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午后突發!A股跌了,什麼情況?

2025-08-19 16:32

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微跌。

盤面上,AI硬件股維持強勢,工業富聯漲停續創歷史新高。機器人概念股午后大漲,拓普集團等漲停。華為概念股一度衝高,誠邁科技20CM漲停。軍工股展開調整,烽火電子跌超5%。保險、證券、遊戲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跌0.02%,深成指跌0.12%,創業板指跌0.17%。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29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59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758億,成交額連續5個交易日超2萬億。

三大指數小幅收跌

今日,A股市場震盪分化,午后一度跳水,隨有所反彈,但最終三大指數還是小幅收跌。

對於市場波動,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官牟一凌認為,短期資本市場的表現明顯搶跑了基本面。從總量看,未來股價繼續搶跑基本面的空間開始變得有限,這意味着未來市場對基本面的定價顯得越發重要。

但相較於過往,當前增量資金更為穩健,降低了指數大起大落的概率。多數機構認為,投資者保持理性,通過分散投資、關注估值、設定止盈止損等策略,依然可以在把握市場機遇的同時有效控制風險,實現資產穩健增值。

從今日熱點看,機器人概念盤中異動拉昇,執行器、減速器等方向領漲。

消息面上,日前落下帷幕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引發廣泛關注,頗有「破圈」效應。長江證券認為,機器人運動會證明當前人形機器人在系統穩定性、關節性能、控制算法、大腦等各方面相較上半年均有較明顯提升,產業加速發展。

算力硬件方向持續活躍,CPO概念股再度領漲。華為概念股同樣漲幅居前,並帶動國產算力鏈全線走強。

消息面上,全球AI基建迎萬億級利好,以光模塊為核心的海外算力鏈再迎新機遇。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表示,他希望在未來投入數萬億美元用於開發和運行人工智能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國盛證券指出,當前算力板塊迎來宏觀、中觀和微觀三維共振,當下整個算力行業投資進入白熱化階段。

此外白酒、創新藥、汽車服務等多個方向同樣展開反彈,不過前幾日最為火爆的液冷服務器方向則陷入分化,保險、證券等大金融方向也出現殺跌。

整體而言,市場在創下階段性新高后,部分資金存在獲利需求,因此出現短期波動,但熱點還是延續了良性輪動局面,並未出現明顯退潮指標,后續仍可重點留意熱點輪動過程中的延續補漲機會。

融資客最新「搶籌」股出爐(名單)

隨着A股市場的進一步升溫,兩融余額規模繼續增長,現已突破2.1萬億元,也是時隔10年重回2.1萬億元,增長節奏與A股流通市值的增長節奏仍大體相稱。

最新數據顯示,8月18日,兩融余額較前一交易日增長約397億元,實現6連增。其中,融資淨買額達393.24億元,為歷史第三高峰值紀錄,僅低於去年10月8日(1074.85億元)、9月30日(459.35億元)。目前,市場融資余額已經達到2.088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融資余額增長背后,有四大特點。

第一,加倉個股基本面有支撐。本輪融資資金持續加倉的科技股普遍具備高成長特點,資金流向高度契合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主線。6月23日以來(截至8月11日數據),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力設備4個行業獲融資淨買入均超過180億元,代表了半導體、創新藥、算力、新能源等科技賽道。

個股方面,8月以來融資淨買入超億元、且上市以來半年報淨利潤連續增長的績優股共有9股:海光信息、捷佳偉創、中科曙光、杭州銀行、協創數據、齊魯銀行、盛美上海、芯動聯科、中國電信等在列。

第二,槓桿水平更加健康。雖然目前融資余額持續接近歷史高位,但槓桿率明顯降低,整體風險處於可控區間。截至8月11日,融資余額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僅為2.29%,低於今年以來均值2.33%,較2015年曆史峰值4.72%更是明顯降低。細分行業方面,融資余額比例超過或接近3%的也僅有計算機、有色金屬兩個行業。

第三,市場估值在合理區間。按整體法計算,6月23日至8月11日期間,全部A股滾動市盈率由19.72倍增長至20.81倍,提升僅為5.53%。開通兩融業務的標的股估值較全部A股更低,截至8月11日為19.16倍,低於全部A股的20.81倍。可見,此輪市場上行並非是非理性暴漲。市場核心估值也處於合理區間,滬深300板塊滾動市盈率約13.3倍,處於近十年的71.58%分位。

第四,監管精準施策防風險。兩融業務是投資者加槓桿參與股市的主要方式。近年來,我國持續對兩融業務實施系統性改革,旨在防範風險、提升市場公平性和穩定性。在政策精準調控指引下,兩融業務轉變為現在的「質量優先」增長,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A股「慢牛」或更具可持續性

今日市場收跌,是否意味着市場轉向?

從資金面來看,情緒可能仍在上升期。據證券時報援引MSN消息,高盛 (Goldman Sachs) 的Prime Brokerage數據顯示,對衝基金以自6月底以來最快的速度買入中國股票。高盛首席分析師表示,股票買入主要由多頭買入推動,其次是空頭回補,比例為1.9比1。

此外,單一股票和宏觀產品(基於宏觀經濟趨勢和事件(如通脹、GDP、地緣政治問題和財政政策)的投資)均為淨買入,分別佔名義淨買入總額的58%和42%。分析師表示:「中國現在是8月份迄今為止我們Prime賬户上淨買入最多的市場。」

國內資金方面,中金公司認為,目前,居民存款存在向股市搬家的潛力,潛在規模約為5萬億至7萬億元,但實際入市情況取決於宏觀經濟、政策預期和外部環境等多重因素。

展望后市,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官陳果表示,當前增量資金平緩流入與盈利預期逐步築底下的「慢牛」繼續,市場若有回調則是佈局機會。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表示,未來,隨着長期資金入市比例提升和國際化水平的深化,A股市場有望走出更具可持續性的‘慢牛’格局,不僅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晴雨表,也將在全球資本市場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