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煉化業務鉅虧近31億,東方盛虹去年淨利暴跌420%,千億有息負債陰雲壓頂

2025-05-30 13:09

證券之星 陸雯燕

近日,民營煉化巨頭東方盛虹(000301.SZ)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將持有的9100萬股上市公司股份辦理了質押業務,所得資金用於日常生產經營。

證券之星注意到,股東股權質押背后,東方盛虹也面臨嚴峻考驗。在原油價格波動及行業景氣度低迷影響下,公司煉化業務大幅虧損,致使業績「跳水」,去年出現近23億元虧損,利潤降幅遠超另外三家頭部民營煉化企業。今年下游需求得到恢復,公司一季度業績有所修復。

值得警惕的是,東方盛虹過去幾年瘋狂擴張留下的后遺症難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2.17%,有息負債超1400億元,賬面資金難以覆蓋債務缺口,且鉅額的利息費用「吞噬」着本就薄弱的利潤。如今資本開支高峰結束,但短期內東方盛虹仍將面臨鉅額的償債壓力,行業復甦與債務優化是其走出困境的關鍵。

去年鉅虧近23億

在行業下行周期的衝擊下,東方盛虹正經歷嚴峻考驗。2024年,東方盛虹實現營收1376.75億元,同比下滑1.97%;歸母淨利潤虧損22.9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降幅達420.33%,這是繼2004年以來公司再次出現虧損。

資料顯示,東方盛虹在新能源、新材料、石油煉化與聚酯化纖領域深耕多年,逐步形成了一個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能源化工綜合體。依託煉化一體化、醇基多聯產、丙烷產業鏈項目構建的「大化工」綜合化學原材料供應平臺,形成了向新能源、新材料、電子化學、生物技術等多元化產業鏈條延伸的「1+N」產業佈局。

東方盛虹石化及化工新材料的經營主體包括盛虹煉化(連雲港)有限公司(下稱「盛虹煉化」)、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下稱「斯爾邦石化」)、江蘇虹港石化有限公司(下稱「虹港石化」)等。

證券之星注意到,東方盛虹的虧損主要是由於煉化業務表現不佳。去年受到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及石化行業景氣度相對低迷的影響,煉化業務的盈利水平有所回落。

具體而言,盛虹煉化2024年實現營收966.87億元,淨利潤虧損30.77億元,成為東方盛虹當期虧損最嚴重的子公司;斯爾邦石化實現淨利潤7.4億元,較2023年小幅下滑;江蘇盛虹化纖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盛虹化纖」)實現淨利潤6.28億元,較2023年大幅提升。

核心子公司業績「滑鐵盧」也導致收入佔比近八成的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業務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5.54%至1082.77億元。同時,該業務的毛利率也同比下滑3.8個百分點至8.6%。而化纖業務的營收及毛利率分別同比增長13.17%、1.03個百分點,但由於收入佔比不足20%,難以拉動整體業績。

在業內人士看來,石化產業正處於深度調整期,全行業面臨產品價格低位運行的壓力,多數企業存在增產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國內四大民營煉化企業中,恆力石化(600346.SH)以錄得70.44億元歸母淨利潤居首,同比增長2.01%;恆逸石化(000703.SZ)、榮盛石化(002493.SZ)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34億元、7.24億元,同比分別下滑46.28%、37.44%。對比之下,東方盛虹的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也是四家頭部企業中唯一出現虧損的。

不過,東方盛虹的業績表現今年已顯現改善跡象。公司2025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8.19%至3.41億元,但營收同比下降17.5%至303.09億元,出現增利不增收的情況。

東方盛虹管理層在近期的電話會議中提及,盛虹煉化在第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第一季度公司各業務板塊均有利潤貢獻,利潤貢獻度依次為盛虹煉化、斯爾邦石化、盛虹化纖。2025年第一季度原油價格低位震盪,對公司經營成本端形成支撐,同時部分下游化工產品需求得到修復,價格有所回升。

超百億債務缺口難填

證券之星注意到,歷經前期高速擴張,東方盛虹債務規模擴大,償債壓力顯著,公司的債務壓力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東方盛虹的前身是絲綢股份,后更名為東方市場。2018年,東方市場收購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下稱「國望高科」)100%股權,將其注入上市公司。交易結束后,國望高科背后的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持有68.3%東方市場的股票而變身控股股東,公司隨后更名為東方盛虹。

更名后的東方盛虹開啟了瘋狂的擴張之路。據不完全梳理,2019年,東方盛虹先后將盛虹煉化、虹港石化等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盛虹煉化是盛虹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實施主體,該項目投資超600億元,於2022年底全面投產;2021年12月,東方盛虹斥資143.6億元併購斯爾邦石化;2022年投資建設的聚烯烴彈性體(POE)等高端新材料項目總投資97.3億元;2024年3月,公司擬投資建設100萬噸/年醋酸項目,預計總投資38.52億元。

由於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東方盛虹不得不依賴融資和借款來推進項目建設。2020-2022年,東方盛虹通過可轉債、定增等方式累計募集資金近127億元,公司還曾在2022年通過發行GDR募集資金約7.18億美元,但依舊不能滿足資金需求。

事實上,東方盛虹的擴張更多的還是靠借款。一季報顯示,籌資活動現金流入中,東方盛虹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為296.12億元,同比增長42.81%。拉長時間看,公司2021-2024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均在500億元以上,2024年高達945.84億元。而2024年全年利息費用高達49.96億元,利息支出的增加導致財務費用同比增長39.49%至48.74億元。

高舉槓桿併購和擴產使得東方盛虹債臺高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達82.17%,已經超預警線。同期,公司賬上擁有貨幣資金159.81億元,短期借款582.8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13.18億元,同時還有長期借款621.88億元,可見公司償債方面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

深究來看,東方盛虹負債結構以有息負債為主,今年一季度1765.03億元總負債中,有息負債的規模超1400億元,而有息負債超千億的情況已持續數年。

東方盛虹表示,2024年公司資本開支主要投向EVA、POE、POSM及聚醚多元醇、PTA三期等項目裝置的建設。目前公司已經度過了資本支出的高峰期,暫時也沒有新的大型項目規劃,預計未來資本開支會呈現逐步下降趨勢。(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