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順豐控股:8月28日召開業績説明會,包括知名機構淡水泉的多家機構參與

2025-08-29 09:09

證券之星消息,2025年8月28日順豐控股(002352)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5年8月28日召開業績説明會,ADIA、Overlook、Point72、Temasek、長江證券、淡水泉、廣發基金、廣發證券、泓德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前海開源基金、Baron、睿郡資產、潤暉投資、易方達基金、銀華基金、遠致瑞信、個人股東、Citadel、Franklin Templeton、GoldmanSachs、Greenwoods、J.P. Morgan、Millennium、Morgan Stanley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今年上半年順豐的快遞單量一直都表現的不錯,公司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做了改善以及對下半年的件量如何展望?
答:今年上半年之所以能持續超預期增長,核心在於對行業趨勢與客户需求演進的精準洞察,並基於此,在產品、市場、渠道、管理模式等四方面進行佈局
1)持續精進的產品能力。從空網、陸網做多種模式調優與能力建設,以鞏固順豐時效持續領先的護城河;
2)精益管控的市場策略。結合精細化測算內部空倉線路資源,定向銷售,拓展經濟型產品的增收,並憑藉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能力,不斷提升各行業滲透率,做大業務規模;
3)核心場景渠道建設與差異化的服務標準升級。今年,我們在CBD辦公樓、商超、校園、以及各交通樞紐、醫院、網紅景區等場景中進行渠道加密佈局,加強末端網絡覆蓋密度,后續也將不斷延伸服務場景至管家式服務。
4)激活經營的組織變革與機制。從經營主體到銷售、小哥、網點、轉運中心、職能等五大關鍵隊伍,通過機制推動組織變革及個人激活,讓前線更具經營意識,營造了積極的業務搶收氛圍。
展望下半年,順豐會繼續從資源協同、解決方案及差異化服務能力出發,與末端生態網高度協同,聚焦核心品類延伸至行業解決方案,並致力於持續提升客户體驗,眼中只有客户、心中只有客户、一切圍繞客户,最終實現件量的可持續健康增長。

問:有看到公司二季度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扣非業績升相對較慢,請具體是什麼原因?以及管理層如何展望未來?
答:今年以來,中國快遞行業保持較高增速水平,但競爭強度提升。順豐一方面依託高品質服務與品牌價值,持續增強服務底盤,提升客户體驗。另一方面,也在前端採取了更靈活的價格策略,強化客户「物超所值」的感知,並對行業化、國際化策略進行前瞻戰略投入,最終帶動二季度件量和收入增速均跑贏行業平均。
公司在引入關鍵增量過程中,為提升客户體驗和推動行業化轉型進行了投入,導致二季度扣非歸母淨利潤增速低於收入增速。這是公司主動採取的「先有后優」策略,即通過擴大規模牽引后續的運營模式革新與效率提升,為明年的結構性降本增效奠定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公司的實現路徑包括
1)行業層面,「反低價內卷」和「快遞員保障」有助於行業競爭環境趨穩,與我們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經營基調高度吻合;
2)運營層面,通過拉直線路、減少節點、協同靈活資源等,公司下半年將深化運營模式革新,結構性降本效果預計將在明年逐步顯現;
3)業務層面,公司的綜合物流佈局和資源優勢,比如國際、行業解決方案、資源壁壘等,公司多張好牌在手,能更好應對市場波動。
在未來 3~6個月,我們將繼續執行主動前瞻性投入策略,拓業務、布資源。我們相信這些投入將轉化為公司的沉澱和積累,伴隨着行業環境改善,加上公司持續結構性降本和發揮行業化等綜合優勢,讓我們有信心在明年繼續交付穩健業績。

問:行業化轉型戰略下,公司組織架構、考覈機制等如何調整,如何評價行業化轉型對公司中長期的影響?未來如何更好的跟蹤公司行業化轉型的效果?
答:去年,公司確立了從「賣標準產品」向「賣解決方案」的「行業化轉型」戰略。今年上半年,我們圍繞核心行業成立了 7大行業經營部,並聚焦行業場景,端到端構建適配行業特性的運營底盤,支撐規模化增長。
在推進轉型過程中,要突破過去賣產品的增長瓶頸,順豐關注兩個底盤
1)產品底盤產品的競爭力和豐富度至關重要。為此,順豐重新定義了「產品」的內涵-它不再侷限於過去的標快、特快等標準化服務,一切能快速推廣、複製、銷售的服務能力組件,只要滿足客户需求,都是產品組件化的一部分。例如,近期我們為客户在覈心商圈打造的「三定一齊」的服務,已成功在南京某頭部商圈落地,未來將滿足全網鞋服門店配送需求;
2)銷售底盤強大的銷售團隊是產品價值變現的關鍵。近日,公司銷售團隊規模有所擴張,並保障客户接觸界面統一、邊界定位清晰。SME 客户由區域銷售負責;對於 SK 及 K 頭部大客户,則由 角行業銷售主責,並輔以「B角解決方案+C 角交付運維」團隊協同深耕,持續推動頭部標杆客户轉化。
衡量轉型成效,我們關注三個維度
1)深度能否持續開拓頭部新標杆客户;
2)廣度是否覆蓋客户採購物流、生產物流、消費流通、售后物流乃至供應鏈金融等端到端環節;
3)可複製性能否將頭部客户沉澱的能力快速複製至 SME客户,形成可複製的星星之火。
從分析師可追蹤的數據看,上半年非標產品的收入貢獻度有所提升,且公司物流收入同比增長超過 20%的行業已包括消費品、汽車、工業設備、通信高科技等行業。未來,我們將持續和各位分享更多的業務進展。

問:降本端公司一直表現的不錯,今年在降本端還有哪些其他具體的措施
答:行業競爭度在提升,順豐始終堅持以服務為核心的差異化競爭策略。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旨在規範市場秩序、遏制行業內卷的政策法規,順豐對此表示堅決擁護與支持。長期以來順豐卷的是服務,公司始終專注於持續優化客户服務體驗。歸企業經營本質,如何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有效實施成本管控,順豐已形成自身獨特的管理理念與系統性舉措。
我們堅信網絡的頂層設計是物流行業降本的關鍵,利用順豐多業態資源互補及協同,堅定推進網絡的分層,比如快遞與快運網絡的精準分層、快遞與同城網絡的高效協同、快遞與城配網絡的錯位互補,讓資源與產品精準匹配,讓環節之間的銜接極致高效,不斷提升整個網絡端到端效益,同時讓整個網絡更完善,更靈活,更具有彈性;在以客為先的理念下,未來順豐將是一個多元化的資源生態平臺,為不同場景下客户的需求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在科技與模式創新上,我們將持續做更多積極的探索和實踐,I的應用已經看到了成效,比如利用 I決策智能體,多場景智能資源排布及調度;此外,我們組建了大型的團隊,做 I的技術跟蹤和內化研究,我們也相信未來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在科技的創新之外,對模式、工藝的創新研究也是我們重要方向。
順豐將一直堅守「長效降本」與「長期價值」並舉的運營理念,堅信成本是靠設計出來的,而設計在於模式的變革、新技術的應用,結構性重構實現增效降本,但降本絕不犧牲資源投入,絕不犧牲客户體驗,這是順豐 32年來一直的追求和理念。

問:貿易形勢多變,希望更新下國際化方面的進展,中標項目數量、落地情況、和嘉里的融通等,以及未來如何破局?
答:上半年,在全球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順豐國際業務韌性比較明顯,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收同比增長近 10%,中國 500強中使用順豐國際服務的佔比提升 15個百分點。同時,通過業務結構優化與精益運營管理,業績層面整體顯著減虧;若剔除泰國 KEX的虧損和公司併購 KLN相關的融資利息費用的影響,供應鏈及國際分部上半年實現淨利潤人民幣 4.3億元,同比增長 178%。
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在加快,順豐建設標準化產品和網絡能力的同時,持續深化供應鏈服務解決方案。基於聯合銷售、資源共建,順豐和 KLN的融通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例如,在東南亞流向合力制定中越跨境陸運解決方案,支持多行業客户需求落地。下半年,順豐將圍繞行業趨勢,深化對亞洲核心市場的服務覆蓋,依託差異化、分層化的國際業務策略,進一步強化全球供應鏈一站式方案的佈局。

Q6: 今年以來快運行業競爭加劇,請問公司后續對於快運業務如何展望?
從行業視角來看,上半年國內物流市場保持穩定韌性增長,新質生產力的物流需求正成為重要增長機會點。隨着產業升級,客户對大件物流的時效、服務、質量、質價比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看來,全網型快運直營企業的競爭力更優,並且加速向區域快運和專線網絡滲透整合,頭部集中度提升,對順豐而言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從客户視角來看,雖然市場環境複雜多變,但我們始終把客户放在中心位置,把打造過硬的產品力作為基石。我們通過長期的投入來精益運營,保持產品在時效、質量、服務上的行業領先地位。最終使得上半年市場份額保持領先和提升。展望下半年,順豐快運將堅持做強產品力,減節點、強直發、拓覆蓋,牽引優質貨源入網,讓快運業務的量本利飛輪運行得更加有效。
從競爭視角來看,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客户對物流服務的質價比需求同樣強烈,為客户供應鏈降本增效才能長期共贏。公司致力於以順豐快運、順心捷達進行融通互補,協同形成最佳組合,一起構建出強有力的競爭壁壘。未來我們會繼續保持專業化服務優勢的同時,為細分市場客户提供更高質價比的物流服務。

順豐控股(002352)主營業務:快遞物流綜合服務。

順豐控股2025年中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468.58億元,同比上升9.26%;歸母淨利潤57.38億元,同比上升19.37%;扣非淨利潤45.51億元,同比上升9.72%;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770.08億元,同比上升11.5%;單季度歸母淨利潤35.04億元,同比上升21.02%;單季度扣非淨利潤25.77億元,同比上升3.46%;負債率51.35%,投資收益10.58億元,財務費用9.94億元,毛利率13.22%。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17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6家,增持評級1家;過去90天內機構目標均價為53.17。

以下是詳細的盈利預測信息:

以上內容為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網信算備310104345710301240019號),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