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63家備案、221天審批:港股IPO成絕對主流,VIE架構陷「冰封」

2025-09-06 14:00

2025年前八個月,境外IPO備案呈現「港股主導、美股式微」的鮮明格局。263家備案企業中,超八成選擇赴港上市,成為絕對主流,平均審批耗時221天;而採用VIE架構的企業則面臨較大的審覈壓力,平均耗時超一年,自四月以來更是無一例通過備案。

赴港IPO佔比近八成,新增多家VIE架構企業

2025年前8個月備案企業共263家(已去重),申請境外IPO 企業共227家,其中赴港上市企業為主流(佔比79%),共208家,赴美納斯達克上市14家,赴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5家。

在申請境外IPO的企業中,因今年A to H 上市潮成為香港IPO主線,直接境外上市架構,俗稱H股,佔比超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紅籌架構上市的企業中,有8家選擇VIE架構。選擇的企業大多屬於軟件服務和醫療保健行業,選擇原因是公司含有外商投資禁止或限制的業務。例如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羣核科技,因旗下公司經營負面清單項下「禁止業務」和「限制業務」的混合業務,如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增值電信業務,從而選擇採用合約安排。

但據歷史經驗,選擇VIE架構的企業通過備案的周期相對較長,因此很多企業在具體備案過程中爲了加快效率會選擇拆除VIE架構。

從備案時間分佈來看,7月明顯是企業備案的小高潮,與香港6月末企業密集遞表的步調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存在企業二次遞表或多次遞表后,企業備案日期會相應更新的情況,或為企業重新提交或更新了備案材料。

103家通過備案,港股IPO平均耗時221天

截至8月底,2025年通過備案企業共103家,其中赴港上市企業62家,赴美上市企業13家,臺灣交易所上市企業4家以及新加坡交易所介紹上市1家,申請股份「全流通」企業23家。

審批時長上,2025年前8月香港IPO的審批時長平均在221天左右,美股IPO平均時長在256天,臺灣IPO平均132天。

此外,選擇紅籌架構上的企業平均通過備案時長是261天,相對於選擇H股上市企業(191天)更長,主要原因是選擇VIE架構企業通過備案周期比較漫長。根據今年通過備案的VIE架構企業的數據統計,平均通過時長超過一年(389天)。且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4月以后,通過備案的VIE架構企業數量為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