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19 02:06
投資慧眼Insights-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加上美國祭出20%的對等關稅雙重夾擊,台灣出口導向的傳統產業壓力爆表!
繼工具機大廠瀧澤科技率先啟動「週休三日」應對景氣寒冬後,自行車前叉大廠育華工業更投下震撼彈,宣布工廠營運將於2025年12月31日劃下句點,現有庫存商品以原價6折全面出清。
瀧澤科技作為台灣工具機指標廠商,如今卻難敵景氣寒流。公司公告自8月22日起實施每週五固定休假制度,初步規劃為期三個月。瀧澤坦言,此舉是因應景氣低迷、關稅壓力及新台幣升值的衝擊,目的是「養精蓄銳」,為未來景氣回溫預作準備,未來將視訂單狀況彈性調整。
更令人震撼的是自行車前叉大廠育華工業的退場決定。育華正式公告,經董事監事會議決議,工廠營運將於今年底終止,現有庫存以原價6折優惠出清,同時停止承接新訂單。有專家分析,這凸顯自行車產業近年面臨的沉重壓力,「不是所有傳產都會選擇轉型」,與其投入不確定的轉型計畫,不如趁尚有庫存時出清、降低損失,及早退出市場。對經營者而言,保本離場、將資產轉投更具成長性的標的,可能是更務實的選擇。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點出關鍵:工具機與機械業已成為「關稅海嘯」的第一排受災戶。企業面臨正常成本過高難以營運,或過去競爭力受損而無法因應當前的嚴峻環境。產業結構調整是長期課題,需思考如何讓有競爭力的廠商強化優勢,競爭力較弱者則需尋覓新出路。
勞動部最新減班休息(無薪假)統計顯示全台已有191家企業、3934人實施,其中製造業災情最慘重,高達3590人受影響,涵蓋金屬機電工業、民生工業等領域。財政部數據更揭露警訊:2024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值僅22.18億美元,年減幅高達14.8%,較疫情前水準明顯萎縮。
台灣機械公會疾呼,面對疊加關稅與新台幣升值,台灣機械產品售價已比日韓高出近20%,出口競爭力遭嚴重削弱。部分小型加工廠甚至出現每週維持2至3天生產的困境。台灣機械公會強烈呼籲政府盡速鬆綁匯率政策,讓新台幣適度貶值,方能守住機械產業的基本盤與出口命脈。
這場由關稅與匯率掀起的風暴正衝擊台灣產業鏈,從瀧澤科技的暫休養息到育華工業的清倉閉廠,無不揭示著傳統製造業的凜冬已至。產業轉型與政策支援的雙重考驗,將是台灣能否度過這場寒冬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