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11-18 13:19
(来源:每财网)
投资端爆发,上市险企净利润大赚。
文/每日财报 栗佳
随着近期A股上市险企今年三季报陆续披露完毕,整个保险行业前三季度的经营基本面揭开面纱。
除了A股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备受市场高度关注于H股上市的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众安保险、友邦保险这4家保险集团,也纷纷通过旗下国内附属子公司公布了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一同亮相。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保险行业交出堪称“现象级”的业绩答卷。A股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260.39亿元,同比增长33.54%,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单季表现更具冲击力,第三季度净利润合计达2478.47亿元,同比大涨68.34%。
4260.39亿元这一利润水平是什么概念?不仅已经超越了五大险企去年全年创下的3476亿元的利润成绩,更是在去年净利润暴涨80%的历史高点上继续逆势增长超30%,尤其是第三季度单季利润飙升近70%。一连串喜人数据,无不显示出今年上市险企业绩增长的强劲势头。
当然,这一盈利热潮并非个例,而是全行业的普遍态势,上市与非上市险企齐头并进,人身险与财产险公司同步发力。
进一步拆解各大上市险企三季报不难发现,一份份亮眼的业绩答卷背后,是各险企于投资与负债两端发力的成果。在投资端,上市险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投资收益实现显著增长;在负债端,人身险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新业务价值延续高增长态势,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富有成效;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优化,承保利润整体改善。
投资端爆发,
上市险企净利润大赚
从盈利情况来看,《每日财报》注意到,无论是A股还是H股上市险企,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整体呈现大幅增长。
五家A股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以 1678.04 亿元的盈利额和 60.54% 的同比增速领跑行业,成为盈利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险企。
中国平安紧随其后,盈利规模仅次于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47%。
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分别实现盈利 468.22 亿元、457 亿元,同比增速为 28.88%、19.29%,均保持稳健增长。
新华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 328.57 亿元,盈利增速仅次于中国人寿,同比增长 58.88%。
从港股上市险企来看,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数据,前三季度太平人寿实现净利润181.3亿元,同比大涨68.8%,寿险业务继续成为太平集团利润的稳定贡献源;友邦人寿净利润达103.82亿元,同比暴涨126.3%;阳光人寿实现净利润48.47亿元,寿险业务保持稳健,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向好。
上市险企利润暴增的引擎来自哪里?答案是投资端大丰收,尤其是权益投资能力成为业绩胜负手。
《每日财报》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数据统计,A股上市险企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平均增长超过35%,总投资收益合计约为8875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增长近67%,贡献了约5424亿元收益。
具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超41.0%,总投资收益率达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
中国人保实现总投资收益862.50亿元,同比增长35.3%,总投资收益率5.4%,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总投资资产1.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2%。
而新华保险总投资资产达到了1.77万亿元,年化总投资收益率高达8.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7%,五家A股上市险企中直接拿下第一。
据中国平安三季报,截至9月30日,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投资收益表现也很不错。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投资资产29747.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2.6%;总投资收益率为5.2%,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
此外,港股上市集团旗下的寿险公司投资端前三季度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比如,太平人寿投资收益率达2.82%,同比增长0.46个百分点;阳光人寿投资收益率为3.21%,同比提升0.41个百分点;友邦人寿投资收益率3.29%,同比增长0.86个百分点。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多家上市险企也表达了一致观点,主要是得益于股市回暖向好,让权益资产收益水涨船高,推动了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增幅较大。
另一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下,险企所持有的更多股票被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股价波动直接体现在利润里。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股票归入FVTPL的占比分别高达81.2%、77.4%。更高的FVTPL比例使得他们在股市上行期能够获得更高的净利润增幅,因此,两者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涨幅均高达9成左右。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险企加大了对权益投资布局。比如,阳光保险继续加大险资入市力度,于今年5月份设立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注于长期权益投资。这不仅有助于拓展该公司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优势,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新业务价值大增,
负债端转型成效卓著
诚然,光靠投资端博得高收益还不行,保险主业也绝不能掉队。《每日财报》研究发现,除了投资端的亮眼成绩,上市险企在负债端的表现亦可圈可点。
寿险业务方面,A股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全面开花,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全线增长超30%,这说明人身险行业价值转型的成效在集中释放。所谓寿险新业务价值,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新保单所产生的利润现值,是衡量险企业务质量与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6.6%,增幅居A股五家上市险企之首。紧随其后的为新华保险,其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0.6%。此外,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增长46.2%,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1.8%,太保寿险在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增长31.2%。
根据友邦保险披露的三季度新业务摘要报告数据,集团第三季度单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5%至14.76亿美元,创第三季新高;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增加5.7个百分点至58.2%。而截至三季度末这两项指标则分别达43.14亿美元、47.9%,同比增幅分别为18%、4.2个百分点。另据友邦保险表示,其新业务价值增长基础广泛,在香港、中国内地、东盟及印度均录得双位数字增长。
作为以寿险与财险双轮驱动为核心,构建均衡发展业务格局的阳光保险,虽然未公布最新寿险新业务价值数据,但是其寿险板块有较为明显的提档加速。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阳光人寿取得保险业务收入总计达921.2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近30%,是所有A股和H股上市险企旗下寿险公司中增速最高的。
取得如此傲人佳绩,显然离不开阳光保险始终坚持以“新阳光战略”深化业务协同,推动寿险队伍结构优化、以银保渠道价值深耕+代理人队伍质态提升为核心增长极,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全方位赋能。
在产品端,在预定利率下调预期推动下,各大上市险企的产品结构也发生根本性变化,负债端积极转型,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比如,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中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超60%,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负债成本。太保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58.6%。
对此,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目前保险市场需求依然旺盛,预定利率下调叠加分红险转型将推动险企负债成本持续优化,利差损压力将有所缓解。
在各个渠道中,银保渠道继续成为这场转型的“主力军”,在多家上市险企中成为新单保费的主要增长贡献者。例如,中国太保前三季度银保渠道规模保费为583.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3.30%,其中寿险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长52.4%,呈现“量价齐升”。新华保险前三季度银保渠道规模保费达669.41亿元,同比增长47.7%,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高达66.7%,占比提升至53.7%。
而在个险端,各家险企则是不再依赖“人海战术”,而是“优增优育”。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人寿的个险销售人力为60.7万人,较上半年回升;中国太保的“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增加16.60%;中国平安代理人渠道“人均价值”同比增长29.90%。
由此可见,目前寿险公司渠道策略正从堆人力转向提产能、提含金量,即银保渠道做触达与规模,个险渠道做客户黏性与价值,两个渠道分工更清晰、协同更紧密。
财险市场综合成本率普降,
业绩稳中有进
财产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大型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普遍下降成为一大看点。其中,“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优化,承保利润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人保财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859.21亿元,同比增长5.9%。期间,该公司持续深化经营管理,降本提质增效,提升核保理赔质效,加强销售费用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费用投入,实现承保利润148.65 亿元,同比大涨130.7%;综合成本率9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402.68亿元,同比增长50.5%。
同期,太保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508.06亿元,同比增长3.5%;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另外,平安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534.44亿元,同比增长3.0%;整体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实现营运利润151.43亿元,同比增长 8.3%。
除了“老三家”,其他上市险企旗下的财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在改善。比如,阳光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67.93亿元,同比增长0.81%;综合成本率也有明显下行,为98.50%,同比大幅压降了1.57个百分点,处于行业较好水平。而综合成本率的改善也大大提升了阳光财险盈利能力,前三季度其总计净利润达到了16.03亿元,同比大涨77.91%,远超全行业50%的均值利润增速水平,综合成本率和盈利情况双双优化上扬。
除此之外,在今年前三季度,还有众安在线、国寿财险、太平财险不仅净利润情况出现大幅度的改善,而且保费端和成本端也同样可圈可点。如众安在线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64%至269.34亿元,净利润达18.59亿元,同比高增206.77%;综合成本率为97.43%,同比压降0.48个百分点。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介绍,受益于财险业实施“报行合一”,行业成本明显下降,今年1至9月综合费用率创20年最低,综合成本率创10年最低。而随着手续费率透明化与费用压降直接利好承保利润率的提升,预计头部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将还会继续得到显著改善。
总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这场业绩“翻身仗”,既是资本市场回暖的即时反应,也是行业转型阶段的成果体现,具体反馈到经营层面上为:净利润涨势喜人,分红险产品切换效果显著,还有财险行业的综合成本率得到了大幅改善。这些均表明了当下我国保险行业的整体经营基本面持续向好,能够更好的持续为国家经济转型筑牢支撑,为资本市场稳定注入强劲动力,已经成为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