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27 12:46
11月27日,遇见小面正式在港交所发布全球发售公告,启动招股程序并计划于12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IPO全球发售,最引人瞩目的是其豪华基石投资者阵容:以长期价值投资著称的高瓴资本与中式餐饮龙头海底捞联合入局。
众所周知,高瓴资本以“价值投资”闻名遐迩,叠加餐饮行业生态构建者海底捞,此次遇见小面获得“资本+产业”的双重关注,绝非简单财务投资那么简单,实则释放出三个关键信号:赛道价值重估、模式创新验证、消费升级下的品类机会。
叠加高瓴资本在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赋能,海底捞在供应链、门店运营上的生态支持,遇见小面有望在上市后加速规模化效应——目前其门店数465家,且有115家门店在筹备中,2025年有望突破500家。同时,遇见小面新加坡首店亦在筹备中,预计于今年12月开业,公司有望迎来第一家海外门店。在“产品力×资本力×生态力”的三维增长引擎下,真正树立中式面馆赛道的价值新标杆。
据其更新版招股书,2025年上半年,遇见小面实现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经调整净利润5217.5万元,同比增长131.56%。在餐饮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遇见小面实现利润翻倍,实属难得,增速跑赢中式面馆。
未来上市之后,从拓展餐厅网络、升级技术系统,到品牌建设和战略投资,遇见小面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增长。同时,借助其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和清晰的战略规划,遇见小面将在规模庞大的中式面馆市场中抢占先机、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为消费者和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规模与利润同步增长
2014年,三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宋奇、苏旭翔、罗燕灵以广州体育东路一家30平方米的小店为起点,将川渝风味面馆做到在全国拥有465家门店的连锁餐饮品牌。成立至今,遇见小面已获得九毛九、弘毅投资、喜家德、碧桂园等知名机构或个人的投资。
近几年,遇见小面业绩突飞猛进,2022年到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2%。2025年上半年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33.8%。在盈利能力上,2023年,遇见小面顺利扭亏为盈,业绩正式迎来拐点。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183.4万元,同比接近翻倍。
业绩高增长的背后是其规模效应的高效释放。自往绩记录期间期初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遇见小面的餐厅数量已由133家增长至465家,包括内地22个城市的451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4家餐厅。
以总商品交易额来看,在2024年中国前十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中,遇见小面2022年至2024年的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较高,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是国内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
这两年的餐饮市场困难重重,随着竞争加剧,行业陷入降价、闭店等浪潮中,而遇见小面能够逆势而行,实现收入高增长,并保持高质量盈利,规模与利润同步增长,意味着其经营能力得到市场长期打磨印证,具备可持续性和确定性。
标准化+多元化+数智化
对遇见小面规模效应形成经济支撑的,是其卓越的商业模式及经营管理创新。
传统的中式面馆,好不好吃全靠厨师。厨师的技艺,大部分依赖经验和主观感觉,难以快速传授和批量复制。然而,遇见小面的创始人宋奇立誓要打破这个局面,因为他曾在百胜中国和麦当劳工作,深谙标准化运营的重要性。
在创立遇见小面后,团队花费数月走访重庆多家面馆,将传统烹饪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工业参数。他们使用电子秤、量杯、油温计、盐度计等工具,将重庆小面的风味精确到油温度数、调味料的克数、烫煮的秒数等具体数值。这种极致的标准化,减少了对厨师的依赖,确保了全国门店口味误差率低于5%。
在此基础上,遇见小面发展了高度标准化、体系化及数智化的管理体系,将中式面馆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化餐饮管理完美融合。公司为菜品研发、采购、供应链、选址建店、餐厅营运、训练、市场营销、品控等各个板块开发出一套高度标准化、高效体系化及先进数智化的管理体系,将所有餐厅、营运人员、菜品都链接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直营和特许经营门店均实行总部集中化管理,简化餐厅运营程序,并持续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在经营模式上,遇见小面创建了适合全人群、全时段、全场景的多元化模式,提供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多元化川渝菜品。例如,早餐时段供应包子、豆浆、粥等菜品;在门店售卖门店菜品同款的方便食品,如小面、酸辣粉等。
基于此,遇见小面近年来餐厅层面的运营效率及质量获得显著提升。其中,直营餐厅餐厅层面的经营利润率稳步增长,2024年为13.3%,2025年上半年达15.1%。
同时,凭借多元化经营模式,提供多元化菜品及更实惠的用餐体验,遇见小面备受消费者认可。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吸引超2210万会员,2024年储值会员复购率达44.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这一数据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公司总订单亦显著增长,2024年总订单数达4209.4万,2025年上半年超2525.9万,较上年同期增长超32.52%。
可以说,遇见小面对中式面馆行业的贡献,在于突破传统面馆场景限制,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实现多元化、数智化、标准化发展,最终实现效率的提升,成为中式面馆的现代化范本。
往下探,往外走
遇见小面所在的中式面馆赛道,市场容量大,但集中度并不高,这意味着行业有极大的整合机会。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以川渝风味为主的中式面馆市场的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的450亿元扩张至2024年的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预期2029年的总商品交易额将达人民币1357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13.2%。
遇见小面作为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不管在规模效应、品牌知名度、经营质量和效率等方面都处于有利竞争地位。借助本次上市,公司也将牢牢把握市场机遇,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具体来看,遇见小面提出了“三驾马车”的思路: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也就是,一边向下探,一边向外走。
在渠道的深度上,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下沉市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潜力正在释放。这里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渴望获得与一二线城市同等品质和体验的品牌化餐饮服务。因此,下沉市场的餐饮连锁化仍有渗透空间。其中,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借助加盟商力量进行下沉,正是行业多次验证有效的方法。
在渠道的广度上,中餐作为餐饮名片,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国际中餐市场是一片充满潜力的“新蓝海”。去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饮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中餐出海大有可为。
因此,当下遇见小面提出“三驾马车”的战略,具备前瞻性和可行性。公司表示,业务的成功源于餐厅网络的持续健康拓展,目前已经通过标准化餐厅运营的关键环节,建立了高度规模化的业务模式,相信通过复制及优化行之有效的管理及运营程序、应用数智化系统以及采取标准化的新店拓展流程,将能够持续拓展餐厅网络。
据招股书披露,遇见小面将深化现有市场渗透及拓展新市场的地理覆盖范围,计划于2026年、2027年及2028年分别在中国及海外开设约150家至180家、170家至200家及200家至230家直营及特许经营新餐厅。公开资料显示,遇见小面新加坡首店有望于年底开业,新加坡将会是遇见小面国际化的首站。伴随着中餐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遇见小面将乘势而上,借助上市放大品牌声势,并逐步完善海外供应链、扩大品牌号召力,未来有望在全球更多国家及地区品尝到重庆小面富有烟火气的场景。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