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借“机”起势,打造现代活力强镇

2025-11-28 15:45

转自:扬子晚报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交通规划——南通新机场,近年来备受关注。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南通新机场被称为上海第三机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期,南通市有关部门权威证实:这一“超级工程”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

近水楼台、借“机”起势。作为南通新机场的核心辐射区,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迎来跨越腾飞的黄金机遇期。近年来,四甲镇持续放大空港枢纽、江海码头、城际高铁、绕城高速等立体交通叠加的优势,打造空港产业载体,助力优势产业升级。立足做强现代农业、依托科技兴农,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通过道德典型引领,厚植乡风文明,绘就“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大美四甲,打造现代化活力强镇。

未来已来,空港产业借势起飞

深秋时节,总规划200亩的产业高地——四甲镇空港产业园一期建设现场,约4万平方米的厂房已拔地而起,正进入最后的施工收尾阶段,将于年底交付运营。这个全新的产业载体,一期30亩原来是一块已闲置多年的油脂厂用地,经过整合盘活,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空港产业园,目标打造成为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目前,空港产业园二期建设也已提上日程,现正在洽谈中。

据了解,空港产业园一期尚在建设期,就有一批产业项目抢先落户,先后引进奥坤仪表、鼎翰物联等多家企业,基本实现“开园即满园”的建设愿景。面对各地对招商引资和优质项目的激烈拼抢,一个还未成型的载体平台,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将长三角的版图放大,不难发现,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一批重大交通设施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南通新机场作为未来上海航空主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地处海门北部区域的四甲镇,毗邻南通新机场选址,成为这一现代化空港的核心辐射区。

未来已来!新机场规划建设的重大战略,加上坐拥南通绕城高速、直通江海港口、跨江融入苏南的交通叠加优势,让四甲镇站上借“机”起势的黄金“风口”,使这里成为产业项目竞相抢滩落户的投资热土。

四甲镇党委书记丁浩介绍说,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四甲镇提前布局建设空港产业园,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引进一批半导体智能装备、新能源储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优质企业入驻。并同步建设空港大酒店、空港商业邻里中心等基础设施,引入星级酒店、特色餐饮、生活配套等多种业态,打造空港经济圈“城市会客厅”。

瞄准赛道,产业集群动能澎湃

“目前订单量饱和,车间也正在满负荷生产,确保及时交付客户。今年产值将高于去年。”近日,位于四甲镇的江苏金轮特种钢丝有限公司一派火热景象,公司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近年来,金轮特种钢丝凭借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钢丝生产技术,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年出口额超8000万元。

特种金属材料产业是四甲镇的优势产业之一,依托龙头企业引领,这一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群发展的格局,金属新材料门类繁多,包括铝合金制品、镁合金制品、特种钢丝等。特别是中航科技航空轻合金新材料项目落户四甲,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是四甲镇另一个优势产业。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位于四甲镇货隆工业园区的南通爱尔思轻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其生产的产品成为ABB、西门子、GE、日立能源等世界顶尖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于今年年初就被提前锁定2025~2027年订单。随着总投资5亿元的特高压电气设备项目的签约落户,进一步补强了产业链。

纺织梳理器材也在四甲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如今,通过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延链补链,四甲镇逐步构建起以新型电力装备、航天金属材料、高端纺织机械为核心的三大主导产业。这三大产业每年为全镇贡献超六成工业产值。今年1至9月,全镇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72%,持续位居海门区前列。

产业集群动能澎湃,为四甲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四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松波介绍说,今年已经引进超亿元项目5个、科创项目超10个,外资增资项目一个,总投资5亿元的高压输变电设备项目也即将开工。前不久,《2025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正式发布,四甲镇位列第764位。

聚智赋能,现代农业枝繁叶茂

在四甲镇四甲村,一座占地100亩的农业科技小院,成为种植户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的专家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帮我们解决了草莓白粉病的问题,果子品质也提高了,每斤多卖5块钱。”草莓种植大户孙师傅说。

这座农业科技小院,是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建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目前,小院已引进碳博士、菌博士、花博士等五支农业高企团队。接下来,稻博士、玉米博士团队也将陆续入驻小院。这些团队针对四甲镇特色果蔬种植开展品种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浇灌出现代农业的枝繁叶茂。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农业产业化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走进四甲镇现代农业产业片区,新建的联动大棚连片舒展,棚内果蔬长势喜人,温湿度调控、滴灌喷淋等设施一应俱全。占地超2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果蔬分拣中心,让农产品实现了精细化加工,提升溢价能力。

在四甲镇省级农产品集中加工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形成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加工区企业年累计开票金额突破25亿元,不仅为当地提供了4000余个就业岗位,还带动周边1.5万亩耕地实现标准化种植,让种植户尝到了农业产业化的“甜头”。

此外,四甲镇聚焦“电商+文旅+农业”融合发展,组建专业直播团队,邀请村干部、种养殖大户、返乡青年担任“助农主播”,将20多个特色农产品带进直播间、销往长三角,成为带动农业增收的“新引擎”。

道德引领,文明乡风美美与共

冰冷刺骨的冬天,面对在河水中奋力挣扎的落水儿童,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跳了下去,挽救了一条生命。今年2月,四甲镇金跃村84岁村民张林江水中救人的感人事迹,成为寒冷季节里流淌在人们心中的一股暖流。前不久,老人获评“中国好人”。

做好人、行好事、有好报……四甲镇以身边的凡人善举、道德典型为楷模,注重挖掘、选树身边的好人好事,并给予真心回馈,以此引领文明乡风的提升,促进和谐乡村建设。

在四甲镇,有一笔群众看不到却离不开的财富——“道德银行”。在家风涵养、邻里相处、村庄清洁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群众,个人在“道德银行”开户的“道德储蓄卡”上,将获得相应礼遇积分,并获得相应奖励。四甲镇还常态化组织“凡人善举”“好家风好家训”“寻访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等典型培育宣传,让身边的好人影响一批人、涵养好民风。

在文明乡风熏陶下,四甲镇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成为文明实践的志愿者。目前,全镇共有25支志愿服务队,以服务百姓需求为导向,围绕政策宣传、文化文艺、助学支教、法律援助、医疗健康等,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其中,健康路社区“红韵舞蹈”、合兴村“老兵叙事”、四扬村“老舅妈”、头桥村“助农直播”等形成小有名气的志愿服务品牌。

通过道德典型正面引领、文明实践走“心”走实,文明新风尚成为大美四甲的生动“注脚”,农民道德素养、精神面貌也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校对 盛媛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