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誠醫藥:6月30日接受機構調研,財通證券、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機構參與

2025-07-04 19:01

證券之星消息,2025年7月4日百誠醫藥(301096)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5年6月30日接受機構調研,財通證券、方正富邦基金、德邦基金、寶盈基金、運舟資本、國聯基金、惠通基金、青驪投資、國壽安保基金、招商基金、弘尚資產、光大保德信、上海開思私募基金、中金公司、摩根基金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公司的創新藥研發情況如何?
答:傳統仿製藥 CRO 競爭加劇,公司積極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秉承創新藥和仿製藥研發雙線發展思路,佈局自主立項的創新藥物研發,目前創新藥物研發項目眾多,廣泛佈局於腫瘤、自身免疫、神經精神及呼吸道疾病等關鍵醫療領域。
從小分子創新藥項目上來看,公司小分子創新藥研發中心有兩個案例獲批准,在研品種眾多BIOS-0629、BIOS-0623、BIOS-0632、BIOS-0635 等。BIOS-0635 是公司重點推進項目,適應症為腫瘤藥,開發 KT6 靶點的小分子創新藥,擬用於治療實體瘤。目前全球抗腫瘤藥物以靶向藥物為主,佔整體市場的 60%以上,免疫治療藥物佔比超過化療藥物,市場佔比達 23.4%。未來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的份額將會增長。與全球醫藥市場格局不同,中國腫瘤藥物市場中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起步相對較晚,但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因素導致抗腫瘤藥物需求增加,2023 年中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達到 3260 億元。公司后續可能與醫院合作開展精準化醫療和更精準的抗腫瘤藥物用藥。
公司在大分子創新藥項目上,四個品種進展較好,一個抗 CD24 品種處於IND 前階段,三個雙抗產品,一個處於臨牀體驗階段,兩個處於 PCC 階段,均為癌症相關產品。受不可逆的人口與疾病趨勢、醫保擴容降低門檻、創新政策激勵研發等因素的影響,癌症產品市場規模大且未來增長潛力高。

問:公司類器官的佈局是怎樣的?
答:2013 年,類器官被評為年度十大技術,是未來發展趨勢。FD 發佈了相關支持文件,中國藥監局也出臺了相應指導意見,且已有新藥品種通過類器官試驗獲得臨牀批件。公司目前有多個成熟的類器官模型,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人腫瘤類器官,如胃癌、結腸癌等類器官;二是 IPSC 來源的人的正常類器官,如 IBD、心肌梗死類器官等;三是毒性預測類器官,如心、肝、腎等類器官。
類器官用途廣泛,主要用於抗腫瘤藥的藥效評價、個性化精準醫療、藥物毒性預測等。目前公司主要將類器官應用在新藥研發中,在體外藥效學試驗和動物試驗中加入類器官的藥效和毒性預測,再通過后續動物實驗驗證,積累數據以推進藥物研發。公司客户已將類器官評價服務內容加入要求,也已成為目前公司藥物研發過程中的輔助工具。
此外,公司成功建立的類器官服務平臺藥物篩選、藥效評價、安全性測評,助力藥物研發更加精準、高效。類器官平臺分為腫瘤類器官平臺和非腫瘤類器官平臺。腫瘤類器官平臺涵蓋各種實體瘤的腫瘤類器官庫,可進行前期高通量藥物篩選、臨牀前藥效評價、抗癌藥物機制驗證及病人個性化的藥敏測試;非腫瘤類器官平臺分為正常組織類器官和疾病模型類器官,應用場景為藥物安全性評價、藥物新增適應症評估和基於疾病模型的藥物開發。總體來説聚焦建立類器官庫,並進行腫瘤類器官、肝類器官、腎類器官、心肌類器官、病理模型類器官等方向的芯片開發及人體仿真芯片系統的構建,以實現藥物的高通量篩選和安全性評價。

問:公司如何看待 0618 的市場潛力?
答:0618 靶點是組胺受體 H3 受體的拮抗劑,有兩個適應症一是針對 O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的日間嗜睡,這類患者人數眾多,公開數據顯示 30 到 60 歲人羣中,全球約有 9.36 億人患有輕度至中度的 OS,4.25 億人患有中度至重度的 OS,中國 2025 年睡眠白皮書提到我國約有 2.1億 O
S 患者。同靶點競品 Pitolisant 2023 年全年淨銷售額 5.82 億美元,2024 年全年淨銷售額為 7.1 億美元,因此有較大的市場預期。二是神經病理性疼痛,目前正處於 Ib 階段的臨牀試驗,主要患者的安全性適應。在這一領域,我國患者人數眾多,約有九千萬人口受到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困擾,市場需求巨大。

問:公司新藥研發平臺及團隊情況?
答:公司新藥業務範圍涉及苗頭化合物的發現、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優化、候選化合物的發現、臨牀前研究、IND 申報、I 期/II 期/III 期臨牀試驗至ND 申報等,平臺圍繞成熟靶點 fast follow on 產品和全新靶點 first inclass 產品兩個戰略維度進行佈局,致力於面向臨牀需求的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開發。公司新藥研發中心已建立 DMPK 平臺,腫瘤藥效平臺,自免炎症藥效平臺,神經生物學分析平臺,類器官系統藥理分析平臺,體外生物學分析平臺,重組蛋白質技術平臺,抗體類藥物技術平臺等多項關鍵技術平臺,不斷推動創新和高附加值藥物的研發。
DMPK(藥物代謝動力學)平臺着力開發不同類型藥物的分析方法,並根據藥物的給藥劑量、藥代動力學特徵以及藥物的理化性質確認定量下限、質譜條件、液相條件以及樣品前處理方式,部分化合物(內源性物質、金屬、多肽等)存在經驗證的分析方法。目前着力為 1.1 類小分子藥物研發的不同階段提供優質的 DMPK 研究服務,可進行化合物體內藥代動力學研究、體外 DME研究、代謝產物鑑定研究和 Non-GLP生物分析研究;
腫瘤藥效平臺以抗腫瘤藥物臨牀前藥效評價為核心,可針對小分子藥、抗體藥(單抗、雙抗等)、DC、細胞與基因治療等抗腫瘤藥物進行臨牀前體內外藥效評價和機制研究。體內模型可在皮下瘤、原位瘤、轉移瘤模型上開展藥效評價,同時還可進行 Exvivo 的藥效驗證。團隊由海歸博士領銜,具有多年行業研發和服務經驗。平臺具備多種類型的動物腫瘤模型(CDX 模型、Syngeneic 模型和原位瘤模型),涵蓋了臨牀上各種常見的癌症類型。
公司所處行業是人才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開展研究服務,因此公司將不斷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吸納優秀的研究人員和創新人才。目前,新藥研發團隊已逾 200 人,碩博比例超 80%,團隊具有高學歷、專業及前瞻性。同時該團隊的領軍人物,即創新藥發現和評價中心的負責人為海外歸來的國千人才。
公司上述展望不構成相關業績承諾,注意投資風險。

百誠醫藥(301096)主營業務:公司是一家以技術開發爲核心的綜合性醫藥研發企業,主要為各類製藥企業、醫藥研發投資企業提供:(1)醫藥技術受託研發服務(CRO業務);(2)研發技術成果轉化服務;(3)定製研發生產服務(CDMO)。

百誠醫藥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29億元,同比下降40.32%;歸母淨利潤-2619.76萬元,同比下降152.59%;扣非淨利潤-3618.23萬元,同比下降174.26%;負債率32.35%,投資收益108.01萬元,財務費用344.32萬元,毛利率41.62%。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3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1家,增持評級2家。

以下是詳細的盈利預測信息:

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淨流出1140.82萬,融資余額減少;融券淨流入9.24萬,融券余額增加。

以上內容為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網信算備310104345710301240019號),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