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16
日
,
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东阳光药”)获得中国证监会
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取得在港上市前置条件。此前,公司
已
于
2025
年
6
月
11
日
向
港交所递
表
,拟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
此次上市过程中,公司会通过换股合并方式进行内部重组,从控股股东之一广东东阳光科技(东阳光,
600673.SH
)手中,将东阳光长江药业(
1558.HK
)私有化为公司的并表附属公司。
通过私有化
东阳光长江药业
后重新上市,
新上市主体的东阳光药
整合
了优质
研究院资产
,将
实现研产销一体化的全面发展
。其不仅拥有
大量
优质的在研
创新药资
产,在
AI
药物研发和国际化
发展方面亦拥有巨大潜力
。
据招股书显示,东阳光药
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及欧洲)拥有
150
款获批药物
,
于中国及境外市场销售
48
种及
23
种药品
。此外,
在研的药物超过
100
项,包括
49
项中国的
1
类候选创新药
,管线储备丰富
。
公司研发实力也十分雄厚,拥有超过
1100
名研发人员,超
1400
项发明专利
,并在
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数据集
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其已将
AI
技术能力应用于
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
,并
构建
了
赋能药物全流程研发
的
AIDD
平台能力
。
通过与华为、深势科技的合作,东阳光药在
AI
药物研发方面已初显成效,未来潜力不容小觑。
2024
年
9
月,公司
AIDD
实验室开发的首款
AI
在研
新药
HEC169584
申请临床
,并于
12
月份获得
临床试验许可
。
今年以来,
港股创新药板块涨幅显着
,多家创新
药企股价
翻倍。此轮爆发行情,除了前期超跌带来的估值修复之外,更多在于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实力已获得全球广泛认可,多家企业通过
BD
合作实现海外商业化推进。
据医药魔方
的
数据,截至
6
月
8
日,
今年
国内
创新药
对外
BD
交易首付款已超过
25
亿美金,总金额已超
500
亿美元
,已
达到去年全年水平。
中国
创新
药企
们
正
从
license-in
的追随者,蜕变为
license-out
的规则制定者。
值得注意的是,东阳光药所拥有的大量创新药潜在资产,在海外
BD
方面同样具备了广阔想象空间
,这或许将成为
提升
公司价值的另一“
助推器
”
。
公司的在研产品
HEC88473
与
Apollo Therapeutics Group Limited
订立独家许可及商业化协议,获得
1200
万美元
现金首付款
和最高达
9.26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后续潜在
高单位数百分比至低双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
HEC88473
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
GLP-1/FGF21
双重激动剂产品
,有同时针对三种主要适应症(即
2
型糖尿病、
NASH
及肥胖)的潜力,目前已启动针对
2
型糖尿病适应症的
II
期临床试验。
此外,公司
授权
三生制药
苯磺酸克立福替尼在中国用于特定适应症的独家商业化权利,首付款人民币
6000
万元,并预期于协议期限内收取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付款。这也是
其
继
HEC88473
后
的
第二个
License-out
合作交易。
未来,东阳光药有望
加大优质项目海外授权机会,持续拓宽
BD
渠道
。包括
伊非尼酮
、
HEC126764
、
光健源
、
HEC95468
、
HEC93077
等十数款
潜在优质出海管线产品
的
单品种
交易
规模
都有望达到
10
亿美元以上
,潜在收益可观。
得益于丰富的产品管线、
AI
药物研发实力以及海外
BD
的潜在空间,以及境外
上市备案获批等利好,东阳光药即将吸收合并的上市主体东阳光长江药业
(1558.HK)
近期在港股市场同样表现出色,今年以来累涨超
40%
,同时成交量也显着放大。
多家大行
亦发布相关研报,看好
东阳光药
的
未来发展
前景
。其中,大摩对公司
2024至2030年的盈利预期分别提高约5%
,上调目标价并给予了“增持”评级。
随着上市
步伐
的推进,
公司
的增长潜力有望
得到进一步释放
。
(本文首发于活报告公众号,ID:live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