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1 10:21
最近,我連續發了如何根據歷史淨值數據來海選「固收+」基金,投顧和FOF的文章。之前的文章都是基於歷史收益率的分析,這種分析有一個不足,那就是停留在淨值分析層面,但這種分析有時候會被誤導。
比如價值風格比較強勢的時候,你通過業績篩選出來的可能都是偏價值風格的「固收+」基金,如果只買業績比較好的,很有可能沒有做到真正的分散。
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穿透到持倉去深入分析,才能夠更加深刻了解「固收+」基金淨值變化的根本原因。對於「固收+」基金而言,(暫時只考慮傳統的股債固收+,不考慮多元收益),加什麼,怎麼加,其實非常重要。
加什麼?可以加A股、港股,還有兼具股債特性的可轉債。可轉債比較複雜,有時是債性主導,有時是股性主導,分析時需要將可轉債穿透分類並且計算合併的權益和債券來計算整體的股債配比;
怎麼加?有的可能股債配比基本沒有太多變化,有的可能會有股債輪動;具體到股票投資策略,有的是主動選股,有的是量化輪動,有的是偏成長風格,有的是偏價值風格,有的偏均衡配置等等。
只有瞭解清楚了,加什麼,怎麼加這兩個核心問題,才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固收+」基金業績波動的原因。比如對於一個偏成長風格的「固收+」基金,其業績的波動可能就比價值風格的產品要大。
前陣子,我寫了1篇關於「固收+」的案例分析——《「教科書級」範本:用四把「手術刀」,解剖「固收+」的收益來源》,文章是從細分資產層面拆解了績優長跑二級債基廣發聚鑫的收益來源。
除了廣發聚鑫這隻產品,廣發旗下還有一些同樣優秀的「固收+」產品,不同的基金經理在固收+策略怎麼加,加什麼的解法上略有不同:
下文,我將對上面提到的6位「固收+」基金經理以及其投資策略進行深度分析,重點關注其加什麼,怎麼加。希望通過這些代表性的基金經理分析,能夠讓你對於「固收+」的投資策略和增強攻略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張芊獨立管理的產品有4只,包括二級債基(廣發聚鑫、廣發集豐)和偏債混合型基金(廣發招享、廣發恆昌一年持有期)。其中,廣發聚鑫(A類: 000118)是代表作。
從歷史持倉來看:廣發聚鑫穿透后的「合併權益」倉位在22.8%至30.3%的區間內波動,中樞維持在25%左右。我們推測,基金經理對權益倉位有一個戰略性的目標中樞,而非進行大幅度的擇時調整。
結合公開採訪來看,張芊的投資框架更偏向於將權益資產維持在相對固定的戰略性配置比例,在此基礎之上,通過調整資產內部的結構(例如轉債的股性債性、股票的行業風格等)來適應市場變化和實現超額收益。
具體到細分資產,基金經理對可轉債內部結構的調整非常主動和靈活:
在股票持倉方面,可以觀察到近年來的一個顯著變化,即持續增加港股的配置。港股佔總資產的比例從2022年中的2.2%一路提升至2025年中的8.1%。這一方面反映了基金經理對港股市場低估值和稀缺性機會的看好,另一方面也通過跨市場配置,有效分散了僅投A股單一市場的風險。
從股票持倉產業與行業偏好來看,也有幾個變化特點:
備註:上圖只是展示了持倉權重比較大的產業/行業,所以求和不等於100,下同)
從股票持倉風格和市值偏好分析,也有比較鮮明的變化:
張雪獨立管理的產品有5只,包括二級債基(廣發集軒、廣發集遠),偏債混合型基金(廣發價值回報、廣發恆通六個月、廣發安潤)。其中,廣發集軒(A類: 017475)是關注度較高的產品。
從近幾年的資產配置來看,她是純粹的「固收+股票」模式。該基金在報告期內沒有配置可轉債。其「+」的部分完全由直接投資股票來實現。
從合併權益的倉位變化來看,倉位調整與市場節奏高度相關,體現了其在市場底部區域(如2023年末至2024年初)敢於逆勢提升權益倉位,而在市場反彈后(2024年末至2025年中)則會進行獲利了結、降低倉位,展現了鮮明的宏觀擇時和左側交易風格。
在債券內部,「信用債」是絕對主力,佔比遠超「利率債」,表明其在固收部分偏好通過信用挖掘來獲取收益。
從持倉的股票行業權重來看:「A股+港股」雙輪驅動,港股為戰略核心。
從股票持倉來看,有幾個特點:
極度均衡,分散持有:這是其行業配置最核心的特點。張雪的持倉不押注於單一產業,而是將倉位非常分散地配置在醫藥、周期、消費、TMT、製造等多個產業中。
A股與港股行業互補:A股主要配置醫藥生物、有色金屬、機械設備等,而港股則側重於傳媒(HK)、社會服務(HK)、紡織服飾(HK)等A股稀缺或更具性價比的標的,形成了良好的互補效應。
行業輪動靈活:雖然整體均衡,但在不同階段也有清晰的結構調整。例如,在2024年中報增加了對周期(有色金屬)和金融地產(保險)的配置,而在2025年中報則顯著增配了新能源(電力設備)和TMT(電子)。
在風格上,基金經理維持了「成長」與「價值」、「A股」與「港股」之間的平衡。A股成長、A股價值、港股成長、港股價值四大風格均有配置,沒有任何一種風格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但又不是完全平均分配,中間會有一些輪動。
在持倉市值風格方面,整體均衡,逐步增加中盤股暴露: 股票倉位同時覆蓋大盤股和中盤股,並且中盤股的佔比有逐步提升的趨勢(從9.8%提升至16.9%),以捕捉更多大盤股之外的投資機會。
曾剛獨立管理的產品包括二級債基(廣發集裕)以及廣發恆享等多隻偏債混合型基金,其中廣發集裕(A類:002636)是其代表作。
從大類資產配置來看,存在主動的大類資產輪動。這是其最鮮明的特點之一。
從持有的股票來看,聚焦A股,產業層面高度集中,聚焦TMT:股票持倉呈現出非常高的行業集中度。TMT產業是其長期、核心的重倉方向,多數時期佔比超過30%,最高時接近46%。在TMT內部,尤其偏好電子行業。
持倉風格上:風格均衡,無明顯偏執:從成長、混合、價值的分類來看,其持倉風格相對均衡,並未極端地偏向某一特定風格。
從持倉市值風格來看,大中盤輪動,積極尋找市值機會: 股票倉位主要分佈在大盤和中盤股。基金經理會主動進行市值風格的輪動,例如在2024年報顯著降低大盤股、增持中盤和小盤股,而在2025年中報又將倉位重新配置回大盤股,顯示出其對不同市值風格機會的積極捕捉。
劉志輝獨立管理的「固收+」基金有2只,分別是廣發集源債券和廣發聚寶混合,其中廣發集源(A類:002925)是其代表作。
從大類資產配置來看:該基金的「+」部分完全由直接投資股票實現,是「固收+純股票」策略,幾乎不使用可轉債。此外,基金經理對權益倉位的調整非常主動。
穿透后的「合併權益」倉位在9.3%(2022年中)到22.4%(2024年中)之間大幅波動,倉位高低點差異超過一倍。這種大幅度的倉位調整表明,基金經理會基於對股票市場的整體判斷,進行積極的宏觀擇時,以控制組合的風險暴露和捕捉市場的上漲機會。
在債券內部,基金經理會進行類別輪動。例如,2022年末大幅提升了利率債的配置,而在2024年后則顯著增加了信用債的倉位,顯示其對債券市場內部機會的積極把握。除此之外,基金經理還會運用國債期貨進行風險管理,顯示其在固收投資上運用了更多元的策略。
該基金的股票投資完全聚焦於A股市場,未涉足港股。從持倉產業和行業來看,配置偏好從「資源+公用」切到「製造+周期」:
持倉風格從「深度價值」到「均衡偏成長」的徹底轉型: 這是該基金經理最引人注目的變化。
在持倉大小市值上,保持大盤股策略,股票倉位始終以大盤股為絕對核心,佔比通常在80%以上。
吳迪管理的「固收+」基金有3只——廣發鑫和、廣發集瑞、廣發恆祥,其中廣發鑫和 (A類:004750)是其代表作。
與張雪、劉志輝類似,該基金的「+」部分也是由直接投資股票實現,是「固收+純股票」策略,幾乎不使用可轉債。
從合併的權益倉位來看,可以觀察到存在比較明顯的大類資產輪動,其「合併權益」倉位在3.5%到26.5%之間波動,這表明基金經理會基於對市場行情的判斷,對權益倉位進行大幅度的調整。 這是該基金經理非常鮮明的特點。
債券內部結構調整比較大: 在2023年末,其債券持倉幾乎全部為利率債(108.4%),表現出極強的防禦性;而在其他時期,則以信用債為主要配置,顯示其會在信用利差和利率趨勢之間進行大幅度的戰術切換。
廣發鑫和的股票投資完全聚焦於A股市場,未配置港股。
在2025年基金中報中,吳迪提到,「組合在權益資產中加入了量化 Alpha 策略模型,對權益和可轉債個股和個券方面進行了優化調整,在較好地控制住回撤的基礎上提高了投資回報。」
從2025年中報的股票持倉明細來看,鑫和持倉股票數高達96支,持有的產業與行業集中度較低,在各行業中實現均衡分散配置。
這種低個股集中度和低行業集中度的均衡分散配置情況,符合量化Alpha策略在全市場熱點行業中尋找機會的特點,同時換手率會比較高,能夠快速把握輪動的A股行情。
從持倉風格來看,量化策略對全市場股票實現了均勻覆蓋,對應的持倉風格也出現了從「大盤成長」到「小盤均衡」的變化:
姚秋單獨管理的「固收+」基金有4只,包括二級債基(廣發恆悦債券和廣發集匯債券)和偏債混合型基金(廣發穩信六個月和廣發穩潤一年),其中關注度較高的是廣發恆悦(A類:010449)。
與前面幾位基金經理不同,姚秋同時將股票多頭和可轉債作為「+」部分的增強工具,是「固收+股票+可轉債」三者並用的混合策略。
從合併權益倉位來看,穿透后的「合併權益」倉位在13.0%到29.2%之間大幅波動,高低點差異超過一倍。
這種對總倉位的積極主動的調整,説明基金經理會基於自身對宏觀周期和市場大勢的判斷,進行積極的大類資產擇時,以管理組合的整體風險暴露。
該基金對可轉債的運用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策略性重倉的過程。可轉債倉位從2022年的幾乎為零,系統性地提升至15%左右的中樞,成為組合中與股票同樣重要的彈性來源。
其中,主要配置「混合型轉債」,並根據市場判斷調整「偏股型」和「偏債型」的倉位,策略較為靈活。例如在2024年Q3市場波動較大時,顯著增加了高彈性的「偏股型轉債」倉位以提升收益彈性。
從股票持倉來看:持倉重心轉向港股:這是其股票配置的突出變化。
從股票產業與行業來看:整體從「TMT+醫藥」轉向「消費+港股金融」:
隨着持倉行業的變化,對應的持股風格從「A股成長」轉向「港股價值」:
股票市值從「A股大盤」轉向「港股+A股中盤」: 伴隨着對港股的增配,A股大盤股的倉位佔比從80%以上降低至40%左右,同時A股中盤股的配置有所增加,投資視野更加分散。
上面比較詳細地介紹了6位「固收+」基金的投資策略、持倉行業和風格特徵,下面來做個簡單的總結:
通過上面這張表,我們可以在資產配置、增強收益的工具、股票配置及投資風格等維度看出6位基金經理的差異度:
文章內容比較長,如果你耐心看完,能夠消化,我覺得你對於「固收+」基金,怎麼加,加什麼會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瞭解,對於你后續挑選產品也會很有幫助。
文章來源:微積分量化價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