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19 05:00
(来源:金科之家网)
2025 年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超过 75% 的股东投下赞成票,让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正式落地。
这不是一笔现金奖励,而是一份为期十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核心是 4.237 亿股特斯拉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12%。
按当前股价计算,这份股票价值约 1985 亿美元,但要解锁全部 “万亿价值”,特斯拉市值需从当前的 1.5 万亿美元飙升至 8.5 万亿美元,相当于增长近 5 倍,约为目前英伟达市值的两倍。
解锁条件堪称严苛:12 批股票需逐批达成市值与运营双重目标,包括交付 2000 万辆汽车、100 万台人形机器人、100 万辆商业运营的 Robotaxi,以及 4000 亿美元的调整后利润。期间马斯克不领取任何薪水或现金奖金,收益完全与公司未来绑定。
一、争议背后的逻辑:控制权与增长的博弈
这份史无前例的方案并非毫无反对声。特斯拉第七大股东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明确投出反对票,核心担忧是股权稀释和 “关键人物依赖”。
美国最大公共养老基金 Calpers 也表态反对,认为方案规模过大,可能让马斯克的持股比例从 13% 提升至 25%,进一步集中控制权,削弱董事会的约束能力。
两家知名代理顾问公司 ISS 与 Glass Lewis 也持反对意见,质疑公司治理的平衡性。
支持者的逻辑则更为直接:马斯克是特斯拉的灵魂人物,他的远见和执行力已经得到验证。
从濒临破产的车企到市值万亿的科技巨头,从电动汽车到 SpaceX 的航天突破,再到 FSD 自动驾驶的持续迭代,马斯克总能将 “不可能” 变为现实。
对中小股东而言,押注马斯克的十年,本质是押注特斯拉从汽车制造商向 AI、机器人生态巨头的转型红利。
二、为何是马斯克?稀缺创始人的不可替代性
股东们的高票支持,本质是对 “创始人价值” 的认可。马斯克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能提出颠覆行业的愿景,又能推动技术落地的执行力。
他带领特斯拉重新定义电动汽车,让新能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流方向;SpaceX 实现可回收火箭技术,大幅降低太空探索成本;SolarCity 推动太阳能应用,星链计划在全球网络覆盖中崭露头角。
这些成就背后,是他对长期目标的执着,以及在技术研发上不计短期成本的投入。
更关键的是,马斯克明确表示,需要 25% 的 “阻滞性少数股权” 来推动长期项目,避免被短期利益绑架。
董事会甚至警告,若方案被否决,马斯克可能选择离开,这对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特斯拉而言,无疑是巨大风险。
三、给商业世界的三点启示
1.首先,超级人才的激励需要匹配长期价值。
这份薪酬方案的核心是 “结果导向”,没有达标就没有收益,既绑定了创始人与股东的利益,也避免了固定高薪的浪费。
2.其次,创始人稀缺性正在重塑公司治理。
在科技行业,拥有远见和执行力的创始人不可替代,资本在 “制度约束” 与 “人才价值” 之间,往往会向后者倾斜,但如何平衡控制权与公司治理,仍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3.最后,长期主义的胜利需要时间验证。
特斯拉的转型目标 —— 自动驾驶、机器人、AI 生态 —— 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这份十年对赌协议,既是马斯克的承诺,也是资本对未来科技趋势的信心投票。
四、总结
马斯克的万亿薪酬获批,本质是一场“信任实验”:股东信任马斯克的“领导力”,而马斯克信任特斯拉的“未来”。
这场实验的结果,不仅将决定特斯拉的“命运”,更将成为“创始人主导型企业”治理的“样本”。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实验的“启示”在于:当投资“未来”时,你不仅要投资“公司的技术”,更要投资“领导人的能力”。
而对于马斯克而言,这场实验的“压力”在于:他必须用“未来的业绩”,证明自己“值得”这份“史上最贵”的薪酬。
正如《华尔街日报》评论所言:“马斯克的薪酬方案,不是‘奖励过去’,而是‘购买未来’。”而这场“未来”的买卖,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自媒体内容仅用于记录和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所有内容来自于网络,或由人工智能服务生成。如有文字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本人观点,亦不代表本人所在机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