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如何配置中國股票:主流中國主題ETF對比指南

2025-10-03 22:53

市場概覽

TradingKey -中國股市似乎重回市場寵兒行列。2024年末政府推出系列刺激政策拉開序幕,年初DeepSeek事件更讓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嶄露頭角。截至三季度末,我們正經歷年內最強勁的反彈行情之一。截至2025年9月29日,境內滬深300指數年內漲幅達21%;香港恆生指數上漲37%,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上漲31%。

支撐此輪漲勢的因素中,政策支持與人工智能發展同樣重要的是極具吸引力的估值水平——這是多年表現落后導致中國與全球同行估值差距擴大的結果。

中國股市展望

作為可能首次見證此類回報的投資者,您或許因錯失良機而扼腕,但我有好消息要告訴您!

2025年的前景依然樂觀,高盛和野村等分析師維持對中國股票的超配評級,指出其具有兩位數的增長潛力。

首先,即使在上漲之后,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尤其與MSCI指數的其他成分股相比。

 

(chinese-stocks-relative-valuation)

來源:LSEG、Capital Economics

其次,刺激政策將開始體現在企業盈利中——降息、股票穩定基金。 當前中國家庭持有22萬億美元國內儲蓄。作為參照,中國境內外股票總市值約為15萬億美元。在低利率環境下,部分儲蓄將很快流入股市,這可能對股票市值產生巨大影響。雖然尚不確定這22萬億美元中有多少會流入股市,但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儲蓄規模之巨。

第三,中國人工智能應用正迅速追趕美國。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的估值雖僅為亞馬遜、谷歌、Meta等同類企業的一小部分,但其人工智能能力提升潛力巨大。

例如,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已積累與美國同行相當的數據量。此外,中國電力網絡更現代化、更強大且成本更低,完全能夠支撐其人工智能雄心。

此外,許多機構投資者仍持觀望態度,隨着市場情緒好轉,更多機構資金將湧入。

總體而言,我們可能仍處於多年牛市周期的初始階段。

那麼為何選擇ETF而非個股?

首先,ETF具備分散投資的優勢。中國股市體量龐大,企業數量眾多,逐個公司分析往往耗時費力。通過ETF既能獲得理想的中國市場配置,又能降低個股風險。

ETF兼具分散化與流動性優勢。不同於直接持股,ETF可處理貨幣兑換與合規事宜,有效降低操作門檻。

知名中國主題ETF清單

投資者可通過以下ETF佈局中國市場:

· KraneShares CSI China Internet ETF (KWEB)

· Invesco Golden Dragon China ETF (PGJ)

· Direxion Daily FTSE China Bull 3X Shares (YINN) – 本組唯一槓杆型ETF

· iShares China Large-Cap ETF (FXI)

· SPDR S&P China ETF (GXC)

但正如個股存在差異,不同ETF也各有特色:

首先,這些ETF在覆蓋的股票類別上存在差異。PGJ作為追蹤金龍中國指數的基金,完全聚焦於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美國存託憑證(ADR)。YINN和FXI則側重於香港上市的H股,而KWEB同時覆蓋ADR和H股(海外上市部分),GXC的覆蓋範圍最廣,涵蓋海外上市股票和A股。

行業配置

行業配置方面同樣存在差異。以YINN和FXI為代表的H股主導型ETF更側重金融股——考慮到中國大型銀行均在香港上市,金融板塊在這些組合中佔比達30%-40%,此現象不足為奇。KWEB和PGJ專注於美國存託憑證,自然偏向科技、電商和互聯網股票(佔比50%以上)。GXC的投資範圍最廣,其中可選消費品佔比最高,但僅佔總投資組合的26%。

最大單一持倉

若跳出行業權重框架,聚焦五隻ETF截至2025年9月底的最大單一持倉,格局如下:

· KWEB:阿里巴巴(11%)、騰訊(10%)、拼多多控股(約7%)。

· PGJ:阿里巴巴美國存託憑證(9%)、百度美國存託憑證(8%)、京東美國存託憑證(約7%)。

· YINN:槓桿型籃子;主要標的:騰訊、阿里巴巴、中國建設銀行。

· FXI:美團、阿里巴巴、騰訊、中國建設銀行、京東。

· GXC:騰訊(13%)、阿里巴巴(10%)、小米(3%)、拼多多(3%)、中國建設銀行(約2%)。

可觀察到以下規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BABA)和騰訊(TCNY)位列五隻ETF的頭部持倉。京東、美團、拼多多等電商企業也普遍存在。百度和小米屬於專業領域玩家,而建行似乎是最受青睞的金融股。

業績表現

前三季度各ETF表現均極為亮眼,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

 (china-etfs-performance-chart)

來源:TradingView

· KWEB:46.27%(科技股領漲者)

· PGJ:29.03%(成長型基金表現落后大盤)

· YINN:105.57%(槓桿放大效應,但波動劇烈;較9月初持平水平大幅上漲)。

· FXI:37.64%(大型股強勁上漲)

· GXC:40.99%(穩健廣泛佈局)

表現領跑者當屬YINN,其三重槓桿特性放大上行潛力(同時也放大下行風險)。KWEB因科技股配置比例較高同樣表現亮眼。

費用比率

由於ETF本質上是基金,它們都設有包含管理費的費用比率。五隻中國主題ETF的費用比率如下:

· KWEB:0.76%

· PGJ:0.70%

· YINN:1.36%

· FXI:0.74%

· GXC:0.59%

其中YINN是唯一採用槓桿策略的基金,因此費用率最高。其費用包含槓桿操作產生的融資成本,且該ETF運用了掉期合約、期貨等複雜金融工具,增加了管理成本。GXC作為被動追蹤標普中國BMI指數的基金,成為費用率最低的選擇。

風險調整后收益

在分析收益的同時,評估ETF的風險調整后收益同樣重要。我們通過夏普比率衡量每單位風險產生的超額收益:

· KWEB:0.79(波動率約32.5%)

· PGJ:1.09(波動率約32.5%)

· YINN:0.79(波動率約65%)

· FXI:1.11(波動率約27.5%)

· GXC:1.36(波動率約22.5%)

GXC的夏普比率遙遙領先,主要得益於其較低的波動率——該指數覆蓋範圍最廣(波動率在各行業間分散)。另一端是YINN,儘管回報率最高,但該ETF因槓桿操作承擔了顯著更高風險,導致整體夏普比率下降。

資產管理規模與流動性

規模是評估ETF的另一重要維度,資產管理規模(AUM)越大,ETF流動性越強。通常認為AUM達10億美元以上為良好水平,而規模較小的基金可能面臨流動性風險。

在五隻ETF中,KWEB擁有85億美元AUM,成為該組流動性最強的基金。反觀PGJ,其AUM僅1.39億美元。

總結

總體而言,儘管這些ETF主題相同,但存在顯著差異:

YINN和FXI側重H股,而KWEB和PGJ主要投資美國存託憑證(ADR)。PGJ和KWEB科技股權重較高,YINN和FXI則相對偏重金融股。

YINN以105%的年內回報率領先所有同類產品,但這主要源於槓桿效應。若考量風險調整后回報,GXC因覆蓋ADR、H股及A股形成更廣泛的風險分散,從而在波動性控制方面佔據優勢。

下表為綜合對比:

(etf-summary-table)

總體而言,YINN為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提供最高風險配置;KWEB最適合追求科技板塊最大化佈局的投資者;而GXC則提供最廣泛的行業覆蓋。

風險

投資ETF通常比投資個股風險更低,但中國主題ETF仍存在某些固有的宏觀風險。這包括中國經濟環境的突然惡化——無論是經濟增長放緩、貨幣波動還是通貨膨脹。

此外,中美關係複雜化帶來的風險依然顯著,可能表現爲關税上調、貿易限制、企業制裁或中國企業面臨從美國交易所退市的威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