近通縮狀態,同時揹負鉅額債務、國內薪資水平明顯倒退。籠統來講,就三點:低通脹、低利率、低增長。弄清楚何為「日本化」經濟之后,我們不妨好好看看日本如今的狀況:
經濟增長低迷。日本近年來經濟增長乏力,IMF在其最新預測中,將2020年日本GDP增速預期下調至極低水平——0.5%。
超寬松利率環境。日本目前的利率為-0.1%,而且自2016年以來一直生活在負利率環境下;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更是在其最新講話中表示,日本央行有足夠的降息空間。
政府債務佔GDP比率持續升高。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截至上一財年日本國家債務總額約為1103.35萬億日元,政府債務佔GDP比率達238%,為全球最高。
除了上述現象之外,通脹低迷、流動性問題嚴重以及貨幣政策調整空間有限也是日本如今面臨的嚴峻經濟難題。
經濟學家們曾經認為,日本的情況非常特殊:泡沫經濟的破裂給日本帶來毀滅性打擊,這是其他經濟體並不存在的問題。因此,外界一度認為,寬松大潮並不會那麼輕易地導致全球經濟向「日本化」發展。
然而,不幸的是,美國和歐元區如今的經濟狀況似乎真的一步步向日本靠攏。對於歐美各大發達經濟體目前愈發「日本化」的現象,摩根大通長期投資策略高級顧問羅伊斯(Jan Loeys)表示,這是一個不斷惡化的過程,可能只需要一場並不嚴重的衰退,就足夠將美國推向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深淵。
▶央行寬松大潮一步步將全球經濟推入深淵
首先,我們不妨好好看看美國和歐元區如今的經濟增速、債務水平和利率環境等狀況:
美國方面,流動性危機在第四季度惡化,美聯儲只能被迫向市場大幅注入流動性。而在完成三連降后,美國通脹水平始終無法提升,反倒是政府債務水平節節走高,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共債務目前已超過23萬億美元。
歐元區方面,哪怕歐洲央行在9月份宣佈降息並重啟QE,歐元區如今的通脹水平依舊低迷,也達不到央行設定的「低於但接近2%」目標。此外,外界預計拉加德將延續前任德拉基的寬松作風,瑞銀將歐元區2020年GDP增速下調至1.1%。
很明顯,美國和歐元區如今似乎完全具備了低利率、低通脹和低增長三大特點,正在「日本化」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對於歐美各大發達經濟體目前愈發「日本化」的現象,羅伊斯表示:
「儘管上周強勁的就業市場數據緩解了外界對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的擔憂,但美債收益率曲線已經表明衰退正在醖釀之中。若衰退真的發生,美聯儲可能會效仿日本和歐洲央行,將利率降至零,並正式重啟QE。」
歐洲的情況就更加不妙了。波動性指標顯示,期權交易員已經準備好迎接超長時間的負利率——美銀美林一項衡量歐洲主權債務市場價格波動的指標正徘徊在年內低點。
德銀分析師Quinn Body和Jim Reid在今年稍早時候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歐洲的市場形態、宏觀數據和人口趨勢也越來越日本化。其中最直觀的表現是,日元和歐元在最近一次降息中的走勢和日、歐長期國債收益率的變化路徑都出奇相似。
毫無疑問,導致這一切惡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央行寬松大潮,分析師指出:
「以美聯儲為例,源源不斷的印鈔非但未能徹底解決流動性問題,反而導致債臺高築;而今年連續三次降息過后,通脹沒有反彈,美聯儲目前也沒有加息的可能。於是乎,一種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高債務的‘日本化’經濟模式,成功在美國落地生根。」
▶低利率/負利率真的一無是處?
值得慶幸的是,各國央行已經充分意識到低利率環境的危害,紛紛計劃暫緩降息。至少在近期內,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應該會按兵不動,並趁這個時間,好好思考一下低利率、乃至負利率對經濟的影響。
這時候,有市場人士不禁要問:負利率真的一無是處嗎?仔細一看,雖然日本的狀況令人擔憂,但同處負利率環境之中的歐元區似乎沒有那麼糟糕:
一方面,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負利率正在損害歐元區經濟。歐洲央行的研究表明,當銀行將負利率成本轉嫁給儲户時,后者的反應將是增加投資,這反而增加了生產性投資機會。
另一方面,幾乎沒有跡象表明金融業面臨穩定性風險。而歐洲央行此前引入的利率分級制度,實際上足以減輕負利率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至於目前同樣壓力巨大的美聯儲,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近日撰文指出,負利率不是毒藥,而是美聯儲應對下一次衰退的解藥:
根據美聯儲的FRB/US模型,十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將提供類似於聯邦基金利率下調2.5個百分點的刺激措施。因此,下一次經濟衰退來臨時,美聯儲可以將利率降至–0.5%,而這並不會成為災難,反而能迅速拯救經濟。
綜上所述,負利率的確已經將日本經濟拖入低谷,但對歐美兩大經濟體的影響可能並不一樣。至於各國央行會不會繼續將寬松進行到底,只能待時間給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