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7-09 10:08
證券之星 劉鳳茹
今年5月6日,老百姓(603883.SH)控股股東老百姓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藥集團」)拋出一份減持計劃,高調宣稱「減持原因之一為降質押率」。一個月后,醫藥集團就將其所持上市公司的1235萬股股份進行了質押,6月27日更是上演「解押再質押」滾動融資戲碼。不僅與承諾背道而馳,老百姓控股股東的質押比例也推高至62.04%。
證券之星注意到,蹊蹺的是,醫藥集團拋出減持計劃前夕,老百姓正遭遇上市以來最差成績單:2024年營利雙降,歸母淨利潤暴跌四成之多。去年以來,在消費力下行、市場競爭加劇及監管力度加強等多重因素疊加下,大量藥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虧損。行業原因之外,新店擴張成了老百姓的「利潤黑洞」。
當單純依靠門店擴張的粗放模式難以為繼,業績重壓下的老百姓,開始尋求向老店轉加盟為主以及DTP藥房的模式轉變。老百姓能否熬過行業寒冬,穿越周期有待驗證。
大股東左手減持降質押率,右手「還舊借新」
2025年6月27日,醫藥集團將其持有老百姓的3211萬股股份質押給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沙湘江支行(以下簡稱「建設銀行湘江支行」),質押期限三年(至2028年6月30日),資金用途為「自身生產經營需要」。
證券之星注意到,此次質押實為「解押再質押」操作。醫藥集團同日先解除了質押給建設銀行湘江支行5111萬股的舊質押,隨后又重新質押部分股份。
實際上,股票質押「還舊借新」是一種常見的融資手段,它可以幫助上市公司股東緩解短期資金壓力。
儘管老百姓在公告中強調「醫藥集團質押行為不會對公司獨立性、公司治理和生產經營包括主營業務、融資授信及融資成本、持續經營能力產生影響」。不過,醫藥集團較高的質押比例還是引發外界關注。
通過梳理公告,年初以來至今(7月8日),醫藥集團分別進行了三次解押與質押老百姓股票的操作。截至6月30日,醫藥集團累計質押股份數量近1.19股(含本次質押),佔其所持老百姓股份比例的62.04%,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5.65%。
據瞭解,醫藥集團未來半年到期的質押股份數量為1211萬股,佔其所持股份的6.32%,佔公司總股本的1.59%,對應融資余額為1.8億元;未來一年到期的質押股份數量為2446萬股,佔其所持股份的12.76%,佔公司總股本的3.22%,對應融資余額為2.8億元。
醫藥集團聲稱,其具備資金償還能力,質押風險可控,未來資金還款來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分紅、投資收益、自籌資金等。
詭異的是,老百姓再度質押與其宣稱的「減持降質押」的目標背道而馳。
據老百姓此前公告,醫藥集團計劃在2025年5月28日至2025年8月27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或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280.29萬股,佔總股本的3%。若按照公告當日(5月6日)收盤價19.8元/股測算,此次醫藥集團減持將套現約4.51億元。醫藥集團表示「減持系調整資產和融資結構,降低股票質押率」。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年老百姓高歌猛進、大肆擴張的步伐中,醫藥集團已經多次減持老百姓。粗略統計,2020年-2022年期間,醫藥集團已累計套現逾10億元。老百姓的創始人謝子龍、陳秀蘭夫婦也是醫藥集團的實控人。
去年盈利倒退,新店、商譽「吞噬」利潤
資料顯示,老百姓創立於2001年10月,2015年4月23日登陸上交所。公司主要通過構建營銷網絡從事藥品及其他健康、美麗相關商品的銷售,經營品類包括中西成藥、中藥飲片、養生中藥、健康器材、健康食品、普通食品、個人護理品和生活用品等。
作為中國首家門店數量破萬的民營上市連鎖藥房,老百姓曾憑藉規模優勢帶動業績增長。上市后的2015年-2023年,老百姓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收入從2015年的45.68億元增至2022年201.8億元,2023年繼續攀升至224.4億元,歸母淨利潤由2.41億元增至9.29億元。
但增勢在2024年戛然而止。此次醫藥集團減持,適逢老百姓業績陣痛期。
財報顯示,老百姓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23.58億元、同比下降0.36%,歸母淨利潤5.19億元、同比下降44.13%;扣非后淨利潤降超四成。這是老百姓上市以來交出的最差年報成績。
老百姓將歸母淨利潤下滑歸結為新店數量增加、新店仍處於業績成長期和計提商譽減值損失」所致。
證券之星注意到,利潤承壓,但老百姓的毛利率卻逆增長。2024年,公司毛利率為33.17%,同比提升0.62個百分點。
對於上述情況,老百姓表示,隨着醫藥改革政策持續推行,醫保個賬減少及統籌醫保落地滯后、醫保強監管等因素影響,行業營業收入增長停滯、利潤下滑壓力增加。2024年度,自有品牌銷售額達35.4億元,銷售佔比提升至22%,拉動整體毛利率增長。
業績承壓之下,老百姓現金流吃緊。2024年,老百姓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20.26億,同比下降25.77%,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2.04億元、長期借款13.97億元。當年的利息費用為1.78億元,佔歸母淨利潤的34%。
受新店成長期虧損、閉店損失和新增折舊攤銷的影響,老百姓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樣不佳:當季營業收入54.35億元、同比下降1.88%,歸母淨利潤2.51億元、同比下降21.98%。
門店數量減少,轉型DTP藥房求生
作為連鎖藥房的「基本盤」,門店數量一直是各家擴張的重要數據。然而,自2024年以來,行業經歷着深度變革,從過去三年的大舉擴張轉變為分化出清。從中康數據來看,2024年全國關閉零售藥店約3.9萬家,閉店率達到5.7%,其中第四季度關店1.4萬家,高於前三季度閉店均值,行業出清加速。
曾經瘋狂跑馬圈地的老百姓,擴張腳步也有所放慢。據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構建了覆蓋全國18個省、150余個地級市及以上城市,共計15277家門店的營銷網絡,從門店數量來看,老百姓僅次於大參林,位居行業第二。截至2025年3月31日,老百姓擁有門店15252家,較2024年末末減少了25家。
對於投資者提出的「如何展望行業出清節奏及公司對2025年門店擴張的規劃」,老百姓迴應稱,預計未來兩年行業出清與市場集中度提升將進一步加速。行業從快速擴張邁向規範化發展,對現存藥店提出了更高要求,出清整合為大型連鎖企業提升市場佔有率提供了良好契機。
「2025年,公司將繼續聚焦優勢市場、加速吸納存量市場,全年計劃開店1000家,主要是加盟門店,並且以老店轉加盟為主,同時在優勢市場進行少量的填空式開店和資產性收購」,老百姓如是説。
面對當前激烈的行業競爭以及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老百姓、大參林等連鎖藥房正積極佈局DTP藥房市場。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老百姓擁有DTP藥房176家,覆蓋全國14省、55個城市。2024年,DTP藥品銷售收入16.61億元,同比上漲8%。
老百姓提到,未來DTP門店戰略主要聚焦三個方面。第一,積極響應政策,提升雙通道、門診統籌等專業藥房數量,並優化服務對接,對接電子處方流轉平臺,與醫療機構等做好銜接,提供便捷的購藥報銷服務。第二,深耕下沉市場:佈局縣域DTP藥房,響應「分級診療」與縣域醫共體的建設,填補縣域特藥服務的空白。第三,提供差異化服務:配備專職臨牀藥師,提供用藥指導、不良反應監測等,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行業人士認為,DTP藥房雖被視為新增長點,但同樣面臨採購成本高、醫保降價等挑戰。(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劉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