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改性材料為何成為機器人、低空經濟賽道的香餑餑?

2025-08-07 09:44

改性材料板塊的爆發式行情正成為資本市場最引人注目的現象之一。今年以來,金發科技、普利特、道恩股份等頭部企業股價分別錄得60.62%、38.33%、104.44%的顯著漲幅,南京聚隆更以93.11%的年內表現引發機構密集調研。

這一輪行情背后,是改性材料在機器人關節輕量化、無人機結構強化等前沿領域展現出的不可替代性。當人形機器人對材料強度與重量的平衡提出嚴苛要求,當低空飛行器需要同時承受極端温差與振動衝擊,改性塑料通過納米填充、共混改性等技術實現的性能突破,正成為連接材料科學與高端製造的關鍵紐帶。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樣的技術革命與產業機遇?

近有家電、汽車輕量化支撐

家電與汽車兩大產業的輕量化革命,已將改性塑料推向材料升級的核心舞臺。

在家電領域,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后,市場活力顯著釋放——前4月家電社零同比激增38.8%,空調、冰箱等核心品類產量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一輪消費復甦中,改性塑料憑藉抗菌、耐候、環保等特性深度滲透產業鏈:微波爐內膽用阻燃PC/ABS合金滿足高温安全需求,淨水器濾瓶採用增強PP材料提升抗壓性能,洗碗機噴臂則通過玻纖增強PA66實現耐水解與剛性平衡。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興市場家電滲透率提升帶來的出口紅利,2024年我國對東盟、拉美等地區家電出口增速超15%,而適配熱帶氣候的高耐候改性材料、符合伊斯蘭標準的食品接觸級改性塑料等定製化產品,正成為打開新興市場的技術鑰匙。

汽車產業的輕量化轉型則為改性塑料開闢了更廣闊的戰場。燃油車減重10%可提升6%-8%能效,新能源車每減重100kg續航增加2.5km,這一雙重驅動下,"以塑代鋼"技術路線加速落地。保險槓用長玻纖增強PP替代金屬,門板模塊採用微發泡PC/ABS減輕重量,電池箱體則通過碳纖維增強PPS實現輕量化與耐衝擊的雙重突破。數據顯示,新能源車單臺電池組模塊改性塑料用量達30kg,較傳統燃油車提升近40%。電動化進程更催生高性能需求:電池支架需耐150℃高温的改性PPE,充電樁外殼要求阻燃V0級的PC/ABS,而800V高壓平臺普及則推動耐電暈PA66等特種材料應用。

智能化浪潮進一步抬升改性塑料的技術門檻。自動駕駛雷達天線罩採用低介電改性PBT確保信號穩定,毫米波雷達組件依賴耐熱性優異的PI材料,HUD光學部件則選用高透光率改性PC。

這些高附加值產品推動國內企業技術突破,金發科技等頭部企業2024年改性塑料產量突破266萬噸,國恩股份、會通股份亦保持高速增長。當家電消費升級與汽車"四化"轉型形成需求共振,改性塑料正從傳統功能材料進化為支撐產業變革的戰略性基礎材料。

機器人、低空經濟的應用或並不遙遠

當家電與汽車領域的改性材料應用已形成萬億級市場時,人形機器人與低空經濟的崛起正為高性能改性特種材料打開全新增長極。

人形機器人領域,特斯拉Optimus Gen2通過採用PEEK材料實現減重10公斤、步行速度提升30%的突破,印證了特種工程塑料在輕量化與性能平衡上的不可替代性。據預測,203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元,若以平均單台50千克重量、30%改性材料佔比計算,僅當產量突破2000萬台時,相關材料需求即達30萬噸——這相當於2024年全球改性塑料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低空經濟賽道同樣呈現爆發式需求。無人機領域,PC/ABS合金用於機身外殼實現減重,PPS材料製造電氣部件應對高空温差,POM齒輪確保傳動系統精準運作。2023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出貨量超317萬架,若按20%年均增速推算,2030年單機5千克、70%改性材料用量的場景下,需求將突破3.5萬噸。

更值得關注的是eVTOL飛行器,其內部電氣部件廣泛採用耐高温PPS,發動機緊固件依賴耐腐蝕PEEK,透明艙體則選用高透光率PC材料。保時捷諮詢預測,2035年中國載人eVTOL年需求將達4.13萬台,以單機430公斤、80%高分子材料計算,材料需求量將超10萬噸。

這些新興領域對材料的苛刻要求,正推動改性技術向功能集成化方向演進。人形機器人關節需要同時滿足高頻運動下的耐磨性與信號傳輸的低介電性,催生PPA/LCP複合材料研發;eVTOL熱管理系統則要求PPS材料兼具耐300℃高温與導熱性能。

當傳統家電用改性材料附加值在每噸2-3萬元時,機器人關節用PEEK材料價格已突破每噸40萬元,這種價值躍遷正在重塑產業競爭格局。隨着金發科技等國內企業突破碳纖維增強PEEK量產技術,一個以高附加值特種材料為支撐的萬億級新市場,已從科幻場景走向現實。

環保問題或是競爭邏輯的主環

2025年,環保政策與產業升級的共振正將改性材料行業推向轉型深水區。隨着《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強制再生材料制度的落地,一場以「綠色替代」為核心的競爭革命已悄然打響。

政策壓力與市場需求的雙向拉動,正在重構行業競爭格局。國內《家用電器中再生塑料使用技術規範》將家電領域再生塑料添加比例上限提升至20%。汽車領域,歐盟ELV法規要求2030年新車含25%再生塑料。

這場變革中,技術集成能力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金發科技再生PC/ABS材料應用於消費電子外殼,普利特天津基地年產12萬噸改性塑料中3萬噸為再生料,均體現高端再生材料對傳統產品的替代邏輯。而道恩股份終止生物降解材料項目的決策,則折射出眾多同行企業在政策洪流中的艱難抉擇——市場集中度提升趨勢下,頭部企業憑藉技術積累和規模優勢佔據先機,中小企業若無法突破再生材料性能瓶頸,將面臨淘汰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