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張坤,逆勢加倉!

2025-07-21 16:09

隨着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拉開帷幕,基金大佬們的最新持倉又將躍然紙上。周末,易方達張坤基金二季報最新出爐,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張坤最新的「作業」。

以下為主要內容:

依據大佬持倉數據,張坤二季度的調倉操作體現了一貫的投資思路:持續聚焦商業模式優異、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突出的優質企業。

二季度,張坤顯著增持了與宏觀關聯緊密的消費行業龍頭股。例如逆勢增持了「茅五瀘汾」等頭部白酒,以及旅遊酒店、餐飲、快遞等板塊。

其中部分個股,如順豐控股(+242.09%)、華住集團(+365.37%)、攜程集團(+42.37%)等增持力度較大:

而在減持方面,張坤主要降低了部分持倉的比例:如騰訊(或為超持股上限被動減持),招商銀行,臺積電、阿斯麥(ASML)、三星等海外上市的科技企業。

此外,張坤還於Q2新增京東健康與微軟;而美團、洋河、富途等對應退出十大。

(張坤Q2持倉名單,來源:價投圈-大佬持倉)

截至2025年Q2,張坤整體持倉的前五大持倉(按持倉市值排序)分別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五糧液、瀘州老窖和貴州茅臺。

整體來看,張坤持續在互聯網與高端白酒領域維持了高集中度的戰略配置。這種配置既體現了其對企業基本面的高度甄別,也顯示出其在當前宏觀環境下,對頭部企業長期競爭優勢及盈利韌性的信心。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張坤季報的觀點。

每逢披露季報,張坤都會很詳細分析市場和投資感悟。本次季報,張坤再次「旗幟鮮明」的堅持己見,表達了其不同於市場的一些判斷:

1.投資者或線性外推悲觀預期

張坤在季報中開門見山,首先就直指當下地產價格的持續下行和物價指數為負的問題。在他看來,這是投資者對國內需求信心不足的核心原因。

再加之GDP平減指數近兩年持續為負,投資者將目前的狀況線性外推為中期甚至長期不變等。

因此(導致)長期國債利率維持在與經濟發展潛力不匹配的很低水平,權益投資者偏好類國債的或外需為主的資產。

2.堅定看好長期經濟轉型成果

但是,對於這種情況張坤錶示,他並不認同對國內需求和經濟的悲觀預期。

他重申了當下我國人均GDP距離發達國家的差距,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相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只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力量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疊加科技進步,有望帶來經濟的持續增長」。

張坤錶示,高層的「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標,將會使得經濟發展的成果也終將反映到老百姓生活水平上的提升,進而反映到優質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上。

3.悲觀預期會在某個時刻打破

張坤錶示,由於投資久期的不同,投資者在同一個公司上做出相反的判斷十分正常。他對此表示理解。

但從長期投資者的維度,張坤錶示,他首先認為悲觀預期會在某個時刻被打破——一個標誌是長期國債收益率不再維持在與經濟發展前景不匹配的低水平。

雖然他也難以判斷具體的時點,但張坤強調,投資上判斷什麼發生比判斷什麼時候發生要重要得多。

因此,他將不斷審視組合中公司的競爭力在經濟下行期是否得以鞏固甚至增強,在未來經濟好轉時能否獲得更強的競爭地位。

......

總體來看,張坤認為,其當下持倉公司的估值已經反映了未來盈利下滑甚至大幅下滑的預期。低估值疊加可觀的股東回報的保護,對長期投資者來説是很有吸引力的。

PS:本文內容僅為觀點分享,不做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