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16 19:00
随着人工智能席卷各行各业,企业纷纷拥抱人工智能,利用AI赋能公司产品。相对而言,人工智能企业普遍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和商业模式不确定的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成功在资本市场中稳健前行的人工智能企业,有望进一步增强其行业竞争优势,为业务的持续繁荣与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年内已有5家AI概念股完成IPO上市
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5年在香港上市的AI新股公司共有5家,分别为近期上市的AI仓储极智嘉-W(2590.HK)、AI解决方案的云知声(9678.HK)、无人驾驶矿卡的博雷顿(1333.HK),以及年初上的ICV仿真测试的赛目科技(2571.HK)和AI脑科的脑动极光-B(6681.HK),合计募资约43亿港元。
近两年,AI概念股在资本市场的热度高涨,不断有AI企业谋求赴港上市。据LiveReport大数据梳理,自2023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25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在港交所IPO上市。具体如下:
从近两年的发行数据来看,25家AI公司合计募资约245.39亿港元(含超配),平均每家公司募资约9.82亿港元。平均每家申购人数为13,262人,国配的平均认购倍数约为2.99倍,公开的认购倍数约为37.31倍,基石的均值约44.60%。
对比今年的数据来看,2025年上市的5家合计募资约42.82亿港元,较上一年同期的募资额减少12.7亿港元;2025年至今共上市5家AI企业,相较于2024年同期完成上市的9家,减少了4家。
如此变化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级市场的炒作热度有所下降,二是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了A+H新股上。
不过从认购数据来看,投资者对于AI新股的热情仍在。近期上市的极智嘉-W、云知声、博雷顿的公开认购倍数都不低,申购人数都超万人。通常而言,万人认购则是衡量一家公司冷热的分界线。
从国配认购倍数来看,极智嘉-W的国配认购高达30.17倍,远超AI行业其他公司水平,上一个超过10倍认购的还是去年的地平线机器人-W,国配的高倍数认购通常代表机构的认可程度。
AI次新股再融资如火如荼
今年AI的上市数量有所减少,但AI次新股再融资却如火如荼。
据LiveReport大数据,近两年上市的AI企业自上市后陆续安排再融资事宜,截至2025年7月15日,至少有11家公司进行过一次或多次再融资。
从金额来看,地平线机器人-W单笔再融资高达47.19亿港元,高居榜首;
晶泰控股再融资32.18亿港元,超过IPO募资额;优必选近一年进行4次再融资,共计获得20.68亿港元融资款,较IPO募资额多出近2倍。此外,第四范式、迈富时、速腾聚创等再融资所得款也都超过IPO募资额。
从上我们也可以看出,AI企业完成IPO上市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市场对于优秀的企业从来不会亏待。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