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3:37
證券之星 吳凡
近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發佈的2024年流通領域第六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達芙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生產的一款女鞋因勾心長度下限值不達標被判定為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達芙妮國際(0210.HK)首次因相關問題被監管部門通報——早在2021年及2022年初,其產品就曾因「勾心縱向剛度」「勾心硬度」等同類問題,先后被浙江省、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
據證券之星梳理,達芙妮國際(下稱「達芙妮」)近年品控警示燈頻亮,與其自2021年起正式轉向輕資產運營模式存在關聯。此前6年(2015年至2020年),達芙妮累計虧損超38億元,持續虧損壓力下,達芙妮亟需轉型止血,而輕資產業務模式下,公司將重心轉移到品牌授權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下單生產的主導權則轉移給加盟及授權商,該模式雖幫助達芙妮在2021年實現扭虧,但也因對生產環節的直接把控力減弱,導致品控漏洞的出現,不利於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對品牌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
轉型輕資產,關店6000+
達芙妮集團成立於1987年,作為國內知名女鞋品牌,達芙妮在2012年巔峰期擁有超過6000家門店,全年營收規模達到96.05億元。然而2012年后,電商平臺的崛起和Zara、H&M等快時尚品牌的衝擊,使鞋履市場的競爭邏輯發生改變,年輕消費者對鞋履的需求從「耐穿」轉向「時尚迭代快」,而達芙妮的傳統重資產模式導致供應鏈響應速度緩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難以做出快速調整。
與此同時,由於過度依賴線下渠道,面對電商的衝擊,達芙妮的銷售額不僅開始呈現下滑,且線下門店擴張導致的高租金、人力成本和庫存壓力也成為其沉重的負擔。2015年起,達芙妮開始大規模閉店,當年淨減少827個銷售點,截至2015年末,達芙妮的銷售點降至5930個。
大規模閉店以及隨后的裁員致使公司的經營成本大幅增長,2015年起,公司營收開始呈現雙位數下滑,淨利潤更是自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此后6年,大幅虧損成為達芙妮的業績常態,銷售點規模也縮減至2020年僅剩242個。
證券之星注意到,達芙妮首次在2019年年報中提出追求輕資產業務模式目標,2020年正式實施輕資產業務模式。該模式下,達芙妮角色由此前的零售商轉型為輕資產品牌商,業務聚焦品牌授權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由加盟商和授權商主理經營、銷售及承擔店鋪租金、裝潢及人力等成本。
伴隨運營模式的轉型,達芙妮庫存、資金壓力得到極大緩解的同時,新增許可權費收入。2021年,通過模式轉型、出讓土地獲得的8080萬港元的收入淨額以及出售附屬公司獲得的2320萬港元的轉讓款,達芙妮結束了6年虧損超38億元的經營現狀,公司扭虧為盈至4801.96萬元。
至2024年,達芙妮實現營收3.22億元,同比增長22.71%,淨利潤自2015年以來首次破億,同比增長70.73%達到1.07億元。報告期內,公司來自許可權費收入達到1.27億元,營收佔比達到39.44%,貨品銷售—批發業務收入達到1.75億元,同比增長15%,主要系對達芙妮加盟商的產品銷售數量增加。不過其營收規模較巔峰期已大幅縮水。
關鍵部件屢不合格
儘管達芙妮通過模式轉型完成了「自救」,不過由於將生產權交給加盟或授權商,近年來屢次被曝光的產品品控問題已成為其品牌復甦路上的「絆腳石。」
除上文提及的被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查出一款女式皮鞋因勾心長度下限值不達標外,2021年7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在消費品專項監督抽查中,發現温州愛攜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的達芙妮女鞋,存在勾心縱向剛度和勾心硬度不合格的問題。勾心是安裝在鞋外底與內中底之間起支撐定型作用的關鍵部件,其性能不達標會直接影響鞋子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可能導致消費者在穿着過程中出現崴腳等風險。
2022年初,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發佈的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中,達芙妮旗下一款女鞋再次因勾心縱向剛度和勾心硬度不達標被點名。短短几年內,類似質量問題反覆出現,且均集中在關乎鞋子結構安全的核心指標上,一定程度反映出輕資產模式下品控管理的漏洞。
證券之星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中,消費者所投訴的產品銷售平臺主要為各大傳統線上平臺以及部分新興電商,這一現象與達芙妮轉型輕資產模式后,戰略重心向電商業務傾斜的發展路徑相契合。截至2024年末,達芙妮擁有111家實體店和790間線上店鋪。
儘管電商渠道的快速增長為達芙妮帶來了營收與利潤的雙提升,但對於依賴線上流量生存的輕資產模式而言,品牌口碑的下滑可能直接影響流量轉化效率,若不能及時通過強化品控溯源等方式補上短板,電商渠道的增長紅利或將逐漸被信任危機抵消。
此外,在「達芙妮」主品牌之外,公司於2023年推出了子品牌「達芙妮實驗室」。該品牌主打時尚前衞風格,專注為消費者提供兼具先鋒設計與高性價比的鞋服配飾產品。不過,由於主品牌「達芙妮」長期以平價形象立足市場,而「達芙妮實驗室」產品均價處於500至1000元區間,部分高端單品價格更高,這種價格與定位的差異容易造成消費者對兩個品牌的認知割裂。因此,這一子品牌能否成為推動達芙妮業績復甦的第二增長引擎,仍需接受市場的進一步檢驗。(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