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15:17
證券之星 吳凡
近期,呷哺呷哺(0520.HK)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盈利預告,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同比上期減少約18.9%;預計上半年將錄得淨虧損約在0.8億元至1億元之間。儘管公司虧損幅度較上年同期呈現收窄,但仍未能實現業績扭虧,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已累計虧損超13億元。
呷哺呷哺上半年的盈利減虧更多得益於對成本的優化,整體營收增長仍顯乏力。證券之星瞭解到,2016年,呷哺呷哺嘗試從平價快餐轉向中高端市場轉型,推出子品牌「����」並提升主品牌客單價,公司營收自2021年達到頂峰,然而此后便一路震盪下行。其原因既有后疫情時代下消費結構出現變化的外部環境壓力,也有公司高端化轉型不及預期后遺留的后遺症。
從「增長王牌」到「虧損黑洞」
2021年是呷哺呷哺業績虧損的元年,該年受疫情衝擊,國內餐飲企業經營承壓,呷哺呷哺也未能倖免,公司全年關閉230間經營虧損的呷哺呷哺餐廳,大規模閉店潮疊加部分餐廳經營業績持續下滑,最終使得公司2021年淨利潤大幅虧損2.93億元。
這一年,呷哺呷哺餐廳的收入增長也顯露疲態,僅較上年同期不足1%,相較之下,同年公司旗下中高端火鍋品牌「����」餐廳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約39%至23.53億元。得益於����品牌收入對整體營收的有力拉動,呷哺呷哺當年營收達到61.88億元,刷新了自2014年上市以來的營收紀錄。
與主打性價比的主品牌「呷哺呷哺」不同,����聚焦新中產階級,為此其餐廳門店更多佈局在一線及二線城市。此外由於2021年����品牌呈現較好的收入增勢,公司面對外部環境承壓下,仍決定對其逆勢擴張,然而,這一決策也為公司后續幾年的虧損埋下了隱患。
證券之星注意到,2022年,公司新開44間����餐廳,擴張步伐超過同期呷哺呷哺品牌新開的41間餐廳。與此同時,這一年,����餐廳的人均消費從上年140.6元增長至150.9元,然而該品牌的收入卻較上年同比下滑約6.29%至22.05億元,其中����餐廳佈局的主陣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淨收入,分別同比下滑17.79%和3.25%。另外,����餐廳的翻檯率也呈現顯著下滑,由上年的2.5下降至1.9。
2023年,����餐廳收入短暫回暖,同比增長15.89%至26.18億元,但消費降級環境對����品牌業務形成衝擊,導致淨虧損額達到9837.8萬元。證券之星注意到,2023年����餐廳的部分經營數據承壓明顯,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9.7%,其中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同店銷售額分別同比下滑11.7%和11.9%。
到了2024年,受餐飲市場競爭加劇及消費持續疲軟的影響,����餐廳不僅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6.55%至19.48億元,虧損規模更達到3.53億元,最終導致呷哺呷哺全年虧損超4億元。
雙品牌齊失速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通過成本優化方式,實現了虧損收窄。證券之星注意到,閉店調整仍是其優化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至2024年,公司關閉的呷哺呷哺餐廳分別為229間、81間、99間以及138間,除2023年淨增長32間呷哺呷哺餐廳外,其余各期分別淨減少220間、40間以及73間。
這一系列調整反映出主品牌「呷哺呷哺」長期深陷門店結構優化的陣痛。由於新增門店未能有效抵消閉店帶來的影響,導致餐廳規模不斷萎縮,收入端的下滑尤為明顯:2021年末該品牌收入為34.97億元,截至2024年末已縮減至26.27億元,短短三年間規模顯著縮水。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品牌吸引力的弱化。呷哺呷哺曾憑藉高性價比的「一人食」火鍋贏得市場,但近年來這一核心優勢逐漸褪色:一方面,成本上漲推動的漲價使其性價比標籤松動;另一方面,儘管公司的人均消費雖從2021年的62.5元下降至2024年的54.8元,試圖挽回客羣,卻未能帶動翻座率的實質性提升——該指標僅從2021年的2.3次/天微增至2024年的2.5次/天。側面反映出,品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未得到顯著增強,單純的價格調整並未真正解決市場認可度下滑的核心問題。
與此同時,����餐廳的擴張步伐大幅放緩,閉店規模卻在快速增長。2022年至2024年,公司新開44間、48間和13間����餐廳,各期閉店的數量卻呈現顯著增長,依次為:3間、15間和73間,其中2024年����餐廳首次呈現負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公司此前規劃,����餐廳2023年和2024年在中國大陸新開數量分別為74間和26間,但實際擴張進度遠未達預期,反映出品牌擴張策略已明顯收縮。
此外,����餐廳近年同樣在降低客單價,其人均消費從2021年的140.6元下降至2024年的123.5元,但其2024年的人均消費仍要顯著高於同年海底撈的97.5元。從運營效率來看,截至2024年末,����餐廳的翻座率僅為1.6次/天,不僅大幅低於海底撈4.1次/天的水平,也落后於人均消費更高(142元)的巴奴火鍋(3.2次/天)。
受近年整體業績不振的影響,2021年至今,公司股價跌幅超九成,今年以來,公司股價跌幅超20%。(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