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别纠结了,开始布局2026吧!

2025-11-18 21:55

(来源:中信建投财富管理)

近期,市场说冷不冷,说热不热,反复的震荡过程中,轮动速度陡然加快,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再度变差。

不少投资者更是对明年的行情感到迷茫:市场是否仍有空间?布局哪些行业更有机会?有哪些风险需要注意?

2025年11月17日,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类精品栏目《一周策略说》邀请了国金基金的基金经理张望,为大家带来对市场的展望以及投资思路的建议。以下为直播精华纪要,欢迎阅读。

对明年的资本市场,您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到2026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则将开启,这意味着新旧动能的“交接年”,整体上对于明年的市场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经济引擎的再平衡: 传统的地产和基建驱动模式将进一步淡出,而高端制造、绿色产业和数字经济的“新动能”能否完全接棒,并撑起经济增长的大局,将迎来一次大考。

技术突破的兑现期: 当前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巨额投入,到2026年或能看到哪些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并开始商业化放量,哪些领域仍面临瓶颈。这将决定成长股的投资逻辑是否坚实。

人口与债务结构的清晰化: 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和老龄化结构将更加明确,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处理方案和效果也会更加明朗。这两大长期约束将对市场估值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考虑关注以下四条投资线索:

“新质生产力”的全面深化:(1)AI+ 各行各业:人工智能从模型走向应用,与制造业、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公司将脱颖而出;(2)高端制造与工业母机:在航空航天、机器人、精密仪器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和全球竞争;(3)绿色科技革命:不止于光伏和电动车,还包括新型储能、氢能、碳捕集、智能电网等更前沿的方向。

“安全与发展”的平衡投资:(1)能源与资源安全:国内资源勘探、供应链韧性(如锂、钴、稀土等关键矿产)、农业科技等;(2)信息安全与信创:国产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人口结构变化的“银发经济”与“个人化经济”:(1)养老医疗与健康:创新药、医疗器械、康复护理、康养服务等;(2)个性化消费与体验经济:满足年轻人精神需求的文旅、娱乐、宠物经济,以及满足个人提升的教育培训等。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优势”资产:在新能源产业链、部分消费电子领域,中国已经具备全球成本和技术优势。到2026年,这些优势能否巩固并开拓新市场(如“一带一路”国家),将催生一批全球性的中国龙头企业。

如果更聚焦的话,您会推荐哪个细分赛道?

目前重点关注的方向是国产AI 方向,从上游制程到下游端侧等。目前国内算力主要受制于国产芯片的性能和制程端的良率,年底提升后,国产算力明年有望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

今年,无论是阿里、字节、腾讯这些龙头互联网厂商,还是国家的大算力中心,刚刚进入AI产业投资的状态,相应的国内产业链公司,可能在收入上出现了一些好转,但是利润上还并没有释放出来。所以我们看到国产算力的公司短期PE非常高,因为股价起来了,但是利润没有跟上。但往明年看,国内算力目前还不存在资本开支瓶颈的问题,再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相应企业的利润会得到一些改善和释放,这一点其实从今年三季报可能看到一些拐点的迹象。所以对于明年的国产算力,有可能会出现估值和利润共振的阶段。

最近讨论比较多的AI泡沫,您怎么看?

当前关于AI领域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确实很多,核心的焦点在于市场的高估值是否建立在真实、可持续的价值之上。

总的来说,当前的AI浪潮确实存在局部的、结构性的过热,但与二十多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有本质区别,其背后有真实的技术进步和需求作为支撑。

另外,在看待AI领域的投资机会时,可以将目光从少数几家明星半导体公司,转向AI的"全价值链",包括上游基础设施、下游行业应用以及支持性的服务(如安全、治理)。重点关注那些有清晰商业模式、真实订单和健康现金流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追逐概念。

周期资源板块中,有哪些细分方向还值得期待?

当前市场对周期资源板块的分歧较大,一方面担忧全球经济放缓会压制需求,另一方面又看到供给侧约束、地缘政治和再通胀预期带来的支撑。总的来说,周期资源板块的“普涨时代”或已经过去(贵金属高位震荡),未来将更多是结构性机会(工业金属),其驱动力从过去的“需求贝塔”转向“供给阿尔法”和“需求新动能”。

配置优于交易:对于“绿色金属”等长逻辑清晰的品种,更适合在价格回调时进行中长期配置,而非短期追涨杀跌。

关注龙头企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龙头公司拥有资源、成本和环保优势,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重视现金流和分红:像煤炭等板块,高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有显著的类债配置价值。

消费和医药的投资价值,您怎么看?

消费行业过去几年是比较疲软的,但我们预计明年的CPI有可能同比和环比会出现连续转正的情况,叠加当前消费板块的估值还比较便宜,也是值得看的一个板块。

医药板块依然有光明的长期前景,但有一定投资难度。它已经从过去的“避风港”变成了一个 “政策主导” 和 “研发驱动” 的高科技、高风险板块。投资者需要像风险投资人一样,深度理解管线、临床数据、竞争格局,而不是简单地“买入并持有”。此外,医药行业的机会并不局限于创新药,医药板块的其他子板块目前赔率还不错,大概率明年也会受到资金的关注。

像固态电池、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这种偏主题的投资板块,您有什么看法吗?

这些方向,本质上是投资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共同特征是:(1)高潜在天花板:每一个都可能催生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是未来产业的制高点;(2)技术尚未成熟:都处于从0到1的突破阶段,技术路径、商业化时间点存在巨大不确定性;(3)业绩兑现遥远:相关公司大多处于研发投入期,当前没有利润,甚至没有稳定收入,估值极高,主要靠“市梦率”(PS、PEG等传统估值方法失效);(4)高波动性:股价受技术突破、政策消息、行业巨头动态等事件驱动,波动极其剧烈。

可以考虑行业分散,避免押注单一公司;紧密跟踪产业进展,而非股价;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陪伴产业成长。

选好产品,到中信建投

做好配置,到中信建投

风险提示:

2、本材料的数据、信息来源于中信建投认为可靠的第三方数据平台,中信建投对上述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中信建投力求材料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材料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判断;

3、本材料所含信息均不代表任何定性判断,不代表产品未来运作的实际收益或可能获取的实际收益。材料接收者应当独立评估本材料所含信息,基于自身投资目标、需求、市场机会、风险及其他因素自主作出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不论材料接收者是否根据本材料作出投资决策,中信建投都不对该投资决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亦不以任何形式分享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中信建投不对使用本材料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4、本材料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和发布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内容。一经阅读本材料即视为已同意此项条款。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