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利率維持低位 債務高漲不可持續

2019-11-22 23:28

盛寶銀行的Christopher Dembik回顧在第五屆國際基金峰會上的演講時表示:「當前經濟正處於全球經濟發展的第五次周期,本次周期起始於1990年初,本輪周期的特點是低增長、低生產率和低通貨膨脹。」

盛寶戰略家認為,與1950年至1990年的第四波創

潮不同,當前周期中電子和航空業對經濟體系有較為顯著的影響,當前時期的特點是,大多數國家的生產力低下,潛在的GDP增長較低。對於生產力低下沒有唯一的解釋,但是肯定可以部分歸因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當前的創新不會像過去那樣創造新的工業部門。

盛寶銀行認為,由於生產力較低,在本輪經濟周期中,低通脹將成為常態。

Christopher Dembik指出有一張圖值得關注,便是美國核心CPI走勢和出生人口走勢關係圖,可以看到美國出生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領先美國核心CPI 30年左右。它顯示了老齡化對通貨膨脹演變的直接影響。這張圖表預測,無論各國央行怎麼做,美國註定要經歷數十年的通縮、日本化,以及最近的歐元化。

Christopher Dembik表示,在人口結構方面,新技術、寡頭壟斷和全球債務積累是推動通脹下降的強大結構性力量。在發達國家,人們已經習慣了CPI低於2%,但最引人注目的,也是評論較少的,是新興國家的通脹也在以非常穩定的速度下降,而這些國家的通脹率曾經很高。根據最新數據,金磚四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年平均通脹率約為3.5%,而全球金融危機剛剛結束時的年平均通脹率為7%。換句話説,在大約10年的時間里,全球通貨膨脹率下降了一半。

從3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走勢中,人們可以最清楚地看到通脹率下降的影響。

儘管許多人認為,在通脹迴歸、貨幣形勢正常化、結束30年的利率牛市之前,收益率只能降至這麼低的水平,但他們忘記了,在2015年至2018年,各國央行也曾試圖讓利率正常化。

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美聯儲恢復了量化寬松,並在兩個月內取消了40%的兩年定量緊縮政策,而歐洲央行在馬里奧·德拉吉被迫恢復債券購買之前,沒有量化寬松的情況也持續了9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以及世界其它地區)註定會陷入通縮還有另一個極其簡單的原因:在更高的利率下,世界根本無法運轉。

從上圖國會預算辦公室所認為的未來30年美國債務/GDP的走勢可以看出,在債務不斷增長的當下,一旦利率提升,政府不可能承擔得起由於利率升高帶來的龐大利息支出,一旦政府違約,經濟將遭到毀滅的打擊。但有意思的是,隨着債務的增長,低利率還能堅持多久?

可以想象只要全球債務沒有下降跡象,經濟危機終將到來。

來源:圖表家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