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7 10:41
近日,機器人市場風起雲涌,大咖機器人X7系列以低至6.98萬元的早鳥價震撼發佈,宣告價格較同類產品驟降80%;宇樹科技創始人更豪言其售價3.99萬元起的R1機器人將成為明年全球銷冠。
與此同時,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正式啟幕。展會現場,最令全球採購商盛讚連連的,還屬琳琅滿目的中國機器人等高技術產品。中國機器人形成璀璨矩陣,描繪出一幅行業生態新質生產力滿滿的鮮明圖景。這一系列信號交織,似乎在宣告人形機器人的「iPhone時刻」已並非遙不可及的預言,而是一個正在加速兑現的現實。
當產業的「奇點」臨近,資本市場的敏鋭觸角早已開始擺動。作為精準捕捉產業脈動的工具,$機器人ETF(562500)近期在市場波動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資金吸引力。面對這股由價格革命驅動的產業浪潮,我們不禁要問:這僅僅是幾家公司的「價格戰」噱頭,還是一場深刻變革的序幕?人形機器人的價值爆發,將循着怎樣的路徑展開?
一、「價格屠夫」入場,行業迎來鮎魚效應
要理解這場變革的深刻性,必須回溯人形機器人的價格演進史。在不遠的過去,它們是「無價」的科研奇觀。如本田ASIMO和波士頓動力的Atlas,開發成本高達數億美元,單臺製造成本亦達數百萬美元。高昂的成本,源於核心部件的定製化、手工打造以及極低的產量,這使其長期被禁錮在資金雄厚的實驗室中。
市場的根本性轉折,始於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提出的「低於2萬美元」的Optimus售價目標。這一目標首次將人形機器人從一個「機械工程問題」拉到了一個「大規模製造問題」的戰場上。然而,如果説特斯拉設定了未來的航向,那麼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則按下了快進鍵,將未來加速帶至眼前。
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Tesla
近日,大咖機器人X7系列的發佈,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深水炸彈,徹底顛覆了行業認知。其早鳥價6.98萬元、標準價8.98萬元的定價,相較於此前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同類產品,降幅高達80%。這並非個例,在此之前,宇樹科技發佈的第三款人形機器人Unitree R1,更是打出了3.99萬元起的震撼價格,其創始人王興興甚至宣稱,R1將在明年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人形機器人」。
大咖機器人X7系列大咖機器人公眾號
這場突如其來的「價格閃電戰」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它標誌着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核心矛盾,正在從「能不能做出來」的技術實現問題,轉變為「能不能賣出去、用得起」的商業化落地問題。它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三大核心因素共振的結果:
「中國樞紐」的系統性勝利。這場革命的中心舞臺在中國。其根本催化劑,源於中國領先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手機產業成功經驗的戰略性複用,以及對未來大規模生產的強大經濟槓桿。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工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種「全覆蓋」的產業生態意味着機器人制造商幾乎所有零部件都能在極短的物流半徑內找到多家供應商,從而實現產業快速迭代。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突圍」。行業共識是,執行器、傳感器和控制器等核心硬件佔據了機器人總成本的70%以上,這被稱為「70%法則」。因此,價格戰的本質是核心零部件的供應鏈戰。過去,這些高價值部件長期被日歐企業壟斷。近年來,以綠的諧波為代表的國產諧波減速器、步科股份與CubeMars等廠商的高性能電機、以及在六維力傳感器和滾柱絲槓等領域的快速追趕,成功打破了外資品牌的壟斷,實現了高質量的國產化替代,從根本上重塑了成本結構。
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成本佔比圖國盛證券研究所
規模化預期的強大驅動。人形機器人的低成本與大規模生產互為前提。正是中國龐大的應用場景——從作為「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到蓬勃發展的物流倉儲,再到政府與國企的早期訂單——為規模化生產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和最可信的預期。這種預期使得整個產業鏈願意以「遠期定價」策略進行投資與合作,即基於未來海量訂單的預期,在當下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從而形成一個強大的正反饋循環。
匯豐最新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國內外機器人商業化進程匯豐前海證券
二、上游 「逆襲」、中游 「激戰」、下游 「破圈」
價格的急劇下降,正深刻地改變着產業鏈上下游的生態與盈利邏輯。
上游核心零部件:從「卡脖子」到「香餑餑」
上游是這場成本壓縮的主戰場,也是未來價值分配的關鍵環節。根據匯豐最新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如減速器、電機、傳感器廠商)可能擁有比下游整機廠更高且更穩定的利潤率。原因在於,它們掌握着技術壁壘,研發方向相對聚焦,且能面向多家下游客户,議價能力更強。隨着人形機器人從「幾十台」原型邁向「數千台」乃至「數萬台」量產,對無框力矩電機、行星滾柱絲槓、諧波減速器、六維力傳感器等高價值部件的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在國產化替代浪潮中成功切入頭部機器人廠商供應鏈的企業,將率先享受行業增長的紅利。
中游本體制造:從「百家爭鳴」到「王者角逐」
以宇樹、優必選、追覓、大咖為代表的整機廠商,正通過不同的策略路徑探索成本最優解:特斯拉的「頂層設計與複用」、宇樹的「極致供應鏈優化」、優必選的「垂直整合與自研」,以及追覓科技的「消費電子跨界降維」。未來,下游整機廠商將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利潤空間或被擠壓。其成功的關鍵,將更多取決於品牌、軟件生態、特定場景的解決方案以及最終服務用户的能力。
下游應用集成:從「進廠打工」到「走進生活」
成本的下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縮短人形機器人的投資回報期(ROI)。據匯豐銀行預測,這一周期將從目前的7年縮短至2027年的約2年。這使得人形機器人在工業製造領域的規模化部署成為可能,它們將優先替代搬運、質檢、基礎組裝等半柔性、高頻重複的工種。優必選Walker S進入蔚來汽車工廠實訓、智元機器人斬獲工業訂單,都標誌着「進廠打工」已從概念走向現實。更長遠看,當價格進一步下探至1萬美元以下的消費級價格點,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服務、醫療康復等民用場景將成為可能。
三、如何把握這場「機器人時代」的序曲?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門口,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路徑,與十年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軌跡高度相似。這並非巧合,而是一次成功的產業發展模式的「方法論遷移」。面對這樣一個具備十倍甚至百倍增長空間的賽道,投資者應如何佈局?
核心邏輯:把握從0到1的產業爆發拐點。
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於從技術驗證到規模化量產的歷史性轉折點。訂單的密集出現、融資的提檔加速、以及成本曲線的陡峭下降,都預示着行業正從0到1向1到10的關鍵跨越。此刻的機器人產業,正如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並非市場的領漲先鋒,但可能在產業趨勢確立后,成長為中流砥柱,走出波瀾壯闊的主升浪潮。
產業鏈邏輯:上游零部件或為更優「掘金點」。
在整機價格戰的背景下,產業鏈的利潤或向上遊高壁壘環節集中。對於投資者而言,優先佈局那些在無框力矩電機、諧波減速器、行星滾柱絲槓和六維力傳感器等高價值零部件領域,具備核心技術、量產能力並已進入國內外龍頭供應鏈的中國供應商,可能是一個更具防禦性和盈利性的策略。
市場邏輯:AI是引擎,機器人是終極載體。
芯片、AI與機器人構成了一條緊密相連的產業發展線:芯片提供算力,AI賦予智能,而機器人則是AI與物理世界交互的終極接口。當前,AI應用的爆發已行至黎明,作為核心應用場景的人形機器人必將受益。在AI科技風引領的景氣周期中,機器人或許會迟到,但絕不會缺席。
配置邏輯:借道ETF,一鍵捕捉產業鏈核心價值。
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路線仍在演進,下游整機廠商競爭格局未定,「押注」單一公司的風險較高。通過機器人ETF(562500)進行一籃子投資,能夠有效分散非系統性風險,全面捕捉從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本體制造再到下游應用集成的全產業鏈成長紅利。其投資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維度:
高「含人量」,精準聚焦:本基金所跟蹤的中證機器人指數,成分股中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含量超過60%,深度覆蓋了產業鏈上的核心標的。無論是諧波減速器龍頭綠的諧波、伺服系統領軍者匯川技術,還是3D視覺傳感器先鋒奧比中光,均被悉數納入,確保了投資組合與產業發展前沿的高度同頻。全鏈覆蓋,龍頭匯聚:指數不僅聚焦人形機器人,更廣泛涵蓋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全產業鏈的優質龍頭企業。這種全面的佈局,使得投資者在把握人形機器人爆發性機遇的同時,也能分享到整個智能製造產業穩健增長的紅利。規模領先,流動性佳:作為全市場唯一規模超百億的機器人主題ETF,機器人ETF(562500)擁有出色的流動性,能夠滿足大資金的交易需求,有效降低了衝擊成本,確保投資者可以便捷地進行申購、贖回和二級市場交易。盈利預期向好,成長性凸顯:根據Wind一致預測,中證機器人指數在2025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預計將超過40%,遠高於同類指數,展現出強勁的盈利彈性和成長潛力。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總會押着相似的韻腳。今天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價格革命」,像極了十多年前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五年前新能源汽車挑戰燃油車的序章。低廉的價格只是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其后將是應用場景的鏈式爆發、產業生態的幾何級生長,以及社會生產效率的深刻躍遷。
風險提示:以上基金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以上基金屬於股票基金,風險與收益高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個股不作為推薦。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指數表現不代表產品業績,二級市場價格表現不代表淨值業績。本基金為ETF基金,投資者投資於本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等潛在風險、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申購贖回清單差錯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的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衍生品投資風險等。
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觀點僅供參考,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税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